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胡長孺
- 別稱:謐純節先生
- 字號:字汲仲,號石塘
- 出生地:婺州永康
- 出生時間:1249
- 去世時間:1323
社會評價,人物生平,個人作品,傳記,《元史 胡長孺傳》,翻譯,
社會評價
人物生平
胡長孺出身官宦之家,自幼勤奮好學,博學多才。南宋鹹淳年間(1265-1274)隨舅父徐道隆在四川參加銓試,列第一,授迪功郎、監重慶府酒務。未久,兼總領湖廣軍馬錢糧所僉廳,與名儒高彭、李是等人號稱"中南八士"。宋亡後隱惹永康中山。至元二十五年(1288),朝廷下詔求賢,被召入京,任翰林修撰。因不能取悅於宰相,貶揚州教授。
元至大元年(1308),胡長孺以將仕佐郎身份任寧海主簿。赴任之時,正當災後大荒,春無麥,百姓餓死無數。時有宣尉使脫歡察倡議賑給災民,令各地豪富捐賑款,得一百五十萬。脫歡察邊捐邊賑,至寧海時,尚餘二十五萬,屬長孺先收藏。長孺知其有匿款貪污意,乘脫歡察巡行各州之時,急將所余賑款盡散於災民。一月之後,脫歡察返回寧海取錢,長孺說明原委,並將賑款簿冊交上,脫歡察大怒道:"膽大如山!豈可擅自為之?"長孺解釋道:"百姓飢鋨,不能有一日之耐,故未及相告。"脫歡察無奈,只得自我解嘲說:"主簿是為我布揚德澤。"遂離去。
縣西有桐岩嶺,常有歹徒攔路勒索,官不能禁。長孺偽裝商人,令奴僕負貨在前,役卒十人隨後。至嶺上,歹徒出而勒索,長孺佯與好言周旋,卒突至,盡捕而執法,嶺上盜患平息。又有老農肩肥過路,糞具誤解軍士之衣,軍士怒而毆老農,並擊破糞具,揚長而去。老農訴於長孺,但不知軍士之名。長孺欲以計斷其案,佯斥老翁誣陷軍士而縛於街市示眾,暗中留心行入態度。未久,來一軍人,手指老翁稱快。逮而責問,果為毆老農者,於是,杖而責令賠償糞具。
浮屠庵信徒群聚念佛,有人衣服被竊,適長孺過此,抗訴請查。長孺命各人掌中置麥粒少許,含掌念佛,不得啟用察看。並聲言求神裁決,盜者手中之麥將發芽。稍停,一老婦竊視其手中之麥芽否,長孺即斷此婦盜衣,令其歸還,果得所盜之衣。又有兄弟兩人,弟以借貸一時難以償還,以珠串交兄作抵押。其嫂甚愛珠串,後稱被盜而無可還弟。訟於官,屢不得獲。訴長孺,長孺聽其口音為溫州人,故意推卻非本地之民不理,斥之去。不久,治中捕得盜賊,長孺授意盜賊誣陷溫州兩人之為兄者,言其受珠串為贓,遂搜尋,得珠串。至此,兄力辯非贓,乃其弟所抵押之物。案破,珠串歸還其弟。
個人作品
傳記
《元史 胡長孺傳》
翻譯
至元二十五年,皇帝下詔求賢,有關官員強行起用了他。到京城時,剛好錄事官空缺,朝廷發文書讓胡長孺兼任錄事官。不久因與宰相謀議不合,改 任揚州教授。當時,程文海正顯貴,他的家族氣焰極盛,即使違法,也沒有人敢責問,他立外門,侵占了官道,胡長孺立刻命令撤除掉。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轉任台州路寧海縣主簿。大德年間,浙東鬧大饑荒,老百姓餓死的人層層疊疊。宣慰同知脫歡察奉命賑災,從富裕戶斂錢一百五十萬補給災民,來到寧海縣時,把餘下的錢二十五萬托胡長孺收藏好,自己便轉往別處去了。胡長孺看出脫歡察企圖貪污那筆錢,便把錢全都散發給了災民。一個月後,脫歡察返回來了,向他索取那筆錢,胡長孺把救災案卷交給他說:“錢都在這裡了。” 脫歡察大怒說:“你的膽子有山那么大呀!是誰命你乾的,敢於如此的放肆!” 胡長孺說:“老百姓一天沒飯吃,一定有餓死的人,實在來不及向你上報;不過,公文(或救濟賬目)都在,可以證明(查證)。” 脫歡察雖然惱怒,但又不敢再責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