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愔

胡愔,唐代女醫家、道士,道號見素子,今浙江金華人,居太白山 (位於陝西郡縣南)。約生活於晚唐時期。著有《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等。

基本介紹

  • 本名:胡愔
  • :見素子
  • 所處時代:唐代
  • 出生地:今浙江金華
  • 主要作品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
  • 主要成就:“中國古代十大女醫”之一 
  • 職業:醫生、道士
  • 籍貫:陝西郡縣南 
  • 性別:女
人物介紹,個人作品,

人物介紹

胡愔,道號見素子,約生活於晚唐時期,幼年便開始修道,有志於道教煉養方術。
胡愔對臟腑理論素有研究並有所得。她認為五臟“各有所主”“五臟者,神明魂魄志精之所居也”。因此,五臟之氣,對人體各組織均有重要作用,她主張保護五臟以祛病延年,“五臟堅強,則內受腥腐,諸毒不能侵;外遭疾病,諸氣不能損,聰明純粹,卻老延年”。這些思想為她今後的從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胡愔在從醫過程中體會到,需要把這些理論整理出來,為大眾所用。她認為要保護五臟生理功能的正常運行,必須先對臟腑有明確的了解,而原有臟腑理論過於奧秘,難以傳世。為此,她經過一番“搜羅管見,罄竭諛聞”的過程,終於在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按據諸經,別為圖式”,編繪了《黃庭內景圖》一卷。全書按臟腑器官分門別類,共有六節,每節開篇繪有一圖,再根據臟腑理論簡要說明該臟器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及病理特點等,並在此基礎上自然過渡,逐步展開論述修養法、相病法、處方、行氣法、月禁食忌法及導引法等養生方術,非常生動,而且通俗易懂,對於傳播腑臟器官醫療學說大有益處,深受後人的歡迎。
胡愔在道教與醫學關係上,強調道教內修必須緊密結合醫理,醫理是道教內煉養生的理論指導和基礎,即所謂“先明臟腑,次說修行”。並且提出藥療、食療與導引、吐納、服氣、咽液、叩齒之術結合的綜合養生思想。

個人作品

《黃庭內景圖》《黃庭外景圖》《補瀉內景方》《胡愔方》《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