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蘿蔔斑點病,胡蘿蔔上常見病害,夏秋高溫期時較流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胡蘿蔔斑點病
- 別稱:黑斑病
- 病原中文名:胡蘿蔔尾孢
- 病原拉丁學名:Cercospora carotae Solheim
-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 病害類型:真菌
-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葉柄和莖
簡介:,為害症狀,病原形態特徵,發病規律,防治方法,①農業措施,②種子消毒,③藥劑防治,
簡介:
胡蘿蔔斑點病是胡蘿蔔上常見病害,夏秋高溫期時有流行。種株發病,影響種子產量和質量。
為害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葉柄和莖。葉片染病初生褐色至灰褐色斑點,大小2~4毫米,圓形至近圓形病斑,中間灰色至灰褐色,邊緣淺黃色至暗褐色,病斑擴展後大的可達1厘米,暗黑色。濕度大時兩面均生黑霉。嚴重的病斑融合(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葉變褐凋萎,由下向上脫落。
病原形態特徵
Cercospora carotae(Pass.)Solheim稱胡蘿蔔尾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無子座;分生孢子梗生在寄主葉兩面,散生或2~3根成叢,偶5~15根成束,從氣孔伸出,淺欖褐色至暗褐色,有的上端屈益,不分隔,不分枝,孢子痕小,大小10~45×2~5微米;分生孢子圓筒形至倒棍棒狀,無色或近無色、略彎、基端短倒圓錐狀,頂端尖削至亞鈍圓形,具1~6個隔膜,不明顯,大小30~115×2~3.5微米。
發病規律
病菌在種子內外和土壤中的病殘體上及野生寄主上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傳播和蔓延。可存活l年以上,翌春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當分生孢子落在胡蘿蔔葉片上,在露滴或水滴中萌發,產生芽管由氣孔侵入,在細胞間擴展蔓延,經幾天潛育,葉片上出現病斑,經多次重複侵染,在植株上形成大量病斑。該病流行主要取決於氣象條件、越冬菌源數量及寄主抗病性,病菌發育適溫25~28℃,均溫19~23℃,潛育期5~8天,分生孢子形成要求相對濕度高於98%,生產上遇有連陰雨、大霧、重露或灌水過量易發病。一般連陰雨後10~20天,出現發病高峰。病勢擴展迅速。重茬、菌源量大、土壤粘重、地勢低洼發病重。
防治方法
①農業措施
。選用黑田五寸、新黑田五寸、鞭桿紅,多倫紅等優良品種,從無病株上採種,做到單收單藏,實行2年以上輪作。增施底肥,促其生長健壯,增強抗病力。
②種子消毒
播種前用種子重量0.3%的50%福美雙粉劑,或40%拌種雙粉劑,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拌種。
③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開始噴灑40%百菌清懸浮劑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或80%噴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90%疫霜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乙·錳可濕性粉劑400倍液 ,72%克霉星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克露可濕性粉劑700倍液,72%克抗靈可濕性粉劑60 0倍液,或50%安克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2%霜霉威水劑600倍液,52.5%抑快淨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 等藥劑,每7~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3~4次。採收前7天停止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