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桂林(新聞記者)

胡桂林(新聞記者)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胡桂林(1960—)又名永安,字寧夫。湖北省鹹寧市鹹安區人,漢族。高級記者,法學碩士,享受政府專項津貼專家。歷任電視台製片人、部門主任、總製片人、頻道副總監、多所高校客座教授、研究生導師。從業以來,發表新聞、文學、科普、評論作品500多萬字,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其中,5篇作品獲中國新聞獎、9篇作品中國廣播影視大獎、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先後策劃、創辦、主編10多個廣播電視欄目。榮獲全國廣播電視百優理論工作者稱號、全省新聞名人獎提名獎、市五一勞動獎章、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著作:《盛世微言》、《傳播:媒體與客群》、《中國新聞職業道德研究》、《中外獲獎影視作品賞析》等著作多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桂林
  • 外文名:huguilin
  • 別名:胡永安 胡寧夫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鹹寧
  • 出生日期:1959年12月23日
  • 職業:記者
  • 畢業院校:華中科技大學
  • 信仰:無神論
  • 主要成就: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作品多次獲中國新聞獎、中國廣播影視大獎。
  • 代表作品:《盛世危言》、《傳播:媒體與客群》
基本信息,全省主要獲獎作品,主要著作與論文,

基本信息

胡桂林全國主要獲獎作品:
電視新聞專題《不能忘懷的囑託》(獲中國新聞獎)
電視新聞評論《是民心工程還是面子工程》(獲中國新聞獎)
電視新聞評論《領導幹部如何面對“被問政”》(獲中國新聞獎)
電視新聞評論《黃金水道為何中梗阻》(獲中國廣播影視大獎)
電視新聞評論《探析六連號》(獲中國廣播影視大獎)
電視新聞評論《社區群乾為何喊累?》(獲中國廣播影視大獎)
電視新聞欄目《都市寫真》(獲中國廣播影視大獎)
電視系列報導《商海揚帆》(獲中國廣播電視節目獎)
電視新聞評論《中山艦還要沉睡多久?》(獲中國廣播電視節目獎)
廣播新聞專題《黃土地圓夢記》(獲中國廣播電視節目獎)
電視新聞評論《鹿失誰手》(獲中國廣播電視節目創優獎)
電視專題片《盛世警鐘》(獲中紀委監察部衛士獎)
電視專題片《生命在笑聲中燃燒》(中組部黨員教育電視片獎)
學術論文《高度決定影響力》(獲全國廣播電視學術論文獎一等獎)
學術論文《輿論監督的終極價值導向》(獲全國廣播電視學術論文獎)
學術論文《對名牌電視欄目生長機制的思考》(獲全國廣播電視學術論文獎)
電視專題片《歡迎你!文化使者》(獲文化部文化新聞獎)
學術論文《電視法制報導要合法》(獲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學術論文獎)
學術論文《輿論監督與和諧社會建設》(獲中國城市廣播電視論文獎)
學術論文《淺論名牌電視欄目打造的機制》(獲中國城市電視論文獎)
電視新聞專題《託孤》(獲中國城市電視新聞獎)
電視新聞評論《審批流程圖為何像迷宮?》(獲中國城市電視新聞獎)
電視欄目《都市寫真》(獲中國最具品牌價值電視欄目獎)
電視欄目《都市寫真》(榮獲中國最具影響力廣播電視欄目獎)
電視新聞專題《用生命延續大愛》(獲中國城市電視新聞獎)
學術論文《論電視觀眾調查》(獲中國城市電視新聞獎)
電視訊息《高爐作證》(獲中國城市電視新聞獎)
廣播評論《人才市場也要打假》(獲中國城市廣播新聞獎)
學術論文《加強社會主義新聞職業道德建設》(獲中國廣播電視論文獎)
電視訊息《武鋼告別平爐》(獲中國城市電視新聞獎)

全省主要獲獎作品

《黃土地圓夢記》(湖北新聞獎一等獎)
《商海揚帆》(湖北新聞獎一等獎)
《社區群乾為何喊累?》(湖北新聞獎一等獎)
《不能忘懷的囑託》(湖北新聞獎一等獎)
《以人為本:輿論監督的終極價值導向》(湖北新聞獎一等獎)
《鹿失誰手》(湖北新聞獎一等獎)
《是民心工程還是面子工程》(湖北新聞獎一等獎)
《背著媽媽上大學》(湖北新聞獎一等獎)
《黃金水道為何中梗阻》(湖北新聞獎一等獎)
《特警譚紀雄》(湖北新聞獎一等獎)
《用生命延續大愛》(湖北新聞獎一等獎)
《領導幹部如何面對被問政》(湖北新聞獎一等獎)
《患鴨脖子病的未成年工》(湖北新聞獎一等獎)
《為了漢字的尊嚴》(湖北新聞獎一等獎)
《吳天祥是他們共同的名字》(湖北新聞獎一等獎)
《親情喚醒植物人》(湖北新聞獎一等獎)
《探析六連號》(湖北新聞獎一等獎)

主要著作與論文

《傳播:媒體與客群》
《盛世微言》
《新聞輿論監督與和諧社會建設》
《電視新聞隱性採訪的法律界限》
《以人為本輿論監督的終極價值取向》
《焦點類欄目的問題與出路》
《略論電視欄目生長機制》
《傾斜的新聞職業道德天平》
《高度決定影響力》
《論名牌電視欄目成長的軟環境》
《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聞職業道德建設》
《電視欄目的評價與管理芻議》
《以人為本:輿論監督的終極價值取向》
《新聞輿論監督的風險規避》
《輿論監督與和諧社會》
《新聞侵害名譽權的法律依據解讀》
《法制報導要合法》
《從本質的把握到系統的構建》
《作為意識形態的新聞》
《論新聞的信息量》
《論新聞職業道德》
《論新聞立法》
《論社會主義新聞職業道德》
《當前新聞職業道德價值導向研究》
《論廣播聽眾調查》
《論廣播的對象性》
《論客群的逆反心理》
《論編輯工作的全局意識》
《論電視觀眾調查》
《頻道專業化與新聞頻道》
《論電視新聞工作的評價機制》
《也說電視主持人》
《副刊?附刊?》
《現代廣告傳播與社會流行》
《廣告源流考》
《論中國文學讀者群》
《中國稿酬史略》
《孤獨的思想者》
《知識分子的良知》
《席慕容和她的詩》
《中國式的現代主義》
《正確評價才子佳人小說》
《道家文化與當代小說》
《詩界哥倫布黃遵憲》
《社會學家眼中的紅樓夢》
《以讀者的眼光看文學》
《中國古代的情書》
《袁枚的婦女觀》
《京劇的現代化》
《表現節奏與自然節奏》
《觀眾期待視野的遵循與超越》
《塑造性格與表現歷史》
個人履歷
1979年:發表通訊《平凡的勞動很光榮》、《母親》等一批新聞作品。
1980年:任廣播電台記者、編輯。創辦《市場》欄目。采寫發表《集市》、《橫向經濟大聯合》等作品。寫作論文《廣告源流考》。
1982年:發表詩歌《故鄉》等作品。
1984年:開始經濟評論與雜文寫作。《就業:憂思與暢想》、《為星期天工程師正名》、《農民兄弟的需要》、《王老漢的燒餅攤》、《消費要適度》等作品。
1985年:發表《“海上花園”散記》、《中國的價值觀對科技發展的影響》、《日本妥基瓦公司訪問記》、《群聯公司行騙試法》等作品和《略論廣播編輯的整合意識》等論文。
1986年:發表長篇通訊《一個活雷鋒的故事》、《物價:一個不輕鬆的話題》、《建設多層輻射式的經濟聯合網路》等新聞作品,引起社會反響。
1987年:參與多家報紙專欄寫作。發表:《改革體制抓融通》、《警惕“裁判”踢球》、《高消費背後有文章》、《人才市場也要打假》、《權力也是無形資產》、《洪災過後的反思》、《為廢止“終身制”歡呼》等作品,產生較大社會影響。在報刊上發表《孤獨的思想者》、《隨感錄的隨感》等文學評論作品。
1988年:發表《析中國的“依賴文化”》、《知識分子的良知》等作品。
1989年:發表通訊《漢正街調查》、《關鍵時刻的選擇》、《強者三疊》等作品。參與長江日報《熱點話題縱橫談》策劃並為之撰寫評論性文章。發表文論《表現節奏與自然節奏》、《觀眾的“期待視野”與電視劇的創新》、《席慕容和她的詩》、《中國式的現代主義》、《正確評價才子佳人小說》、《俄羅斯文學史上的三個托爾斯泰》等。
1990年:發表特寫《土家寨的節日》,評論《清貧與清廉》、《莫以毀譽論賞罰》、《從痛處開刀》等作品。發表文論《道家文化與當代小說》、《《渴望》評論者的誤區》。發表論文《論作為意識形態的新聞》。
1991年:發表通訊《陳伯華的愛心》、《一片赤誠獻給黨》,評論與雜文《收費與攤派斷想》、《誰興科技?》、《官為責任而設》、《不能如此民主》、《評評評審》、《為藝術家做廣告一辯》、《“進口國貨”現象小議》、《武則天與舉報》、《從李離殉法談起》等作品。發表文論《史詩與詩史》、《塑造性格與表現歷史》、《普實克與中國現代文學》、《電視與京劇》、《京劇也要現代化》、《社會學家眼中的紅樓夢》、《<渴望>評論者的誤區》、《瓊瑤熱過後的思考》、《詩界哥倫布》、《藝術風格貴在完美統一》等。
1992年:發表特寫《放權會》、深度報導《把握機遇創造機遇》、評論《從禁鞭議案看立法》、《有感於年年學雷鋒》、《門外冷眼看股市》、《假劣商品與集團購買》、《取締懶漢市場》、《哀馬謖》、《關於獎的思考》等新聞作品。發表文論《關於歷史題材電視劇》、《賈平凹與三毛》、《武漢與台灣的文學交流》、《勸君有淚勿輕彈》等。發表論文《論社會主義條件下的新聞職業道德》、《論新聞信息量》、《副刊?附刊?》。
1993年:發表長篇通訊《黃土地圓夢記》、特寫《科技成果拍買第一槌》、評論《有權還須用好權》、《對企業放權的再思考》、《反差來自哪裡?》、《再造東方芝加哥》、《抓抓“治熱工程”》、《也說搬文山填會海》、《有感於科技成果拍賣》等,發表文論《多一點楚風漢韻》、《楊家將得失談》、《西施亂彈》、《電視也需要拿來》等。
1994年:發表特寫《市長設宴》、評論《人才市場也要打假》、《別無選擇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時代呼喚著職業企業家》、《壟斷——社會主義辭典的新名詞》、《寄希望於改革》、《市民都來唱詩歌》、《再為星期天工程師正名》等。發表雜文《為祖宗諱》。發表文論《中國文學讀者群研究》、《以讀者的眼光看文學》等。發表論文《現代廣告傳播與社會流行》等。
1995年:發表深度報導《敲響土地保護的警鐘》、通訊《飛架南北又一橋》,評論《為取消企業行政級別叫好》等。發表科普文章《和諧的生命》。發表雜文隨筆《慧眼與俗眼》、《讀書的兩種境界》、《莊子的生死觀》、《靈魂觀念的產生》、《別太老實》。發表論文《中國稿酬史略》、《中國新聞職業道德研究》、《論客群的逆反心理》、《論廣播聽眾調查》、《當前廣播聽眾調查工作存在的幾個問題》、《從本質的把握到系統的構建》、《也談廣播電視主持人》等。
1996年:發表評論《為“拒攤牌”叫好》、《哀哉!孔繁森》、散文《灼灼芳艷訪芙蓉》。發表論文《頻道的專業化與新聞頻道》、《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聞職業道德》、《新聞頻道:突出新聞性辦出特色來》、《毛澤東與魯迅的會見》。參與《中外新聞作品賞析》編寫。
1997年:參與香港回歸報導。訪問日本、韓國。發表深度報導《一家企業兩種景象》、《告別計畫經濟工業管理》、《重振旗鼓闖市場》,學術論文《論電視觀眾調查》等。
1998年:參與抗洪救災報導。發表特寫《高爐作證》、《大汛期間的漢正街》、評論《第三隻眼看洪災》、《誰對國有資產擁有調配權?》,系列報導《可貴的探索》(1-5集),深度報導《武鋼告別平爐》、《下崗不失志的王仁忠》。發表雜文隨筆《隨緣放曠》、《孤獨》、《再談孤獨》、《閒話剪彩》、《內陸城市與內陸意識》、《小人可畏》、《從“國際大都市”到“國際性城市”》、《話說搬家經濟》等。
1999年:發表系列報導《商海揚帆》、《高爐作證》,評論《武漢應有怎樣的心態?》、《失察無罪?》。訪問越南。
2000年:赴香港採訪報導,發表系列報導《東方之珠》。採訪甘肅、寧夏、內蒙古等西部省區,發表系列報導《塞上行》。發表深度報導《人民領袖形象不容褻瀆》、《武鋼訴俄羅斯傾銷案終有結果》。策劃創辦電視新聞調查欄目《觀察》(時長30分鐘)。發表雜文隨筆《腐敗的風險與成本》、《競爭》、《安樂死與孟子的“死於安樂”》等。發表文論《袁枚的婦女觀》、《中國古代的情書》、《用腳寫作與行走文學》、《陶淵明的人生智慧》等。發表論文《論電視新聞工作的評價機制》、《新聞道德與新聞立法》等。
2001年:出版評論隨筆集《盛世微言》(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傳播學專著《傳播:媒體與客群》(當代中國出版社)。發表評論《搶占21世紀科技經濟制高點》。發表論文《論新聞的本質》。
2002年:製作發表大型電視片《盛世警鐘》。隨訪問俄羅斯、匈牙利、南斯拉夫、斯洛伐克、阿聯、土爾其、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2003年:參加“抗非典”報導,發表電視專題片《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媽媽不在家》。參加中山艦問題調查,發表電視深度報導《中山艦還要沉睡多久》。採訪著名曲藝藝術家夏雨田,發表電視專題片《生命在笑聲中燃燒》。發表電視專題片《好民警紅桂林》、《“政協峰會”看民主》等。發表學術論文《論新聞侵害名譽權訴訟的規避與應對》。
2004年:榮獲中國廣播電視學會頒發的第二屆全國“百優”廣播電視理論工作者稱號。發表系列電視評論片《社區群乾為何喊累?》等。發表電視專題片《歡迎你!武漢的文化使者》、《患鴨脖子病的未成年工》、《為了漢字的尊嚴》、《騎虎難下》、《上學》、《100%安全套行動》、《荒唐的強制拆遷》、《危橋不能承受之重》、《坍塌的發財夢》、《指令存款為哪般?》等。發表論文《“焦點類欄目”的問題與出路》、《論電視欄目管理》等。
2005年:發表電視台專題片《不能忘懷的矚託》、電視新聞評論《鹿失誰手》、《綠債留下的啟示》等。發表論文《以人為本:輿論監督的終極價值導向》等。
2006年:發表電視評論《是民心工程還是面子工程》、《愧對中山艦》等。發表電視片《背著媽媽上大學》、《吳天祥是他們共同的名字》、《永不離崗的信訪接待員》等。發表論文《輿論監督與和諧社會建設》等。訪香港、泰國、台灣。
2007年:獲第四屆湖北新聞名人獎提名獎。發表電視深度報導《黃金水道為何中梗阻》、《城運之光》等。發表電視片《愛的奇蹟》、《難還的綠債》、《親情喚醒植物人》、《車禍奇緣》、、《一對農民工的非常家庭》、《成長的煩惱》、《人·車·生命》、《生死之惑》等。發表論文《論名牌電視欄目成長的軟環境》等。
2008年:發表電視專題片《萬里長江第一隧》、《總理,您辛苦了!》、《點燃激情傳遞夢想》、《永不凋零的愛》、《孩子,我拿什麼拯救你》等。發表評論《國旗為誰而降?》、《哀悼日:一次珍貴的國民教育》、《重建災區人民的心靈家園》、《切忌用金錢的天平度量愛心》等。發表論文《高度決定影響力》等。
2009年:攝製電視片《特警譚紀雄》、《託孤》等。策劃電視評論《探析“六連號”》等。發表論文《論電視名牌欄目打造的四大機制》等。2010年:發表電視專題《棚戶區居民喜圓安居夢》、《用生命延續大愛》、《舟曲的11個日日夜夜》、《父愛如山》等。採制電視評論《法官求情為那般?》、《“最牛違建樓”牛在哪裡?》等。發表論文《對電視品牌的思考》等。2011年:攝製電視評論《領導幹部如何面對“被問政”》等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