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頓銀杏(相似種)

胡頓銀杏(相似種)是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五化鄉山頭村道虎溝的中侏羅世時期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頓銀杏(相似種)
  • 外文名:Ginkgo cf. hotton
  • 形成時代:中侏羅世
  • 產地: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五化鄉山頭村道虎溝
特徵描述,保存單位,

特徵描述

描述5塊葉片和2塊正負模壓型標本。葉扇形,具葉柄,最長35mm以上,寬1.8-2.5mm左右。葉片大小變化較大,長20-35mm,寬35-60mm,基角70-80°左右。葉片先自中央分裂成兩瓣,每瓣再分裂1次,形成4枚主要裂片;主要裂片長橢圓形,上部最寬,6-8mm;上部再中等程度分裂、淺裂或形成凹缺;最後裂片頂端鈍圓。葉脈清晰,先有2條葉脈自葉柄伸出,多次二歧分叉,與裂片邊緣平行伸達裂片頂端,在頂端略聚斂。每5mm有脈6-7條左右。上表皮脈絡由5-6列伸長形細胞組成,40-110μm長,15-20μm寬,垂周壁直或微彎,頂端平直、斜列或呈三角形與相鄰細胞相交,平周壁角質加厚,在外表面形成角質加厚墊。氣孔頻寬500-600μm,細胞多為四邊形,呈不規則方形或長方形。細胞垂周壁直或弧形,平周壁角質加厚,在外表面形成平緩的乳突。氣孔器零星分布在脈間區,副衛細胞輕微角質加厚,圍繞氣孔或圍繞氣孔輕微突起。下表皮脈絡由12列左右伸長形細胞組成,垂周壁直或微彎,頂端平截或三角形與相鄰細胞相連;平周壁在外表面角質加厚呈墊狀。氣孔頻寬400μm左右,表皮細胞形態基本與上表皮相同。細胞垂周壁直,平周壁在外表面形成強烈乳突。氣孔器密集,不均勻分布在脈間帶內,氣孔不定向;副衛細胞5-6個,角質化強烈,形成顯著乳突,大部或部分覆蓋氣孔。氣孔下陷。

保存單位

吉林大學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