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黃連丸(《聖濟總錄》)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胡黃連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一七二。主治小兒一切疳瀉,驚風天釣。

基本介紹

  • 名稱:胡黃連丸
  • 別名:大胡黃連丸(《袖珍小兒》卷五)
  •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 組成:胡黃連、木香、蛤蚧、蝸牛子、人參、雄黃、牛黃、丹砂、乾地龍、青黛、乾蟾、黃連、檳榔、當歸、天麻、犀角、乾蠍、蟬蛻、蘆薈、羌活、獨活、蕪荑仁、麝香、驢胎耳、蜣螂、赤石脂、代赭、豬牙皂莢
  • 主治:小兒一切疳瀉,驚風天釣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

組成

胡黃連半兩,木香、蛤蚧(酥炙)各一分,蝸牛子(去殼)二七個,人參、雄黃(研)各半兩,牛黃(研),丹砂(研)各一分,乾地龍(炒)三分,青黛(研)、乾蟾(燒灰)、黃連(去須)、檳榔(銼)、當歸(切,焙)、天麻、犀角(鎊)、乾蠍(炒)、蟬蛻(炙)、蘆薈(研)、羌活(去蘆頭)、獨活(去蘆頭)、蕪荑仁、麝香(研)、驢胎耳(炙)各一分、蜣螂(炙)五個、赤石脂(研)、代赭(搗研)各半兩,豬牙皂莢(炙,去皮子,別搗研)二挺。

用法用量

上為末,豬膽汁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三丸,空心用溫米飲下。

主治

小兒一切疳瀉,驚風天釣。

附方

名稱:胡黃連丸
組成:胡黃連、犀角(鎊)、鱉甲(醋炙,去裙斕)、訶黎勒皮(半生半熟)、桔梗(銼炒)、升麻(銼)、地骨皮、知母(焙)、黃芩(去黑心)、甘草(炙、銼)、白茯苓(去黑皮)、人參、栝樓(大者)、柴胡(去苗)
用法:上為末,用豬膽二十個,取汁及蜜四兩,攪和勻,慢火煎成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以烏梅煎童子小便送下,如腹痛,用糯米飲下
主治:勞熱,骨節煩疼,心膈躁悶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七
名稱:胡黃連丸
組成:胡黃連、黃連(去須)、丹砂(研)、木香
用法:上為末,用豶豬膽填藥在內,取線緊系,以杖子一條,橫於銑子上,將藥膽掛上面,勿念著銚底,用漿水煮一炊時取出,入蘆薈、麝香各一分,研細和勻,米飯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米泔溫水下
主治:小兒乾疳體熱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名稱:胡黃連丸
組成:胡黃連、黃連(去須)、白蕪荑仁、木香
用法:上為細末,豶豬膽和於盞內,坐飯甑中蒸兩度,為丸如粟米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
主治:小兒乾疳,飲食如常,肌體羸瘦,時作寒熱,皮毛枯焦,嘿嘿不慧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名稱:胡黃連丸
組成:胡黃連、蛇蛻(炙)、蝦蟆(炙)、青黛(研)、蝸牛(炒)、木香、訶黎勒皮、麝香
用法:上為末,用飯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米飲下。蟲出為度
主治:小兒氣疳,下痢腹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三
名稱:胡黃連丸
組成:胡黃連、芎勞、蓬莪術(煨,銼)、青橘皮(去白,焙)、陳橘皮(去白,焙)、乾薑(炮)、京三棱(煨,銼)
用法:上為末,每抄一錢匕,入巴豆十粒,去皮心膜,入冷油內,慢火煎黑色,研細,煮醋麵糊為丸,如黍米大。一歲一丸,薄荷湯下
主治:小兒疳痢,皮毛焦枯,肌體羸瘦,喜食酸鹹,心腹脹,發熱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