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基地地下水資源評價及可供水量預測分析

《能源基地地下水資源評價及可供水量預測分析》是由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技術方法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馬志靖、馬紹忠、張福存、安永會、姚秀菊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能源基地地下水資源評價及可供水量預測分析
  • 成果登記號:19980100[08728]
  • 第一完成單位: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技術方法研究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80100[08728]
項目名稱
能源基地地下水資源評價及可供水量預測分析
第一完成單位
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技術方法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
馬志靖、馬紹忠、張福存、安永會、姚秀菊
研究起始日期
1992-08-03
研究終止日期
1995-12-08
主題詞
聚煤區能源;地下水資源評價;供水;預測
任務來源
01

成果摘要

"能源基地地下水資源評價及可供水量預測分析"是"八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與水資源開發利用下屬的子專題,編號:85-926-05-02-01。域自然地理、水文地質條件的基礎上,對區內水資源進行了計算和評價天然資源215×108m3/a,地表水天然資源量246×108m3/a,地下水與地量100×108m3/a,天然總水資源361×108m3/a。地下水可開採量137.8/a,地表水可利用量240×108m3/a,(其中自產水可利用量88.5×108m3/a,150.5×108m3/a,引滹沱河水入汾河可利用量1.0×108m3/a),扣除地重複計算量4.1×108m3/a,總水資源可利用量373.7×108m3/a。全區地77.47×108m3/a,地表水已利用量189.64×108m3/a(其中自產水108m3/a,引黃河水115.14×108m3/a)。根據區內不同水文地質條件、沉積質以及地下水流場等特點,在該區提出了五種地下水系統類型(及嶺盆隙水系統類型、岩溶水系統類型、沙漠孔隙水系統類型、黃土高原孔隙(場)系統類型、山地、高原裂隙水散流(場)系統類型),共50個地以系統為單元,確定了合理的地下水資源評價方法。建立了區內水文地查明了區內主要富水地段,依據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和供水潛力預測分段劃分出開採強度低,有較大供水能力區和開採強度較高,仍有供水能有60.3×108m3/a剩餘可開採地下水資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