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蘆巴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二四七引《鮑氏方》。主治大人、小兒小腸氣、盤腸氣,偏墜陰腫,小腸有形如卵,上下痛不可忍,或絞結繞臍,嘔吐悶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蘆巴丸《普濟方》
- 組成:胡蘆巴、大巴戟
胡蘆巴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二四七引《鮑氏方》。主治大人、小兒小腸氣、盤腸氣,偏墜陰腫,小腸有形如卵,上下痛不可忍,或絞結繞臍,嘔吐悶亂。
胡蘆巴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九十八。具有補暖下元,祛逐冷氣之功效。主治諸虛。組成胡蘆巴一兩(微炒),沉香一兩,桂心一兩,硫黃一兩(細研,水飛過),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茴香子一兩,檳榔一兩,青橘皮三分(...
胡蘆巴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二四七引《鮑氏方》。主治大人、小兒小腸氣、盤腸氣,偏墜陰腫,小腸有形如卵,上下痛不可忍,或絞結繞臍,嘔吐悶亂。組成 胡蘆巴一斤,大巴戟六兩。用法用量 上同炒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酒鹽湯送下。主治 大人、小兒小腸氣、盤腸氣,偏...
胡蘆巴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八(續添諸局經驗秘方)。主治大人、小兒小腸氣,蟠腸氣,奔豚氣,疝氣,偏墜陰腫,小腹有形如卵,上下來去,痛不可忍,或絞結繞臍攻刺,嘔惡悶亂。組成 胡蘆巴(炒)一斤,吳茱萸(湯洗十次,炒)十兩,川楝子(炒)一斤二兩,大巴戟(去心,炒)、川烏(炮,...
胡蘆巴丸,中醫方劑名。出自《仁齋直指方論》卷十八。主治腎經虛冷,膀胱氣痛,或陰腫偏墜,或小腹有物如卵,上下走痛。組成 胡蘆巴(炒)、川楝子(蒸,去皮核,焙)各四兩,川烏(炮,去皮臍)、大巴戟(去心)各一兩半,茴香(炒)三兩,吳茱萸(半酒半醋浸一宿,焙乾)二兩半,牽牛(炒,取末)二兩。用法...
胡蘆巴丸是主治小腸疝氣的藥品。【來源】《景岳全書》卷五十八 【組成】胡蘆巴(炒)500克 大巴戟(炒) 川烏(炮,去皮)各180克 川楝子(炒)560克 茴香600克 吳茱萸(湯浸七次,炒)300克 【用法】上藥研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20丸,空腹時用溫酒送下。【主治】小腸疝氣,偏墜陰腫,小腹有形如...
胡蘆巴,中藥名。為豆科植物胡蘆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的乾燥成熟種子。中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在西南、西北各地呈半野生狀態。具有溫腎助陽,祛寒止痛之功效。常用於腎陽不足,下元虛冷,小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濕腳氣。入藥部位 乾燥成熟種子。性味 味苦,性溫。歸經 歸腎經。功效 溫腎助陽,祛寒...
蘆巴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醫級》卷八。主治小腸氣,蟠腸氣,奔豚疝氣,偏墜陰腫,小腹有形如卵,上下來去,痛不可忍。或流結攻刺,吐嘔。組成 蘆巴一斤,川烏(泡,去皮)、巴戟各六兩,川楝十八兩,茴香二十兩,吳茱萸十兩(湯浸七次,炒)。用法用量 炒磨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
胡蘆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二四一引仁存方。主治風毒腳氣。組成 蒼耳(五月五日采,九蒸九曬)二兩,左纏藤(取嫩葉,曬乾)二兩,胡蘆巴(一兩同海金沙炒赤色,去沙不用;一兩同去殼巴豆十四粒炒巴豆色赤,去豆不用)二兩。用法用量 上為末,醋糊為丸。每服四十丸,鹽湯送下。主治 風毒...
胡蘆丸,中藥方劑,方出《普濟方》卷二四一引仁存方,用於風毒腳氣。【處方】蒼耳(5月5日采,9蒸9曬)2兩,左纏藤(取嫩葉,曬乾)2兩,胡蘆巴2兩(1兩同海金沙炒赤色,去沙不用;1兩同去殼巴豆14粒炒巴豆色赤,去豆不用)。【製法】上為末,醋糊為丸。【功能主治】風毒腳氣。【用法用量】每服...
理疝蘆巴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鱗爪集》卷二。具有散寒化滯,扶氣補虛之功效。主治小腸氣結,奔豚瘕疝,睪丸堅硬,小腹有形,上下去痛,或繞臍攻刺,嘔吐氣滯。組成 胡蘆巴十六兩、川楝子一斤二兩、吳茱萸十兩、小茴香二十兩、川烏一兩、巴戟肉一兩。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水泛為丸。每服三錢,鹽湯送下。
草部·胡蘆巴 釋名 亦名苦豆。主治 小腸氣痛。用胡蘆巴炒過,研細。每服二錢,茴香酒送下。腎臟虛冷,腹脅脹滿。用胡蘆巴(炒)二兩,熟附子、硫磺各七錢五分,共研為末,加酒煎曲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丸,鹽湯送下。疝瘕。用胡蘆巴(酒浸,曬)四兩、蕎麥麵(炒)四兩、小茴香一兩...
1、小腸氣痛。用胡蘆巴炒過,研細。每服二錢,茴香酒送下。2、腎臟虛冷,腹脅脹滿。用胡蘆巴(炒)二兩,熟附子、硫磺各七錢五分,共研為末,加酒煎曲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丸,鹽湯送下。3、疝瘕。用胡蘆巴(酒浸,曬)四兩、蕎麥麵(炒)四兩、小茴香一兩,共研為末,加酒、...
行水丸,是藥名,主治水腫,氣腫。每服5丸,食後生薑湯送下。用法用量 每服5丸,食後生薑湯送下。組成 胡蘆巴(炒)2錢半,故紙(炒)2錢半,縮砂仁2錢半,蓽澄茄2錢半,真川椒(去目,紙上炒,出汗)2錢半,烏梅肉(焙乾)2錢半,木香半兩,牽牛(炒,取末)半兩,巴豆肉(略去油)1錢半。出處...
八味丸,中藥方劑名。具有溫補肝腎,暖丹田,聰耳目之功效。主治積年冷病,及遺精,白濁,婦人赤白帶下。處方一 【來源】《壽親養老新書》卷四 【組成】川巴戟、高良姜、川楝子、吳茱萸、葫蘆巴、山藥、茯苓、香附子。【用量】川巴戟(酒沒,去心,用荔枝肉30克,同炒赤色,去荔枝肉不要)45克,高良姜(銼碎...
1、小腸氣痛。用胡蘆巴炒過,研細。每服二錢,茴香酒送下。2、腎臟虛冷,腹脅脹滿。用胡蘆巴(炒)二兩,熟附子、硫磺各七錢五分,共研為末,加酒煎曲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丸,鹽湯送下。3、疝瘕。用胡蘆巴(酒浸,曬)四兩、蕎麥麵(炒)四兩、小茴香一兩,共研為末,加酒、糊和...
”如寒氣不盛者,用荔香散、暖肝煎、溫經湯、神應丁香楝實丸等方;寒邪盛,用醫林四神丸、胡蘆巴丸、沉香桂附丸等方、《百一選方》十補丸等。③七疝之總稱。《醫學綱目》卷三:“疝圖雖七,然寒疝即疝之總名。”治療 治寒疝攻注,胸脅滿痛,汗出,木香湯方 木香(三分) 檳榔(銼) 細辛(去苗葉)...
滋陰補腎丸,中成藥名。由生曬參、鹿茸、五味子(制)、菟絲子(炒)、鎖陽、遠志、山藥、熟地黃、地黃、黃芪、巴戟天、山茱萸、龍骨、胡蘆巴、馬錢子組成。具有滋陰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用於腰膝酸痛,夢遺滑精,陽痿早泄。功能 滋陰壯陽,益精填髓。有效期 24個月 性狀 本品為黑色光亮的水丸,除去外衣顯灰...
1兩,附子 5錢。現代用量 石斛、葫蘆巴 各60克,巴戟天、肉蓯蓉、山茱萸、菟絲子各90克,補骨脂75克,小茴香30克,附子15克 功效主治 主治 用於命門火衰,腎寒陰痿,元陽虛憊,陰沉於下,陽浮於上,水火不能既濟。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附註 《雜病源流犀燭》方中有山藥三兩。
健身全鹿丸,中成藥名。由黃芪(蜜炙)、人參(去蘆)、五味子(醋炙)、鹿角、馬鹿茸(去毛)、淫羊藿(羊油炙)、鮮鹿肉(帶骨)、肉蓯蓉(酒炙)、鎖陽、菟絲子、胡蘆巴(鹽炙)、覆盆子、楮實子、花椒(去目)、小茴香(鹽炙)、熟地黃、懷牛膝(去頭)、桑寄生、當歸、天冬、麥冬、秋石、茯苓、甘草、陳皮、大青鹽、...
喝起丸,中醫方劑名。出自《瑞竹堂方)》卷二。具有溫陽散寒,壯腰健腎之功效。主治1、《瑞竹堂經驗方》:小腸氣及腰痛。2、《嵩崖尊生全書》:疝氣,橫堅弦,繞臍走注,小腹攻刺。組成 萆薢、杜仲(酥炒去絲)、葫蘆巴(生芝麻炒)、破故紙(炒)、小茴香(鹽水浸一宿)各一兩(30g),胡桃仁(湯去皮)...
名稱:乳香丸 組成:乳香、地龍、當歸、桂、烏頭、乾蠍、附子 用法:上為末,用安息香一兩(銼),酒浸一宿,細研,淘濾去滓,慢火煎成膏,同藥末研令勻,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至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主治:傷寒後,腎臟氣虛腰疼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三 名稱:胡蘆巴丸 組成:胡蘆巴、...
名稱:葆真丸 組成:鹿角膠(即用鹿角霜拌炒成珠)八兩,杜仲(鹽水拌炒)三兩,乾山藥(微焙)三兩,白茯苓(人乳拌蒸,曬)三兩,熟地黃三兩,山茱萸肉三兩,北五味一兩,益智仁(鹽水拌炒)一兩,遠志(甘草湯泡,去骨)一兩,川楝子(酒煮,去皮核)一兩,川巴戟(酒炒)一兩,補骨脂一兩,葫...
司腎丸是主治腎虛生熱的藥品。【來源】《杏苑》卷七。【組成】鹿茸、菟絲子、胡蘆巴、杜仲、肉桂、知母、黃柏、熟地黃、地骨皮、赤石脂、山藥、龍骨。【功效】滋陰補腎,退熱止滑。【主治】腎虛生熱,以致小便不禁。【製法】上為細末,以醋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用法】每服50-70丸,空心以升麻煎湯送下。
內固丸是治療下焦虛寒和脾腎不足的藥丸。【組成】茴香子75克(微炒,舶上者) 木香30克 楝實(炒)45克 草豆蔻(去皮)22克 乾薑(炮)15克 吳茱萸(湯洗,微炒) 胡蘆巴(微炒) 補骨脂(微炒)各30克 甘草(炙)7.5克 【用法】上九味,搗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小彈子大。以丹砂為衣。每服1丸,嚼破,以...
鎮怯丸,是一種藥物,主治相火虛炎,厥逆衝突,或脹或痛,或有形,或無形者。方劑名稱 鎮怯丸 藥物組成 代赭石(醋淬,不計煅數,以酥為度,研,水飛)5錢,旋覆花1兩,杜仲(鹽炒斷絲)1兩,荔枝(炒,研)1兩,胡蘆巴(酒洗淨,焙香)1兩,石菖蒲(研)5錢,青鹽(煅,研)5錢。處方來源 《...
若寒濕內盛,下元虛冷,睪丸腫痛皆甚,當加用葫蘆巴丸,或偏墜疝氣丸等,以增加散寒暖腎止痛之功;若睪丸腫硬,陰囊破潰流水,皮色不紅,當加用儕生橘核丸以軟堅散結;若腎陽衰弱,腰膝酸軟,四肢厥冷,當加用金匱腎氣丸、或右歸丸、甚或參茸衛生丸以溫補腎命;若氣血虧虛,倦怠乏力,頭暈面色萎黃,當加...
3、內固丸方 香子(二兩半微炒舶上者) 木香(一兩) 楝實(炒一兩半) 草豆蔻(去皮三分)乾薑(炮半兩) 吳茱萸(湯洗微炒) 葫蘆巴(微炒) 補骨脂(微炒各一兩) 甘草(炙一分)上九味,搗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小彈子大,以丹砂為衣,每服一丸嚼破,以溫酒下,鹽湯下亦得,空心食前服。
去根節)1兩,自然銅(煅,醋淬7遍)1兩,萆薢1兩,地骨皮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兩,楓香脂(炒)半兩,胡蘆巴(炒)半兩。出處 《聖濟總錄》卷十八。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溫酒送下,空心、日中、臨臥各1服,加至50丸。第3日用淋渫藥。製備方法 上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組成】五味子(去枝)3分,木香(不見火)3分,官桂(去粗皮,不見火)3分,丁香(不見火)3分,阿魏(別研)3分,全蠍(炒)3分,茴香(淘去沙,炒)3分,青皮(去瓤)3分,良姜3分(炒),草果子(取肉炒)1兩,胡蘆巴(炒)1兩,白朮1兩(炒),蓽澄茄2兩半,神曲2兩(炒),甘草1分(...
參茸黑錫丸,中成藥名。由紅參、鹿茸、黑錫、蓽澄茄、胡蘆巴、丁香、小茴香(鹽炒)、益智仁(鹽炒)、肉豆蔻(制霜)、橘紅、半夏(制)、附子(制)、木香、赭石(煅)、補骨脂(鹽炒)、肉桂、川楝子、陽起石(煅)、沉香、硫黃(制)組成。具有回陽固脫,墜痰定喘的功效。用於痰壅氣喘,四肢厥冷,大汗不止,猝然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