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環境(2013年中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能源與環境(2013年中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能源與環境》是2013年中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能源與環境
  • 作者:周乃君主編
  • 出版社:中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4870771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能源與環境(第2版)》作者以鮮明的時代感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將廣泛的知識和技術原理融會貫通,內容上自成體系、難易結合、重點突出,不僅在知識層面而且在政策層面突出了能源和環境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能源與環境(第2版)》中匯集了大量統計數據和國家標準,具有較好的實用性,是一本知識性、實用性都較好的教材,相信能成為大學生們的“精神能源”,並對廣大能源和環境科技工作者極具參考價值。

圖書目錄

第1章 能源概論
1.1 能源的分類與評價
1.1.1 能源的定義
1.1.2 能源的分類
1.1.3 能源的評價
1.2 能源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係
1.2.1 能源的更迭與社會發展的關係
1.2.2 能源與國民經濟的關係
1.2.3 能源與生活水平的關係
1.3 能源資源概況
1.3.1 能源的計量
1.3.2 能源資源
1.4 能源結構
1.4.1 能源的生產結構
1.4.2 能源的消費結構
1.5 能源利用技術經濟指標
1.5.1 能耗指標
1.5.2 能源利用效率
1.5.3 能量回收率
1.6 能源政策
1.6.1 扣國能源狀況分析
1.6.2 能源政策
思考與練習
第2章 常規能源
2.1 煤炭
2.1.1 煤的形成及特點
2.1.2 煤的成分、質量及其分類
2.1.3 煤炭資源及開採
2.1.4 煤炭生產與消費
2.1.5 扣國煤炭發展戰略
2.2 石油
2.2.1 石油的形成與特性
2.2.2 石油資源及其開採
2.2.3 石油生產與消費:
2.2.4 石油產品
2.3 天然氣
2.3.1 天然氣的形成及特性
2.3.2 天然氣資源
2.3.3 天然氣生產與消費
2.4 電能
2.4.1 電能的生產與消費
2.4.2 電力的生產方式
2.4.3 電力工業的發展趨勢
思考與練習
第3章 新能源
3.1 核能
3.1.1 核裂變能生成原理與特點
3.1.2 核聚變能
3.1.3 核能的優點及用途
3.1.4 核電
3.2 太陽能
3.2.1 能流密度
3.2.2 中國太陽能資源分布
3.2.3 太陽能的利用方式
3.2.4 太陽能利用的進展
3.3 地熱能、風能、海洋能、潮汐能
3.3.1 地熱能
3.3.2 風能
3.3.3 海洋能
3.4 生物質能、氫能和天然氣水合物
3.4.1 生物質能
3.4.2 氫能
3.4.3 天然氣水合物
思考與練習
第4章 能量轉換與儲存
4.1 能量的形式與性質
4.2 能量轉換方式與效率
4.3 化學能一熱一功轉換
4.3.1 基本熱力循環
4.3.2 化學能一熱能轉換設備
4.3.3 熱機
4.3.4 發電機
4.3.5 熱力系統
4.4 核能發電
4.4.1 核電站分類
4.4.2 壓水堆核電站
4.4.3 其他堆型核電站
4.5 製冷
4.5.1 蒸汽壓縮式製冷
4.5.2 吸收式製冷
4.6 太陽能的轉換與利用
4.6.1 太陽能的特點及其利用方式
4.6.2 太陽能光一熱轉換
4.6.3 太陽能製冷與空調系統
4.6.4 太陽能電池
4.6.5 太陽能制氫
4.7 燃料電池
4.7.1 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
4.7.2 燃料電池的效率
4.7.3 燃料電池分類及特性
4.7.4 燃料電池的特點
4.8 能量儲存
4.8.1 機械能的儲存
4.8.2 電能的儲存
4.8.3 熱能的儲存
思考與練習
第5章 能量系統分析
5.1 能量平衡與熱效率
5.2 熱平衡測定與熱平衡分析
5.2.1 熱平衡測算
5.2.2 熱平衡測算實例
5.3 熱力學第二定律與熵、能級、炯
5.4 炯的計算
5.4.1 熱量炯
5.4.2 開口體系炯(焓炯)
5.4.3 壓力炯
5.4.4 氣體混合物的炯(擴散炯)
5.4.5 化學炯
5.5 炯損失
5.5.1 絕熱節流過程炯損失
5.5.2 絕熱燃燒過程炯損失
5.5.3 傳熱過程炯損失
5.5.4 散熱:姍損失
5.5.5 燃燒產物炯損失
5.6 炯效率
5.6.1 炯效率的定義
5.6.2 各種熱工設備的炯效率
5.7 炯平衡分析
5.7.1 炯平衡分析實例
5.7.2 炯分析的意義
思考與練習
第6章 工業過程節能
6.1 燃燒過程節能
6.1.1 燃料與燃燒方法、燃燒裝置的最佳化選擇
6.1.2 富氧、低空氣比和最佳爐膛壓力燃燒
6.1.3 助燃空氣的預熱
6.1.4 乳化燃燒與磁化燃燒
6.1.5 水煤漿燃燒技術
6.1.6 高風溫低氧彌散燃燒技術
6.2 工業餘熱利用的基本原理
6.2.1 工業餘熱資源概況
6.2.2 餘熱利用的基本原理
6.2.3 餘熱利用的一般方法
6.3 工業餘熱回收系統
6.3.1 工業爐煙氣餘熱回收系統
6.3.2 冷卻介質餘熱回收系統
6.3.3 中低溫餘熱動力回收系統
6.3.4 熱泵系統
6.3.5 餘熱製冷系統
6.4 熱回收用換熱設備簡介
6.4.1 餘熱回收換熱設備分類
6.4.2 換熱器設計的制約因素
思考與練習
第7章 環境概論
7.1 生態與環境
7.1.1 生態圈與生態系統
7.1.2 自然環境與生態環境
7.2 環境污染
7.2.1 環境污染及其分類
7.2.2 幾個重大的環境污染問題
7.2.3 能源開發利用與環境污染的關係
7.2.4 環境污染的綜合防治
7.3 環境標準
7.3.1 防止公害的環境標準
7.3.2 我國幾個重要的大氣污染排放標準
7.3.3 防止公害的法律措施
7.3.4 環境監測與評價
7.4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7.4.1 環境保護
7.4.2 我國環境保護的基本思路
7.4.3 可持續發展
思考與練習
第8章 燃燒污染防治
8.1 硫氧化物的生成及治理
8.1.1 硫氧化物的生成機制
8.1.2 燃燒過程脫硫
8.1.3 排煙脫硫
8.2 氮氧化物的生成及治理
8.2.1 氮氧化物的危害與生成機理
8.2.2 氮氧化物的燃燒抑制
8.2.3 排煙脫氮
8.3 煙塵的生成與控制
8.3.1 浮游粒子及其危害
8.3.2 煙塵的生成機理
8.3.3 煙塵的燃燒抑制
8.4 除塵方法與設備
8.4.1 除塵的基本原理
8.4.2 除塵設備
思考與練習
第9章 大氣污染控制
9.1 大氣污染物的產生
9.1.1 大氣污染物
9.1.2 影響大氣污染物生成的因素
9.1.3 大氣污染的防治措施
9.2 大氣污染控制技術
9.2.1 降低燃料、原料消耗
9.2.2 採用清潔燃料或原料
9.2.3 發展無害技術或工藝
9.2.4 高煙囪排放
9.3 臭氧層的耗損及其控制
9.3.1 臭氧層的耗損
9.3.2 臭氧層耗減的危害
9.3.3 臭氧生成與分解機理
9.3.4 臭氧層的修復
9.4 溫室效應及溫室氣體
9.4.1 溫室效應與全球氣候變暖
9.4.2 溫室氣體
9.5 溫室氣體的排放與控制
9.5.1 二氧化碳的排放與控制
9.5.2 氟氯烴的排放與控制
9.5.3 氧化亞氮的排放控制
9.6 氣溶膠及其排放控制
9.6.1 氣溶膠的分類及特性
9.6.2 氣溶膠的來源與排放
9.6.3 氣溶膠的危害
9.6.4 氣溶膠對氣候的影響
9.6.5 氣溶膠的控制
思考與練習
附錄
附表1 各種能源折標準煤參考係數
附表2 各種元素的化學炯
附表3 主要無機物質的化學炯
附表4 主要有機物質的化學炯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