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液化是手術傷口癒合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別是切口處脂肪較多並採用電刀手術時,其發生機制可能是由於電刀所產生的高溫造成皮下脂肪組織的淺表燒傷及部分脂肪細胞因熱損傷發生變性, 同時脂肪組織內毛細血管由於凝固作用而栓塞, 使本身血運較差的肥厚脂肪組織血液供應進一步發生障礙, 術後脂肪組織發生無菌性壞死, 形成較多滲液, 影響切口癒合。
診斷原則,發生的原因,處理原則,治療,預防,
診斷原則
目前尚無統一標準,一般認為具有以下表現者應診斷為切口脂肪液化。(1)多發生在術後5~7d,大部分病人除訴切口有較多滲液外,無其它自覺症狀;部分病人於常規檢查切口時發現敷料上有黃色滲液,按壓切口皮下有較多滲液。(2)切口癒合不良,皮下組織游離,滲液中可見飄浮的脂肪滴。(3)切口無紅腫及壓痛,切口邊緣及皮下組織無壞死徵象。(4)滲出液塗片鏡檢可見大量脂肪滴,連續3次培養無細菌生長。
發生的原因
推測切口脂肪液化與體型肥胖,並與術中是否使用高頻電刀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有一定的關係。其發生機制可能是由於電刀所產生的高溫造成皮下脂肪組織的淺表性燒傷及部分脂肪細胞因熱損傷發生變性,同時脂肪組織內毛細血管由於熱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運較差的肥厚脂肪組織血液供應進一步發生障礙,術後脂肪組織發生無菌性壞死,形成較多滲液,影響切口癒合。另外,切口暴露時間較長,在機械作用如擠壓、鉗夾等刺激下很易發生氧化分解反應,引起無菌性炎症反應,使脂肪組織發生液化。
處理原則
應根據切口癒合情況及滲液的多少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若滲液較少,切口僅部分癒合不良,只需剪去1~2根縫線,內置以鹽水紗條引流,通過換藥就可使切口順利癒合,不要輕易敞開全部切口,以免延長切口癒合時間,增加病人住院時間,從而加重病人的經濟負擔。若滲液較多,切口不癒合,應及時敞開切口,充分引流並以慶大黴素鹽水紗布濕敷,待肉芽組織新鮮後及時行Ⅱ期縫合,以縮短癒合時間。
治療
以2% 甲硝唑注射液沖洗後,填塞康復新液紗布條引流,再覆蓋無菌紗布,以膠布固定即可,每日1次。直至切口肉芽組織長滿後行Ⅱ期縫合,在治療期間口服或靜滴抗生素預防感染。康復新液為美洲大蠊乾燥蟲體的提取物,內含多元醇、黏糖氨酸、黏氨酸和多種胺基酸,可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及血管新生,具有修復潰瘍創面、使創面迅速癒合的功效,有效緩解疼痛症狀,改善微循環。同時能有效激活創面的免疫、活性細胞,抑菌消炎,通過抑制蛋白質及RNA的合成,達到抑菌抗感染的目的,使局部炎性反應輕、滲出力強的特點。
預防
除精細操作、仔細止血、縫合時不留死腔外,作者認為以下處理措施有利於減少術後脂肪液化的發生。(1)慎用電刀。對於肥胖病人需用電刀時,應將電刀的強度調到以恰好能切割組織為佳,切勿圖快以高強度電流切割組織。同時應儘量縮短電刀與脂肪組織接觸的時間並避免反覆切割組織,以免造成大量脂肪組織破壞。(2)以大量生理鹽水沖洗切口,將已壞死脂肪組織沖洗掉,減少術後壞死組織的量。(3)縫合時應將皮下組織全層縫合,不留死腔。打結時,動作應輕柔以免切割脂肪組織造成死腔形成。若皮下脂肪組織過厚,估計有脂肪液化的可能,應置橡皮片於皮下引流壞死物和滲液,24~48h後拔除。(4)對於肥胖病人,術後以紅外線照射切口,保持切口的乾燥有利於預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