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能見度儀的工作原理,在地形、植被變化不大的平原地區,能見度感測器對10m基線內的空氣進行採樣監測,其監測數據的代表性大致可反映15~20km範圍內空氣母體的統計學特徵。但對於受地形等因素影響而形成的霧情多變區域,其測試數據的代表性則極為有限,必須考慮增加能見度儀布點密度,以解決觀測數據的代表性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能見度儀布設
- 外文名:Visibility meter layout
- 影響因素:地形、霧情等
- 密度:城區範圍最好每5km布設1台
- 要求:因地制宜
- 原則:滿足要求、又節約資金
簡介,布設密度,布設要求,布設原則,
簡介
根據能見度儀的工作原理,在地形、植被變化不大的平原地區,能見度感測器對10m基線內的空氣進行採樣監測,其監測數據的代表性大致可反映15~20km範圍內空氣母體的統計學特徵。但對於受地形等因素影響而形成的霧情多變區域,其測試數據的代表性則極為有限,必須考慮增加能見度儀布點密度,以解決觀測數據的代表性問題。
布設密度
最合理的布置距離一般為能見度儀在城區範圍最好每5km布設1台,在郊區範圍最好每10~20km布設1台。
布設要求
能見度儀的布設應儘量設定在氣象環境比較惡劣的地方,如易產生霧的水網地區,易產生橫切風和局部小氣候的谷地、山崖地區等。
對於高速公路安全能見度監測而言,我們關心最多的是霧的能見度。而霧滴直徑一般在幾微米到100μm之間,但其粒子大小變化很大,既有大到50~80μm、狀如毛毛雨的霧滴,更有大量直徑小於1μm的微滴,其密度可達每立方厘米幾千個,一般陸面露霧滴的峰值直徑在3.5μm附近,平均直徑在9.4~16.1μm,海霧粒子尺度更大。根據米氏散射理論,由半徑r大于波長只的粒子所引起的散射與波長几乎無關,具有較強的前向散射能力。據此,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民航組織的要求,高速公路推薦採用前向散射原理的能見度檢測設備。
布設原則
目前部分自動氣象站都設有自動能見度觀測儀,高速公路氣象監測站點的布設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站點布局要在現有氣象站網建設的基礎上,按照既能滿足要求、又節約資金的原則進行布設。二是依據氣象行業標準《高速公路能見度監測及濃霧的頂替預報》《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行業標準》進行布設,在濃霧偶發地區,監測站點的站距為20~50km;在季節性濃霧多發地區,監測站的間距為10~15km;在濃霧多發山區和水網地區,監測站的間距為3~5km。三是站點布設儘量靠近高速公路收費站口或行服務區內,以保障站點穩定供電、安全管理及方便維護等。三是站點建成後要由相關部門承擔其維護保障任務,使得氣象部門能夠及時獲取高速公路沿線的氣象觀測資料,確保氣象部門準確、及時發布高速公路氣象災害預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