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經濟學的發展歷史而言,經濟學自從其誕生之日起就將經濟成長問題作為其主要的研究內容之一。而經濟成長的源泉問題則是經濟成長問題中的核心問題。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陶磊著
導師
劉朝明,史本山指導
學科專業
管理科學與工程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西南交通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能源 經濟成長 生產要素 生產函式法
館藏號
F061.2
館藏目錄
2009\F061.2\1
中文摘要
早期的古典經濟學主要關注資本和勞動在經濟成長中的作用。在新古典經濟學中,技術進步開始成為經濟學家關注的焦點。到70年代,通過貝克爾、門采爾、舒爾茨等一批經濟學家的貢獻,人們開始關注人力資本在促進經濟長期增長中的作用。而制度經濟學則關注各種制度變革對長期經濟成長的影響。隨著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提出和影響日漸擴大,人們開始認識到能源對經濟長期穩定增長具有重要影響。 在早期的經濟發展中,能源通常是歸入資本範疇的,它們並沒有單獨作為一種要素投入成為經濟學家的分析範疇。一方面是因為早期的經濟成長主要是依靠勞動力的投入和資本的積累,生產過程中對能源的需求不是很大;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即使生產過程有對能源的需求,但由於相對於能源的儲量來說還是很少,能源的稀缺性沒有表現出來,其價格在較長時間內通常保持不變。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利用能源發展經濟的能力越來越強,能源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已日益凸現。與此同時,隨著生產中能源消耗量的日益增長,能源危機也開始顯現。因此,將能源從資本中剝離出來作為單獨的一種要素投入,從而考察能源與經濟成長的關係,能源與其他要素的關係,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本文以C-D生產函式為基礎,通過引入能源要素對傳統的生產函式進行擴展,運用動態最佳化理論,考察了能源與長期經濟的關係。文中分別在新古典分析框架和內生經濟成長分析框架下考察了不可再生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約束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路徑,以及實現條件。運用傳統的計量模型實證分析了能源要素投入與經濟成長的函式關係與比例關係,以及各要素投入對產出的貢獻度;運用非傳統計量經濟分析方法分析了能源要素投入與經濟成長的定性與定量關係;運用狀態空間模型考察了能源要素投入及其他要素投入與經濟成長的動態關係;並且首次分析了我國能源價格波動與能源強度變化的均衡關係和非均衡的動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