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嶺島位於山東省濱州市北海新區內,東鄰渤海灣,距套爾河約5公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脊嶺島
- 保護區級別:市級
- 地理位置:山東省濱州市北海新區
-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 類型:自然生態
- 保護對象:龍王廟
- 管理單位:北海新區
地理環境,歷史沿革,保護目標,生態價值,開發利用,地方特產,
地理環境
脊嶺島坐落於渤海灣淡水與海水交界處,有著豐富的微生物作為天然餌料,原生態的天然日曬鹽場,加上日積月累形成的2-3倍海水鹽度的廣袤的灘涂資源與濕地環境,簡直就是鹽田蝦生長的絕佳之地。
歷史沿革
傳說此處有龍王護佑,古時套爾河遇大潮時方圓幾十公里一片汪洋,唯有此處潮水不侵。上世紀此處曾建有龍王廟一處,附近漁民及周邊民眾經常到此燒香祭拜,但由於風雨侵蝕龍王廟逐漸破損。近年來隨著全市“北帶”開發戰略和鹽業整合開發戰略的實施,大批客商來到北海新區從事鹽業生產、水產養殖等產業。部分客商獲知脊嶺島歷史傳說後,紛紛建議重修龍王廟,以期護佑。傳統民俗認為,龍王有守土之責,諸天有龍,四海有龍,五方有龍。龍王是行雨管水的神靈,所以人們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年景寄予了龍神。據史志記載,在清光緒年間,這裡連續遭受乾旱,每次村民在脊嶺島上祈雨,都得到了應驗。在老漁民帶領下大家集資,修建了一座龍王廟,從此香火不斷。近年來,由於海潮侵蝕、漁村內遷,沿海的龍王廟遭到破敗並消失。
保護目標
為弘揚民族民俗傳統文化,保留當地漁民崇尚龍王,祈福平安、豐收、祥和的風俗習慣,由埕口鹽化公司投資100多萬元於2006年11月動工興建,在脊嶺子島恢復建設了龍王廟景觀,2007年10月份竣工,歷時近一年的時間。埕口鹽化公司聘請了專業的設計隊伍,期間,市、區領導及社會各界朋友也多次蒞臨指導,從而為北海新區龍王廟以高質量、高標準的完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修復後的龍王廟坐南向北。由大殿、兩廂、山門組成。大殿之前,建有迎接香客的亭子,重檐疊起,脊獸排立,儼若龍宮前的引道。亭子之後,乃三間龍宮大殿。前後檐圓柱方額,結構精巧。屋頂琉璃脊獸,筒板布瓦裝修,古樸雅致。正殿系廟內的一個主體建築,建於高台之上,廣深三間,六架椽屋,四椽栿對前乳栿,通檐用三柱,單檐懸山頂。斗拱為柱高四分之一,柱升起與柱側角明顯。柱頭斗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昂為琴面式,耍頭同昂型。明次間各施補間鋪作一朵,出四十五度斜拱。整個殿堂氣勢雄偉,古樸壯觀。2012年北海新區計畫投資500萬元對龍王廟進行擴建工程。
每年農曆二月初二,沿海漁村的漁民、鹽民在脊嶺島龍王廟舉行隆重的“二月二龍抬頭暨漁鹽民祭海活動”。 來往的商船、出海的漁船在這天到龍王廟祭拜,祈求出海平安。
生態價值
北海新區龍王廟的興建結束了當地龍王廟有其名無其實的歷史,深受當地漁民及養殖業戶的歡迎,也吸引了大批前來觀光的外地遊客。北海新區龍王廟的興建不但為濱州市沿海旅遊觀光帶增添了一處新的旅遊景點,同時也必將成為濱州市及北海新區一處亮麗的人文景觀,它對於推動當地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擴大北海新區知名度都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開發利用
2016年渤海水產有限責任公司正式註冊脊嶺島為該公司商標。脊嶺島鹽田蝦是人工養卵,天養蝦,因此都是野生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