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訣指掌病式圖說

《脈訣指掌病式圖說》,一卷。舊題元代朱震亨(字彥修,號丹溪先生)撰。一說謂李杲(字明之,號東垣老人)撰。成書於南宋淳祐八年(1248),又名《脈訣指掌圖》。本書以指掌圖說明脈象及其主病,對三部九候、五運六氣、十二經脈、常脈病脈及其治法等予以解說。

基本介紹

  • 書名:《脈訣指掌病式圖說》
  • 異名:《脈訣指掌圖》
  • 作者:舊題朱震亨
  • 成書年代:元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流傳版本,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影響評價,

流傳版本

現存明刻本、《古今醫統正脈全書》本、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王先謙校刻《丹溪全書》本等刊本。

作者簡介

朱震亨(1282~1358)元代著名醫學家。字彥修,義烏(今屬浙江)人。世居丹溪,人稱丹溪先生。為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陰派”代表人物。初業儒,從許謙習性理之學。三十歲時因母病脾,眾醫束手,遂志於醫。研讀《素問》,後治癒母病,但仍研求醫理不輟。其時《和劑局方》盛行,濫用溫熱香燥。乃四處求學,以訂正其說。後游江、浙、皖等地,皆不能得。復返杭州,訪知羅知悌曾得劉完素之學,遂登門拜師,備竭虔誠。羅知悌為言學醫之要。自此得見劉完素、張子和、李東垣、王好古等金元大家之書,體會濕熱相火,為病最多。倡“陽常有餘,陰常不足”論。謂相火雖為人生之動氣,然易於妄動,煎熬真陰,且變化莫測。主張節飲食、戒色慾,使陰平陽秘,益於養生。善用滋陰降火法,創大補陰丸、瓊玉膏、越鞠丸等,自成一家之說,後世或稱其學術派別為滋陰派(養陰派)。所撰《局方發揮》,意在糾當時濫用香燥藥之偏。著述甚富,有《格致餘論》、《本草衍義補遺》各一卷。另有《素問糾略》、《外科精要新論》、《傷寒辨疑》、《宋論》、《風水問答》等,均佚。由其門人整理而成之醫著有《丹溪心法》(或分作五卷)、《丹溪手鏡》、《金匱鉤玄》(即《平治薈萃》)各三卷等。書目著錄時題為朱丹溪撰之醫籍尚有《脈因證治》兩卷、《丹溪先生治法心要》八卷、《怪疴單》一卷、《丹溪醫案》一卷、《產寶百問》五卷、《胎產秘書》三卷(以上存)、《傷寒論辨》、《丹溪本草》各一卷、《丹溪脈法》一卷、《丹溪脈訣》一卷、《傷寒發揮》、《丹溪醫論》兩卷、《朱氏傳方》一卷、《丹溪隨身略用經驗良方》兩卷、《丹溪集》兩卷、《外科精要發揮》、《丹溪活幼心方》、《治痘要法》等(以上未見傳世)。另有《醫學發明》、《脈訣指掌病式圖說》、《活法機要》各一卷,原署李東垣撰,然亦有稱為丹溪撰者。傅紹章有託名之作《丹溪幼科全書》四卷。門人甚眾,以趙道震、趙以德、戴思恭、王履等著稱。子嗣汜,亦傳其學。朱氏之學,流傳日本後影響甚大。

內容簡介

本書前部分較多運氣學說內容,如“推尋六氣交變、南政北政、司天在泉,少陰之脈,應與不應”等。後部分內容,大量引用陳無擇《三因方》中的脈論,主張左為人迎,右為氣口,以其應與不應來判斷內外因。此書論脈26種,依次以浮、沉、遲、數、虛、實、緩、緊、洪、細、滑、澀、弦、弱、結、促、芤、微、動、伏、長、短、濡、革、散、代為序。附有數十幅手圖。本書批判了高陽生《脈訣》,但仍襲取了《脈訣》的七表八里九道類脈法。

影響評價

本書內容雖然有些零亂,但保存了部分宋元已佚脈書的內容,因此仍有一定的文獻學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