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慢性勞損,損傷及姿勢不正,被迫體位,均可引發本病;胸椎椎節的退變也是本病的病因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胸椎間盤膨出
- 釋義:脊柱慢性勞損,損傷及姿勢不正
- 病因:被迫體位持續過久及彎腰過度
- 性質:醫學
病因,影像學,
病因
發病機制
1.慢性勞損或損傷 本病大多是由於慢性勞損或脊柱損傷所致,除姿勢不正、被迫體位持續過久及彎腰過度等因素外,各種外傷,例如從高處墜下、摔倒、多次反覆的脊柱扭傷等,均可引發本病。病程短者突出物多為彈性柔軟的髓核組織;而病程長者,則突出的髓核大多隨著成纖維細胞的包繞、收縮而變得堅硬,亦可呈鈣化或骨化的硬結,並與後縱韌帶粘連,固定於椎節後緣,這常常是此病引起廣泛的脊髓節段性損害的原因之一。
2.胸椎退行性變 儘管胸椎退行性變與年齡有關,且多見於中年以後,但本病的發病率並不與年齡成正比,因此椎節的退變是構成本病發病的病因之一。椎間盤退行性變時,髓核向後突,甚至破裂脫出,並在後期形成鈣化。胸椎間盤膨出除自身的特點外,亦有與頸椎病或腰椎病相似的發病機制。脊柱椎間盤是人體器官中最早開始退行性變的一個,其退行性變從早期即表現為間盤變性、間隙變窄、節段不穩、韌帶鬆弛、髓核突出或脫出、骨質增生以及周圍軟組織鈣化等一系列的病理過程。在此種情況下,如果再遇外傷,甚至輕微的外傷即可誘發本病。因此,本病有時也可發生在年紀較輕、椎間盤退行性變並不十分明顯的患者。至於明顯外傷情況下所致發生的胸椎間盤破裂、髓核突出,亦與其本身退變有關。根據統計資料,胸椎間盤膨出在下胸椎的發生率最高,亦表明椎節退變的作用。
3.脊柱姿勢的改變 統計資料表明,在先天性或後天的駝背病例,其後凸畸形頂點部位的髓核易突出。當然,姿勢不正常是引起椎節退變的原因之一。
影像學
X線檢查
以胸椎常規的正位和側位X線平片為首選;據報導,20%~50%的胸椎間盤膨出患者在椎管內有鈣化的椎間盤。
脊髓造影
用大劑量的水溶性造影劑行脊髓造影術的同時用CT掃描,是一種更準確的優良診斷方法。如不先行脊髓造影,而直接用CT檢查,將會弄錯受損脊髓的準確節段。但大多數學者均認為此種損傷性檢查應被MRI檢查取代,因為後者也是一種縱向觀察估測整個胸椎椎管的方法。
CT及MRI檢查
凡疑及本病者,均應及早行MRI檢查。作者發現,MRI檢查是本病早期診斷及獲取及時治療最為有效的措施。此外,脊髓造影及CT檢查等雖對本病的診斷亦有一定幫助,但由於其確診率不如MRI檢查,因此切勿作為首選檢查項目,已較少選用或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