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1967年畢業於上海師範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
1970年8月分配至虹口區海南中學工作。
1997年調任
上海復興中學副校長,後又任
復興高級中學副校長兼復興初級中學校長、復興高級中學校長,2005年3月退休。
慈善事業
邁入基金
2005 年從復興中學校長的崗位退任後,胡錦星在一家由企業發起的非公募基金擔任秘書長,正式邁入了“公益”行業。
2008年,他接受由兒子提供的一半註冊資金,又另外找了一家企業合作,成立上海增愛基金會,專職乾起了慈善行業。
已運營兩年的增愛基金會覆蓋範圍相當廣泛,在已運作的項目中,涵蓋了
教育、殘障人士救助、
醫療衛生、老年扶持以及
文化等多個項目。
2008 年註冊時,增愛以400 萬元起步,運營兩年多來,持有資金額超過7,000 萬元,據胡錦星介紹,加上運營出去的資金,接受捐贈財物總金額超過了1 億元。而據《
基金會管理條例》,規定非公募慈善基金每年公益支出不得低於上年基金餘額的8%,但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則不得超過當年總支出的10%。所以他既要控制預算,又要確保基金的保值,年增長率超過8%。在增愛基金會2009 年的年報中,年初有1,000 萬規模的資金用於短期投資增值,胡錦星將錢放到了幾個合作的企業中,“我們雙方有協定,這個投資不能有風險,保證本金的基礎上每年有10% 的回報。”
關注教育
胡錦星在教育系統工作多年,教育自然是他關注的重點。在2008 年
汶川地震後,增愛基金會分別在甘肅和
陝西等災區重建了學校,加上在山東
臨沂和廣西防城港修建的教學樓,增愛修建了4 所學校。增愛基金會在延安為考上大學的貧困生提供大學報到的第一筆費用,資助當地180 名學生每人5,000 塊錢;同時,每年在上海為走向成年人階段的學生提供“公民教育”,這項在學校舉辦的活動目的是彌補學校教育在這一領域的缺失。
汶川地震和
舟曲土石流後,增愛都進行了災後心理干預的救助,在舟曲土石流後也和其他公募組織一起進行了災後救助。
與大學研究院合作
與大學研究院合作也是增愛的運作項目之一,增愛與
清華大學的NGO 研究院合作,資助他們進行研究工作並出資幫助他們出版研究刊物《
中國非營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