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溶性藥物

脂溶性藥物是指不溶於水而溶於脂肪及四氯化碳、甘油、油脂等有機溶劑的藥物。許多藥物都是脂溶性物質,不能在水、血液或其它體液中溶解。

一、簡介,二、脂溶性藥物的吸收,三、脂溶性藥物的轉運,四、脂溶性藥物的分布,五、脂溶性藥物的經皮滲透,六、常見脂溶性藥物,

一、簡介

脂溶性藥物是指不溶於水而溶於脂肪及四氯化碳、甘油、油脂等有機溶劑的藥物,可與細胞膜的磷脂雙分子層相互融合,易於吸收,如硝酸甘油可以直接舌下含服。與水溶性藥物相比,脂溶性藥物更易通過肝臟代謝,代謝產物經腎排出。

二、脂溶性藥物的吸收

研究表明,人體對多數脂溶性藥物以早晨服用較傍晚服用吸收快。因此服用這些藥物,尤其是一天服用一次時,儘量選在晚上給藥。例如硝酸異山梨醇酯早晨給藥其達峰時間顯著短於傍晚給藥。但一般藥物並不要求速效,因為吸收快則代謝相應會快,藥物很難在體內達到峰濃度,故對於脂溶性藥物選擇選擇晚上服用。

三、脂溶性藥物的轉運

藥物通過溶於脂質膜而被動擴散。是脂溶性藥物轉運最常見、最重要的形式。脂溶擴散的速度主要決定於膜兩側的藥物濃度梯度以及脂溶性。脂溶性越大、濃度梯度越高,擴散就越快。

四、脂溶性藥物的分布

1.血腦屏障
一般來說,高脂溶性藥物容易通過生物膜進入血腦屏障,脂溶性越高越容易透過血腦屏障,對中樞影響越大。
2.胎盤屏障
胎盤屏障能阻止水溶性或解離型藥物進入胎兒體內,但脂溶性較高的藥物能通過胎盤屏障。有些通過胎盤的藥物對胎兒有毒性甚至致畸。

五、脂溶性藥物的經皮滲透

脂溶性藥物容易被皮膚吸收,其原因是皮膚最上面是由死細胞構成的角質層,角質層能有效地防止細菌、有害化學物質的侵入。在角質層的表面,還有一層由深層細胞分泌的脂肪酸、胺基酸及其它物質構成的薄膜。所以皮膚具有不透水性,它既可以防止水分浸透,也可以防止體內水分的流失。而脂溶性物質可以透過這層薄膜,然後通過角質細胞之間的間歇滲透到皮膚內部。水溶性物質主要通過毛囊、皮脂腺、汁腺等空隙較大的地方滲透,由於皮膚的表面面積遠遠大於其腺體等輔助器官的面積,因此皮膚對於脂溶性藥物的吸收更好。

六、常見脂溶性藥物

1.脂溶性維生素
脂溶性維生素是指不溶於水而溶於脂肪及有機溶劑的維生素,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 A(視黃醇,抗乾眼病維生素)、維生素D(鈣化醇,抗佝僂病維生素)、維生素E(生育酚,抗不育維生素)、維生素K(凝血維生素)。脂溶性維生素可在體內大量貯存,主要貯存於肝臟部位,因此攝入過量會引起中毒。
2.喹諾酮類
又稱吡酮酸類或吡啶酮酸類,是人工合成的含4-喹諾酮基本結構的抗菌藥。喹諾酮類以細菌的脫氧核糖核酸(DNA)為靶,妨礙DNA迴旋酶,進一步造成細菌DNA的不可逆損害,達到抗菌效果。此類藥物此類藥物多為脂溶性藥物、容易透過細胞膜、且與血漿蛋白結合率低,對多種革蘭陰性菌有殺菌作用,廣泛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胃腸疾病,以及呼吸道、皮膚組織的革蘭陰性細菌感染的治療。3.四環素類廣譜抑菌劑,高濃度時具殺菌作用。除了常見的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以及厭氧菌外,多數立克次體屬、支原體屬、衣原體屬、非典型分枝桿菌屬、螺旋體也對本品敏感。本品對革蘭陽性菌的作用優於革蘭陰性菌,但腸球菌屬對其耐藥。其他如放線菌屬、炭疽桿菌、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梭狀芽孢桿菌、奴卡菌屬等對本品敏感。本品對淋病奈瑟菌具一定抗菌活性,但耐青黴素的淋球菌對四環素也耐藥。本品對弧菌、鼠疫桿菌、布魯菌屬、彎曲桿菌、耶爾森菌等革蘭陰性菌抗菌作用良好,對銅綠假單胞菌無抗菌活性,對部分厭氧菌屬細菌具一定抗菌作用,但遠不如甲硝唑、克林黴素和氯黴素,因此臨床上並不選用。多年來由於四環素類的廣泛套用,臨床常見病原菌包括葡萄球菌等革蘭陽性菌及腸桿菌屬等革蘭陰性桿菌對四環素多數耐藥,並且,同類品種之間存在交叉耐藥。本品作用機制在於藥物能特異性地與細菌核糖體30S亞基的A位置結合,阻止氨基醯-tRNA在該位上的聯結,從而抑制肽鏈的增長和影響細菌蛋白質的合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