特徵
脊線,在UG 中是一種輔助線,用以確定曲面或曲線的變化規律,可以在脊線上的不同點設定不同的規律值達到需要的形狀。它只決定形狀,不決定所繪曲面或曲線的位置。在使用中需在脊線上確定規律值的變化方向。在許多命令中可用到脊線,如螺旋線,掃掠,規律延伸,通用彎邊等。
分析
等產量曲線圖中一組等產量曲線上使其切線斜率為零或為無窮的點的軌跡。即邊際技術替代率為零或為無窮的
生產要素投入組合方式的軌跡。
圖中,
OR2曲線為一條脊線,在其上任一點處相應的
等產量曲線的切線斜率為零,即
生產要素X1替代生產要素
X2的技術替代率為零(MRTS12=0);0R_2曲線為另一條脊線,在其上任一點處相應的
無差異曲線的切線斜率為無窮,即
X1對
X2的技術替代率為無窮(MRTS12=∝)。
在脊線OR1和OR2所包圍的區域內,等產量曲線在其任一點處的切線斜率為負值,即MRTS12為正值。這表明當一種生產要素投入量增加時,為使特定產量水平不變,另一種生產要素投入量則必定減少。
這是兩種生產要素可以相互替代的區域,是廠商選擇生產要素投入組合的區域。在脊線
OR1以下或脊線
OR2以上的區域內,等產量曲線在其任一點處切線斜率為正。這是由於在該區域內一種生產要素投入量過大,從而使其
邊際產量為負,而另一種生產要素的
邊際產量仍為正。這表明在兩條脊線以外的區域內,當一種生產要素投入量增加時,為使產量水平不變,另一種生產要素投入量也要同時增加。這是兩種生產要素不能互相替代的區域,廠商不應該在該區域內選擇生產要素投入組合進行
生產活動,即此時的生產組合是無效的。
繪製脊線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遙感影像為區域風沙地貌形態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資料。近年來,有地貌學者提出了沙丘地貌格局分析法,通過在遙感影像上繪製沙丘脊線,量測和計算得到沙丘地貌格局表征參數,分析沙丘機率分布和空間變化規律、影響因素及形成時間。本文選取騰格里沙漠典型橫向沙丘區域為研究對象,發展基於MATLAB平台的
遙感影像沙丘脊線提取方法,利用沙丘迎風坡與落沙坡在遙感影像中成像的灰度差異,對沙丘的沙脊線進行提取,繼而獲得沙丘脊線長度、沙丘間距、走向、缺陷密度等沙丘地貌格局表征參數。結果表明,該方法快捷、可靠,為沙丘脊線的繪製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關鍵字:遙感影像;MATLAB;地貌格局表征參數;圖像處理;沙丘脊線;
物理套用
提出了一種基於小波脊線解調與兩次經驗模態分解(EMD)相結合的故障識別方法,用於軸向柱塞泵的故障診斷。結合EMD與小波脊線法在處理非
平穩信號方面的優勢,首先對故障原始信號進行了EMD分解,利用邊際譜發現故障發生時的共振頻帶範圍並據此找出對故障敏感的固有模態函式(IMF)分量,然後對該敏感IMF分量分別進行小波脊線解調和Hilbert解調,最後通過比較兩種解調方法解調後敏感分量的時頻譜和三維譜圖發現,小波脊線解調比Hilbert解調具有更高的時頻定位精度和
抗干擾能力。此後,分別對小波脊線解調與Hilbert解調後的敏感分量進行EMD再分解,利用所得的各階二次IMF分量的歸一化特徵能量來構造特徵向量,得到
液壓泵5種典型狀態的樣本集,結合K均值聚類算法對故障狀態進行識別。研究結果表明,與採用Hilbert解調處理方法相比,利用2次EMD分解與小波脊線解調相結合的故障特徵向量提取方法顯著提高了故障識別準確率,故障確診率可高達92%。
脊線的影響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資料、日本氣象廳提供的TBB資料研究了 1 998年 7月西太平洋副
熱帶高壓突然偏南的原因。結果表明 ,西太平洋副高脊線突然“南撤”有其一定局限性 ,事實上應是副熱帶高壓脊線在南側的一次“重建”過程。針對這次重建 ,發現 1 998年 7月上中旬在西太平洋副熱帶地區存在南北兩個高壓脊 ,據此本文提出了副熱帶高壓雙脊線的概念 ,並著重揭示了這次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雙脊線的基本演變特徵、環流場和溫濕場結構、可能的形成機制及其對 1 998年夏季長江流域“
二度梅”的影響。分析表明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雙脊線時期具有與單脊線時期明顯不同的環流特徵和溫濕場結構 ,其北側脊線附近的特徵與傳統上單脊線副熱帶高壓的特徵較一致 ,但南側脊線附近則更多的具有
低緯度系統的特點 ;這次雙脊線過程與赤道緩衝帶北上並與副熱帶高壓打通合併變性及熱帶對流雲團的演變有密切關係。此外 ,文中還通過中國台站降水資料探討了副熱帶高壓雙脊線的維持對中國東部雨型的影響 ,指出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雙脊線的出現改變了原有的水汽輸送路徑 ,從而在中國東部出現兩條雨帶 ,呈倒 7字型 ,分別與副熱帶高壓北、南側脊線相對應。這些結果為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演變規律和機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線索。
關鍵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雙脊線;二度梅;赤道反氣旋;熱帶對流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