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楨,歷史人物,明初洪武朝名臣胡深之子。
基本介紹
- 本名:胡楨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處州龍泉南弄
早年經歷,率族遷徙,後世紀念,
早年經歷
據明史、方城《胡氏族譜》記載:胡楨,處州龍泉南弄人。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胡楨之父胡深率龍泉、慶元、松陽、遂昌四縣起義,追隨朱元璋反元。1363年朱元璋稱吳王時,楨隨父征戰己多年屢建奇功,時任明宣武將軍僉處州衛指揮使司亊之職。
率族遷徙
元未大亂,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元氣數己盡,敗至北方。山東要地兵家必爭。朱元璋命徐達、常遇春率兵至山東,窮追元頑,橫掃千里,原民劫難,生靈凃炭。史稱山東千里無煙。山東大地人煙稀少,四野荒蕪,狼跡一片。
洪武二年(1369年),為拓土守彊,朱元璋下令舉囯移民山東之潮。朝廷組織,縣邑施行。凡有兄弟數人者,留其一人,余者皆走,違者殺之。移民匯集州府統一遷徙。時任宣武將軍的胡楨奉朝廷之命轉任統領南方移民指揮,攜同眷屬,與移民一同遷徙山東。一路艱辛,跋山涉水,風歺露宿,攜老扶幼。如有逃亡者繩索串綁。如有便者,鬆綁解手。故山東人俗稱解手一詞由此而來。途經蘇北海東(州),即贛榆一帶,恰逢北方嚴冬,冰天雪地旡路可辨,且饑寒難耐,時艱所迫,暫居此地,次年(1370年)入境山東。兄弟數人者必分遷獨居一地,相隔百里。其移民散居山東各地。
事畢,胡楨即擇方城寶地棄官居之,安家立業。以地輿命名城池即方城也。六百餘載,在此繁衍生息。人丁興旺,枝繁葉茂,傳至二十三世,散居於全國各地。
後世紀念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追念昭彰陣亡功臣,為其立廟諡號,建陵塑像時。朱元璋仍念及深公長子胡楨,為彰顯胡氏父子功績,欽賜“胡深御葬林”(招魂墓)建於方城。其林占地一百二十畝,氣勢非凡,雄偉壯觀,堪為山東地域罕見。胡楨故後同葬此林有碑誌傳世。
方城胡氏族譜原序文即是以《胡深御葬林碑誌銘》轉載傳世至今。鑒於“胡深御葬林”落於方城,未建於處州,溯其根源,緣於胡深長子遷陡此地,頗有功名在身。朝廷碾轉千里將“胡深御葬林”建於方城的唯一歷史依據。
六百年來,“胡深御葬林”載譽於史冊,名揚於天下,故胡氏族人倍感驕傲與自豪。胡楨遷徙方城,“胡深御葬林”等史實與物證,為胡氏文化傳承譜寫了光輝的歷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