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高山柄鏽菌,夏孢子堆葉背生,散生或稍聚生,小,圓形或橢圓形,初期為寄主的表皮所覆蓋,後期環狀破裂,近墊狀,近粉狀,黃-褐色;夏孢子近球形、卵形或卵-矩圓形,有小尖-刺,黃-褐色或褐色,27―42×21―26微米,較少寬達31微米;孢子外壁厚2.5―3微米,頂端厚4―10微米(大多厚8微米),有3個、較少2或4個在“赤道線”上的芽孔,上面有高約5微米的無色突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能高山柄鏽菌
- 綱:擔子菌綱
- 目:鏽菌目
- 科:柄銹科
簡介,採集地,形態,
簡介
拉丁綱名 | Basidiomycetes |
中文綱名 | 擔子菌綱 |
拉丁目名 | Uredinales |
中文目名 | 鏽菌目 |
拉丁科名 | Pucciniaceae |
中文科名 | 柄銹科 |
拉 丁 名 | Puccinia nokoensis |
中 文 名 | 能高山柄鏽菌 |
定 名 人 | Saw. |
採集地
Angelica morrisonicola Hayata (磨里山當歸):台灣 ( 492;664;).
形態
冬孢子堆與夏孢子堆同形狀,粉狀,廣橢圓形或倒卵-橢圓形,兩端圓,頂端壁不變厚,中部略縊縮,平滑,較少略波浪狀,褐色或栗褐色,35―60×26―36微米,孢子外壁厚3.5―4.5微米,上面細胞的芽孔大多頂生,下面細胞的芽孔在隔膜下或下部1/3處,有淡褐色的突起;柄無色,長約31微米,有時歪生。變態冬孢子在冬孢子間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