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斌傑
- 國籍:中國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電子科技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 職務:博士生導師
- 主要成就:2005年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成果二等獎。
學習科研情況,學習科研簡歷,學術兼職,主要科研領域與項目,科研領域,科技項目方面,主要學術成果與獲獎,學術論文方面:,科技獎項方面:,
學習科研情況
學習科研簡歷
1988 年在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主要從事“七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課題“隨鑽測量電磁傳輸信道可行性研究”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非勻均傳輸線模型,完成了金屬鑽桿天線的設計與分析,建立了分析該系統信道特性的電極法理論,解決了對電磁波隨鑽測量系統實用潛力評估和預測這一國內難題。
其主要研究成果被收錄在呂保維院士等編著的《電磁波傳播》(科學出版社 1998 )一書中,該成果與後續研究成果一起獲河南省 1999 年科技進步成果二等獎。1991 年 6 月碩士畢業後留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從事電波傳播方面的研究,先後獲得該所頒發的科技進步成果一等獎2次,科技進步成果獲二等獎2次。
1995 年考入電子科技大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攻讀博士學位。其間主要從事電漿介質波導與電漿天線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分析各向同性電漿波導的模式分類技術和分析磁化電漿介質波導的高效數值技術。
1995 年考入電子科技大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攻讀博士學位。其間主要從事電漿介質波導與電漿天線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分析各向同性電漿波導的模式分類技術和分析磁化電漿介質波導的高效數值技術。
發表系列研究論文 10 多篇,包括國內著名的學術刊物《中國科學》和國外主要學術刊物《 J.Phys.D: Appl. Phys 》上。曾被美國紐約科學院邀請為該院院士和英國學術刊物《 Science 》邀請為專業級會員。 1997 年獲電子科技大學 96-97 年度研究生優秀獎學金和 TCL 專項獎學金2項獎勵,並提前半年完成博士學位論文答辯。
1997 年底在林為乾院士的推薦下,到華南理工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工作。建立了表面波驅動電漿天線的嚴格色散理論和模式分類思想;提出了分析一維非均勻電漿傳輸特性的散射矩陣分析(SMM)技術,解決了電漿天線電子密度測量分析中的技術問題。該課題曾得到中國博士後科學研究專項基金的資助,並作為主要支撐材料獲2005年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成果二等獎。
2000 年作為引進人才,被聘任為華南理工大學副研究員,後續轉聘為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1 年至 2002 年在香港城市大學無線通信研究中心作訪問學者,2005年在法國南特大學理工學院作訪問教授。現為
1997 年底在林為乾院士的推薦下,到華南理工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工作。建立了表面波驅動電漿天線的嚴格色散理論和模式分類思想;提出了分析一維非均勻電漿傳輸特性的散射矩陣分析(SMM)技術,解決了電漿天線電子密度測量分析中的技術問題。該課題曾得到中國博士後科學研究專項基金的資助,並作為主要支撐材料獲2005年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成果二等獎。
2000 年作為引進人才,被聘任為華南理工大學副研究員,後續轉聘為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1 年至 2002 年在香港城市大學無線通信研究中心作訪問學者,2005年在法國南特大學理工學院作訪問教授。現為
學術兼職
廣東高校“中高速無線感測網路與探測技術”產學研示範基地主任,廣東省“短距離無線探測與通信”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國家”移動超聲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委員。同時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議人,國家科技部863計畫項目評審專家,國家科技部與教育部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專家,國防科工委項目審核中心專家,中國電子學學會高級會員,IEEE學會高級會員,《中國優秀科技成果百例》大型文獻收錄作者。
IEEE Trans Plasma Science、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等雜誌的海外審稿人。
主要科研領域與項目
科研領域
長期從事無線通信及相關射頻理論與技術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要致力於無線感測網路(WSN)與認知無線電技術、射頻識別(RFID)與物聯網技術、衛星導航(GNSS)與定內定位技術、有源集成天線與可重技術。
科技項目方面
(1). 新一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高速感測器系統設備、接入設備研製與規模化製造技術”,契約額:1320萬, 2009年。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與廣東省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基於視覺圖意的移動無線網路認知與協同理論及相關理論研究”,契約額:190萬,2011年。
(3). 粵港招標關鍵領域重點突破項目 “基於車聯網的智慧型交通信息感測網路及車載終端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契約額:200萬, 2011年。
(4). 粵港招標關鍵領域重點突破項目“基於移動網的大規模無線感測器測試關鍵技術研究及套用”,契約額:200萬; 2011年。
(5). 廣東省科技重大專項“多系統導航型(兼容)天線與測量型天線研發與產業化”,契約額:200萬; 2009年。
(6). 廣東省科技重大專項“中高速感測器網路關鍵技術”,契約額:200萬,2009年。
(7). 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重點項目“有源一體化天線系統研發及產業化”,契約額:150萬,2011年。
(8). 廣東省教育廳產學研重點項目“中高速感測器關鍵技術及產業化”,契約額:100萬,2011年。
(9). 廣州市科技重大專項 “基於衛星通信和導航套用的產品研發與產業化”,契約額:500萬,2009年。
(10).廣州市科技重大專項“基於無線感測網路混凝土結構安全檢測關鍵技術研發及示範”,契約額:100萬, 2011年。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與廣東省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基於視覺圖意的移動無線網路認知與協同理論及相關理論研究”,契約額:190萬,2011年。
(3). 粵港招標關鍵領域重點突破項目 “基於車聯網的智慧型交通信息感測網路及車載終端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契約額:200萬, 2011年。
(4). 粵港招標關鍵領域重點突破項目“基於移動網的大規模無線感測器測試關鍵技術研究及套用”,契約額:200萬; 2011年。
(5). 廣東省科技重大專項“多系統導航型(兼容)天線與測量型天線研發與產業化”,契約額:200萬; 2009年。
(6). 廣東省科技重大專項“中高速感測器網路關鍵技術”,契約額:200萬,2009年。
(7). 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重點項目“有源一體化天線系統研發及產業化”,契約額:150萬,2011年。
(8). 廣東省教育廳產學研重點項目“中高速感測器關鍵技術及產業化”,契約額:100萬,2011年。
(9). 廣州市科技重大專項 “基於衛星通信和導航套用的產品研發與產業化”,契約額:500萬,2009年。
(10).廣州市科技重大專項“基於無線感測網路混凝土結構安全檢測關鍵技術研發及示範”,契約額:100萬, 2011年。
主要學術成果與獲獎
學術論文方面:
發表學術論文150多篇,包括IEEE彙刊、IEEE Letters、Science in China (中國科學) 等SCI收錄期刊40多篇。
(1).“Hierarchical Cooperative Spectrum Sensing Based on Double Thresholds Energy Detection”,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vol.16, no.7, 2012.
(2).“Compact Equal and Unequal Dual-Frequency Power Dividers Based on Composite Right-/Left-Handed Transmission Line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vol.59 ,no.9 2012.
(3).“RF Tunable Bandstop Filters With Constant Bandwidth Based on a Doublet Configur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vol.59, no.2, 2012.
(4).“Dual-Band Bandpass Filter With Controllable Bandwidths Using Two Coupling Paths”,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 vol.20, no.11, 2010.
(5).“Low-Loss Frequency-Agile Bandpass Filters With Controllable Bandwidth and Suppressed Second Harmonic”,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vol. 58, no. 6, 2010.
(6).“Planar Tri-Band Bandpass Filter With Compact Size”, 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 vol. 20, no.5, 2010.
(7).“Compact Triband Patch Antenna With Large Scale of Frequency Ratio Using CRLH-TL Structures”,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vol.9,2010.
(8)FDTD Analysis of Radiation Performance of a Cylinder Plasma Antenna,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vol.8,2009.
(9)Numerical analysis for an improved ADI-FDTD method, 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 vol.18, no.9, 2008.
(10)A Wideband Antenna With Dual Printed L-Probes for Cross-Polarization Suppression,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vol.5,2006.
(11)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Mode of a Magnetoplasma Rod Surrounded by a Lossless Dielectric Layer, IEEE Trans. Plasma Science, vol. 29, no. 1, 2001.
(12)SMM Analysis of Reflection, Absorption, and Transmission from Nonuniform Magnetized Plasma Slab, IEEE Trans. Plasma Science, vol. 27, no. 4, 1999.
(13)Propagation Properties of Overmode Plasma Circular Waveguide, Science in China, vol.41, no.1, 1998.
(3).“RF Tunable Bandstop Filters With Constant Bandwidth Based on a Doublet Configur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vol.59, no.2, 2012.
(4).“Dual-Band Bandpass Filter With Controllable Bandwidths Using Two Coupling Paths”,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 vol.20, no.11, 2010.
(5).“Low-Loss Frequency-Agile Bandpass Filters With Controllable Bandwidth and Suppressed Second Harmonic”,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vol. 58, no. 6, 2010.
(6).“Planar Tri-Band Bandpass Filter With Compact Size”, 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 vol. 20, no.5, 2010.
(7).“Compact Triband Patch Antenna With Large Scale of Frequency Ratio Using CRLH-TL Structures”,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vol.9,2010.
(8)FDTD Analysis of Radiation Performance of a Cylinder Plasma Antenna,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vol.8,2009.
(9)Numerical analysis for an improved ADI-FDTD method, 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 vol.18, no.9, 2008.
(10)A Wideband Antenna With Dual Printed L-Probes for Cross-Polarization Suppression,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vol.5,2006.
(11)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Mode of a Magnetoplasma Rod Surrounded by a Lossless Dielectric Layer, IEEE Trans. Plasma Science, vol. 29, no. 1, 2001.
(12)SMM Analysis of Reflection, Absorption, and Transmission from Nonuniform Magnetized Plasma Slab, IEEE Trans. Plasma Science, vol. 27, no. 4, 1999.
(13)Propagation Properties of Overmode Plasma Circular Waveguide, Science in China, vol.41, no.1, 1998.
科技獎項方面:
獲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與實用新型專利70多項,授權40項。主要代表性的科研成果及相關項目有:
(1). 短距離高速無線網路基礎理論,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09年。
(2). 多模態信號建模、傳輸及識別新算法,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自然科學),2005年。
(3). 無線通信及相關信號處理理論與算法,廣東省自然科學三等獎,2003年。
(4). 地球物理測井方法研究,河南省科學進步成果二等獎,1999年。
(2). 多模態信號建模、傳輸及識別新算法,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自然科學),2005年。
(3). 無線通信及相關信號處理理論與算法,廣東省自然科學三等獎,2003年。
(4). 地球物理測井方法研究,河南省科學進步成果二等獎,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