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遽然

胡遽然(1886—1962),名配陳,字遽然,號希瑗,以字行,寧強縣城內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遽然
  • 別名:胡配陳,胡希瑗,胡字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寧強縣
  • 出生日期:1886年
  • 逝世日期:1962年
簡介,後記,

簡介

17歲入寧羌振文書院讀書,因抨擊清廷政治腐敗,被書院除名,遂赴省城考入西安書院,參加于右任倡建的秘密會社——反清滅洋救國會。光緒三十二年(1906),胡遽然等一行七人,被清廷派往日本留學,進東京國文書院,結識先期到達的留日學生張繼、鄒容和在日本士官學校學習的閻錫山。經張繼介紹,胡遽然參加中國青年礪志社等進步組織。光緒三十三年(1907)夏,轉入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財經、法政,獲學士學位。畢業後一度留校圖書館,一邊工作,一邊著述。
宣統三年(1911),胡遽然回國,在上海于右任創辦的《民主報》社任職,經于右任介紹加入同盟會。
民國元年(1912),胡遽然回家完婚,與漢中同盟會員高雲生和寧羌同盟會主持人潘海峰結識。當時潘海峰在寧羌高等國小堂任職,於是聘胡遽然到該校執教。這年,他的第一部著作《中國財政概論》由東京出版社出版。
民國8年(1919),川軍駐境,紅燈教活動熾烈,地方很不寧靜。胡遽然離鄉去上海啟智書局任編輯。由於右任題寫書名,啟智書局出版了他的《社會主義之研究》、《帝國主義之研究》。
民國10年(1921),應山西都督閻錫山之邀,胡遽然赴山西政治學院任教。執教期間,著《中國問題根本商榷書》,組織馬列研究小組。閻錫山知道後,立捕遽然及學生十餘人,經嚴厲審訊後,判處胡遽然和4名學生死刑,後經國民黨監察院長於右任和國民黨中央常委張繼等多方營救,坐牢3年後方得出獄。閻錫山令他一月內離開山西。在三年鐵窗生活中,他置生死於度外,完成《對英之辦法及決心》、《國民會議組織綱要論》和《交通政策》等三部著作,探索救國建國之策略。
民國20年(1931),國民黨政府任命胡遽然為中央審計部協審,合家遷往南京。次年升任審計兼代第一廳長。時白色恐怖籠罩陝南,許多革命民眾和進步人士走避外鄉,凡流旅南京,有求於他者,均給以方便,代謀生計。
民國26年(1937),抗戰爆發,胡遽然隨國民政府西遷重慶,被任命為四川、西康兩省審計處處長。他雖身居要職,卻廉潔清正。成都解放前夕,同僚勸他去香港或台灣,他婉言謝絕。在動盪混亂中,他責令下屬管好審計處的財產、檔案和槍枝,成都一解放,便具實移交給人民政府,受到西南軍政委員會的嘉獎。

後記

成都解放後,胡遽然任賢明學院教授。1954年,賢明學院遷回山西,遽然調四川文史館工作,1962年病逝於成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