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熙國:男,1944年4月生,上海浦東人。1969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現任雲南大學旅遊文化學院教師,副教授。
基本介紹
個人作品,主要著作,代表性論文,名師專訪,
個人作品
主要著作
《法理讀解》
《法理學課程舉要》
《法律口才學》
《行政管理學》
代表性論文
1 樹立正確的稅收理念 雲南電大學報 2004-06-30
2 社會中介組織探索 雲南電大學報 2003-09-30
3 關於語言翻譯解釋三則的讀書聯想 雲南電大學報 2002-02-15
4 把“教育為本”落到實處 雲南電大學報 2001-11-15
5 學會、學派與科學進步 陝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1-09-30
6 當前財政政策的效果分析 雲南電大學報 2001-02-15
7 迎接二次信息革命的挑戰——信息革命和遠距離教育 雲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1999-05-15
8 轉變教育思想 深化教學改革 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8-11-15
9 鑄造跨世紀的科學精神 現代遠距離教育 1997-07-15
10 堅持電大本質 建設電大特色 中國電大教育 1996-04-21
11 市場經濟 科技進步 遠距離教育的崛起和發展 現代遠距離教育 1995-04-15
12 體制改革是關鍵 教學改革是核心 中國電大教育 1994-10-15
13 電大教育面臨的矛盾及對策 重慶電大學刊 1994-05-15
14 課程改革:跨世紀的重大工程 中國電大教育 1994-04-15
15 走向21世紀的成人教育 內蒙古電大學刊 1993-05-01
16 省檔案局舉辦檔案著錄培訓班 雲南檔案通訊 1985-08-29
名師專訪
讀書,我就喜歡買書讀書:記生活在雲南的上海人胡熙國(雲南大學旅遊文化學院校報 2012年12月1日 12月5日校報網路版“名師專訪”欄)
這是上午第四節課的下課鈴聲。旅院文薈樓101教室,學生們已經走得差不多了,除了一個要提問的女同學。他小步走到教室右側,在他關閉電腦和投影設備的時候,教室里最後一個同學上前提問,在得到答案以後也走了。他確認講台上的教材和筆都收進了書袋,然後走出教室,右手扶了扶他1000度的眼鏡,緩步走下三個台階朝他的腳踏車走了過去。他是雲南大學旅遊文化學院基礎教學部六十八歲的胡熙國老師。
時間已經十二點過,他還沒有吃午飯,卻推著車來到學院的報刊店,想看看有什麼新書可以帶回去,即使在他的教師宿舍里已經塞不下更多書了。你可能無法想像:除了宿舍里唯一的書櫃完全裝滿,房間角落裡擺放的十幾個紙箱子都是用來裝書的,還有書桌、椅子,包括床上都放著書。為了這些書,桌前的兩盞檯燈從來都要等到午夜十二點以後才關閉。也是這張桌,在去年六月份增加了一台電腦。是年輕的老師推薦他用的,說電腦可以很快地就找到資料。在一開始使用的時候常常需要其他老師或者學生的幫助,比方說電腦出了故障。電腦旁隨手放置著一本《新華字典》,他說方便於遇到不會的拼音就立馬查找。而後這個老人“趕起了時髦”,開通了騰訊微博、新浪部落格、新浪微博。“我可是發了好幾十篇微博呢!”他在說這一句的時候聲音透出一些興奮。
胡熙國於1944年4月出生在上海浦東一個普通家庭里。1964年7月前在上海浦東新區上中國小。1964年他參加高考,考入了位於北京的中國人民大學,當時他正選填了三個專業,依次是哲學、法律、中國黨史,最後是進入中國黨史所屬的歷史系就讀。他的大學時期不喜歡文藝活動,喜歡的是看書,還有做自己感興趣的社會調查。1969年畢業的他次年被安排到雲南昆明鋼鐵公司工作,1981年轉到雲南省檔案局,1987年到雲南廣播電視大學開始教育生涯。
1995年7月到2004年7月,胡熙國在雲南電大先後擔任了普通班、中央和省的註冊視聽生、中央和省的專升本幾種類型學生12種課程的責任教師,如刑事偵察學、勞改生產經營理論、法理學、行政法學,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學等,並對其中的九種課程進行講授。指導學生畢業論文160多篇,終審畢業論文500多篇,教學和管理總學時達15000個學時以上。2004年到2006年,受省電大畢業生論文指導答辯委員會的委託,負責指導省檢察院電大分校、省政法專科學校電大分校、中央電大專升本法學專業的學生論文答辯工作。兩年內,與上述兩個分校校領導、答辯委員會相關人員,走了大理、保守、玉溪、思茅、版納等分校工作站,對500多專升本的學生畢業論文進行了答辯。
直到2006年,建校四年的雲南大學旅遊文化學院需要開展形勢政策這門課程,聘請六十二歲的胡熙國為老師。到2012年,胡熙國先後擔任2006級、2007級、2008級、2009級、2010級(部分)、2011級(部分)、2012級(部分)各專業學生第一、二學期《形式與政策》的課任老師;擔任2007級、2008級、2009級、2010級各專業《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以及2010級二個會計班、二個工商管理班的《政治經濟學》、《經濟法學》等課任老師。指導了近百名經濟類學生的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
學院的學生這樣說他:“這個老教師的書本翻看得又黃又舊,上課的時候每每講到一個問題都可以脫離開書本、脫離開教案,講它個一節課,頭頭是道,什麼都知道一樣”。“平日裡挎著一個包,騎著他的腳踏車就往教室里去了。”
為了搞好教學,他從昆明帶來的書籍1000冊左右。為了授好《形式與政策》課,尤其是多年荒疏的中國近現代史課的教學,他每月要花200元的書本雜誌費。他說昆明的家還有好幾個書櫃。他喜好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在七八年三中全會以前沒有機會接觸西方的書籍,只有兩個書櫃,七八年三中全會以後慢慢變為二十多個書櫃,有幾個書店老闆就成了他的熟人。現在他的書柜上是成套的《牛津西方哲學史》、《西方的遺產》、《藝術的起源》等。他近來買的書本是:茅海建、唐德剛、徐中約、郭廷以等中西近現代史學家的書。
最近,胡熙國電腦里是老師沈波濤、學生汪鑫先後給他下載好的視頻,包括秦暉、唐啟華、袁偉時、高華等學者探學近現代史的講座。胡熙國一邊看視頻資料,一邊做筆記,累積下來的筆記已有五、六本。他說這些視頻對他來說都是新資料,內容很豐富,看的時候跟不上的話就往後退來做筆記。
記者採訪的那天,他拿起自己1999年8月編撰的50萬字書本《法學基礎理論舉要》。當時是閱讀了查士丁尼《法學總論》、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哲學及其方法》、亞里士多德《政治學》、西塞羅《論共和國 論法律》、黑格爾《法哲學原理》等五十餘本書寫的。那時的法學是個大難,他說大學專業課的學生考試都不及格,所以想編這么一本書,淺顯好懂給學生看,當做輔導資料。同時編撰的還有一本叫《法理讀解》的。
除了這兩本書本外,他前後閱讀了瞿保奎主編的教育文集中的部分書卷、《教育和教育學》、《教育和發展》、《教育和社會發展》、《教育的目的》等書,聯繫教育實際等撰寫和發表了《堅持電大本質,建設電大特色》、《迎接第二次信息革命》等文章。先後閱讀了《自然科學發展史》、《科學能力引論》、《科學活動論》、《自由辯證法》、美國巴伯的《科學與社會秩序》等書,對科學創造精神,環境倫理精神等問題進行思考,撰寫了《鑄造跨世紀的科學精神》、《轉變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等文章。
他笑談自己的買書,讀書的一生,列舉到書籍的時候就揮手比劃著名介紹書的出版社,書的作者,書的內容,然後扶一扶他1000度的大框眼鏡。記者問到為什麼一直鐘愛書籍,他說一直在思考“為什麼”,為什麼中國的制度是這樣,為什麼中國的教育是這樣,一直學習的法律中提到的自由是什麼,民主又是什麼。他說他想不斷地看書去尋求答案。他越讀書越感到應博採中西文化之精華,熔鑄新的中華民族精神。挖掘弘揚儒家文化、老莊文化、法家文化等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積極成分,注重法理,普世理念。學習洛克、休謨、孟德斯鳩的政治學。學習亞當斯密、以賽亞柏林、哈耶克等人關於自由主義以及自由主義經濟的學說。反思我們的革命史觀,反思西方現代化歷程,反思中華民族自身的問題等。
在雲南生活的這四十二年里,他回去上海過幾次,發覺自己已經無法融入上海那個環境了,小時候說的上海話不記得怎么說,如果再回去生活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適應。從來雲南大學旅遊文化學院教書開始,寒暑假就回上海或者昆明的家,平時依然買書讀書,一個假期可以看上一到兩本較厚的。談到這裡的時候他癟了癟嘴說:“作為一個雜家活得很累,現在年紀大了以後,看書很容易忘”。
這位老人平日裡會繞著校園散散步,跟像沈波濤老師這樣時常有交往的朋友聊聊天,剩餘時間留給了閱讀。六年如一日,數十年如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