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胡適的日記不僅是個人生活的記錄,也涉及了中國近現代社會的方方面面。本書收錄了胡適離開中國大陸至離世前(1950—1962)十二年間的日記。選編的大部分內容,反映了胡適在文學、歷史、哲學、語言文字學等學術領域的觀點和研究成果,從中可以看出他的學問之廣博、治學之嚴謹、方法之科學。這樣的內容,極具研究價值,可資借鑑。社會價值大:無論是譽是謗,胡適始終是學術思想界的一個注意的焦點:在許多思想和學術領域內——從哲學、史學、文學到政治、宗教、道德、教育等——有人亦步亦趨地追隨他,有人引申發揮他的觀點和方法,也有人和他從容商榷異同,更有人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對他施以猛烈的批評,但是幾乎沒有人可以完全忽視他的存在。這一事實充分地說明了他在中國近代史上所占據的樞紐地位。本書反映了這一風雲人物最真實的常態人生,對專門研究胡適的人而言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基本介紹
- 書名:胡適日記選編:離開大陸這些年
-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 頁數:362頁
- 開本:16
- 品牌:新世界
- 作者:胡適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044198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20世紀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的一位中心人物。無論是譽是謗,胡適始終是學術思想界的一個注意的焦點:在許多思想和學術領域內——從哲學、史學、文學到政治、宗教、道德、教育等——有人亦步亦趨地追隨他,有人引申發揮他的觀點和方法,也有人和他從容商榷異同,更有人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對他施以猛烈的批評,但是幾乎沒有人可以完全忽視他的存在。這一事實充分地說明了他在中國近代史上所占據的樞紐地位。——余英時
中國近代史上不容迴避的中心人物!
胡適最後十二年生活記錄,真實映現離開大陸後的人生況味
中國近代史上不容迴避的中心人物!
胡適最後十二年生活記錄,真實映現離開大陸後的人生況味
作者簡介
胡適,安徽績溪人,中國近現代著名的學者、思想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1910年赴美國留學,師從哲學家杜威。1917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極力倡導文學革命、思想革新和整理國故,成為新文化運動的著名領袖。一生治學勤謹,學問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等許多領域,都有開創性的建樹。一生堅持寫日記,從早年在上海中國公學求學,直到在台北南港中研院逝世,先後五十餘年。
圖書目錄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序言
胡適(1891—1962),安徽績溪人,中國近現代著名的學者、思想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胡適一生堅持寫日記,從早年在上海中國公學求學,直到在台北南港中研院逝世,先後五十餘年。
胡適的日記不僅是個人生活的記錄,也涉及了中國近現代社會的方方面面。本書收錄了胡適離開中國大陸至離世前(1950—1962)十二年間的日記。選編的大部分內容,反映了胡適在文學、歷史、哲學、語言文字學等學術領域的觀點和研究成果,從中可以看出他的學問之廣博、治學之嚴謹、方法之科學。這樣的內容,極具研究價值,可資借鑑。同時,編者也保留了胡適日常起居的記錄,雖則瑣碎,卻是風雲人物最真實的常態人生,對專門研究胡適的人而言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作為文本的記錄,各時代均有其語言習慣,作者也自有其文字風格。對於個別具有時代特色的用詞和提法,為尊重歷史原貌,編者一般未予變動,希讀者鑑察。
原文中有不少外文,其中絕大多數為英文。為方便大眾讀者閱讀,編者對外文作了必要翻譯,以中文呈現,外文從略。
原文中因年代久遠而字跡模糊或紙頁殘缺者,據所缺字數均用“口”表示;文中的著重號均為胡適所加,注釋部分不再做另行說明。
原文所附剪報甚多,編者收錄了與胡適思想、生活較為相關的內容及他人對胡適的研究評價,余者從略。
原文中所用引文,以楷體文字標示;引文中的再引用部分,以仿宋體文字標示,以便讀者閱讀、區分。
原文中的紀年用法,有的採用公元紀年,有的採用“中華民國”紀年。編者在民國紀年旁註明公元紀年,便於讀者識別。
原文中一些不為人熟知的人物稱謂和譯名,編者以注釋的方式加以說明。
原文中“廿”與“二十”混用,為還原作者所處年代的文章風格,未作全文統一;但同篇日記中既出現“二十”又出現“廿”的,為便於讀者理解,統一修改為“廿”。
由於編者學識和種種條件的局限,內容疏漏和錯誤在所難免,蒙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選編委員會
胡適的日記不僅是個人生活的記錄,也涉及了中國近現代社會的方方面面。本書收錄了胡適離開中國大陸至離世前(1950—1962)十二年間的日記。選編的大部分內容,反映了胡適在文學、歷史、哲學、語言文字學等學術領域的觀點和研究成果,從中可以看出他的學問之廣博、治學之嚴謹、方法之科學。這樣的內容,極具研究價值,可資借鑑。同時,編者也保留了胡適日常起居的記錄,雖則瑣碎,卻是風雲人物最真實的常態人生,對專門研究胡適的人而言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作為文本的記錄,各時代均有其語言習慣,作者也自有其文字風格。對於個別具有時代特色的用詞和提法,為尊重歷史原貌,編者一般未予變動,希讀者鑑察。
原文中有不少外文,其中絕大多數為英文。為方便大眾讀者閱讀,編者對外文作了必要翻譯,以中文呈現,外文從略。
原文中因年代久遠而字跡模糊或紙頁殘缺者,據所缺字數均用“口”表示;文中的著重號均為胡適所加,注釋部分不再做另行說明。
原文所附剪報甚多,編者收錄了與胡適思想、生活較為相關的內容及他人對胡適的研究評價,余者從略。
原文中所用引文,以楷體文字標示;引文中的再引用部分,以仿宋體文字標示,以便讀者閱讀、區分。
原文中的紀年用法,有的採用公元紀年,有的採用“中華民國”紀年。編者在民國紀年旁註明公元紀年,便於讀者識別。
原文中一些不為人熟知的人物稱謂和譯名,編者以注釋的方式加以說明。
原文中“廿”與“二十”混用,為還原作者所處年代的文章風格,未作全文統一;但同篇日記中既出現“二十”又出現“廿”的,為便於讀者理解,統一修改為“廿”。
由於編者學識和種種條件的局限,內容疏漏和錯誤在所難免,蒙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選編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