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恢,生卒年不詳。北宋中期金陵(今江蘇南京)人。主要活動於宋太祖年間,與蘇軾同時,仕宦不顯,精通書法,曾任華州推官,因事被罷免,後得樞密使若訥推薦復官,奉帝命書《石經》。撰有一部《南唐書》,佚於明末清初,僅知該書體例系將南唐國主列為載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恢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金陵(今江蘇南京)
人物信息,生活時代,人物簡傳,散見於古籍中的零星記載,夢溪筆談卷十五,藝文二,南唐書原本卷末毛晉識語,續資治通鑑宋紀五十三,宋史列傳第八十九郭申錫傳,書訣,臨漢隱居詩話,蘇軾集補遺書王太尉送行詩後,
人物信息
生活時代
宋朝
人物簡傳
金陵(今南京)人。華州推官,博物強記,善篆、隸。坐法失官,十餘年潦倒貧困。赴選集於京師,是時韓琦(一〇〇八至一〇七五)當國。恢獻小詩自達。其一聯曰:“建業關山千里遠,長安風雪一家寨。”琦深憐之,令篆太學石經,因此得復官。晏殊所撰茅山五雲觀記,恢書丹。《書史會要、茅山志、南唐書注、書林紀事》
散見於古籍中的零星記載
夢溪筆談卷十五,藝文二
(註:這是流傳最廣的胡恢軼事,但可信度不高)
金陵人胡恢,博物強記,善篆隸,臧否人物,坐法失官十餘年,潦倒貧困。赴選集於京師,是時韓魏公當國,恢獻小詩自達,其一聯曰:“建業關山千里遠,長安風雪一家寒。”魏公深憐之,令篆太學石經,因此得復官。任華州推官而卒。
南唐書原本卷末毛晉識語
(註:胡恢的《南唐書》今以不存,僅知該書南唐國主列為載記,視南唐為僭偽。)
是書凡馬令、胡恢、陸游三本,先輩雲,馬、胡詮次,識力相似,而陸獨道邁,得史行家法。今馬本盛行,胡本不傳,放翁書一十八卷僅見於鹽官胡孝轅《秘冊匯函》中,又半燼於武林之火。
續資治通鑑宋紀五十三
(註:太祖欲立狄青為樞密使,在罷免現任樞密使若訥時提到了“若訥舉胡恢書《石經》”一事)
太祖帝復欲用狄青為樞密使、同平章事,宰臣龐籍曰:“昔太祖時,慕容延釗將兵,一舉得荊南、湖南之地方數千里,兵不血刃,不過遷官加爵邑,錫金帛,不用為樞密使。曹彬平江南,禽李煜,欲求使相,太祖不與,曰:‘今西有汾晉,北有幽薊;汝為使相,那肯復為朕死戰邪!’賜錢二十萬貫而已。祖宗重名器如山嶽,輕金帛如糞壤,此陛下所當法也。青奉陛下威靈,殄戮凶醜,誠可褒賞。然比於延釗與彬之功,不逮遠矣。若遂用為樞密使、同平章事,則青名位已極,萬一它日更立大功,欲以何官賞之?且樞密使高若訥無過,若何罷之?不若且與移鎮,加檢校官,多賜金帛,亦足以酬青功矣。”帝曰:“向者諫官、御史言若訥舉胡恢書《石經》,恢狂險無行;又,若訥前導者毆人致死,何為無過?”籍曰:“今之庶僚舉選人充京官,未遷官者猶不坐,況若訥大臣,舉恢以本官書《石經》,未嘗有所選也,奈何以此解其樞密哉!若訥居馬上,前導去之里餘,不幸毆人致死,若訥尋執之以付開封正其法,若訥何罪!且陛下既已赦之,今乃追舉以為罪,無乃不可乎!”
宋史列傳第八十九郭申錫傳
(註:此傳中再次提到“余靖引胡恢有醜行”,可見歷史上對胡恢其人的品性評價並不高。)
張貴妃追冊、起園陵,張堯佐為使相,陳執中嬖妾殺婢,余靖引胡恢有醜行,高若訥引范祥啟邊釁,申錫皆奏劾之,屢詆權幸無所避,帝謂之曰:“近世士大夫,方未達時,好指陳時事,及被進用則不然,是資言以進耳,卿勿為也。”
書訣
(註:明 豐坊撰,提到胡恢書《石經》一事)
鄭文寶,江右人。官至工部郎中。徐鼎臣弟子也。小篆千文精妙。劉斯立泰山篆譜,字雖縮小而不失李斯筆意。張有,字謙中,吳人。游於黃冠。伯夷頌、嚴先生祠堂記,師李斯渾厚純古,得泰山、之罘之法。葛剛正千文,吾子行稱之。國子監石經,乃章友直、楊南仲、張次立、胡恢等書。
臨漢隱居詩話
(註:胡恢軼事,仍舊是借對聯來表現胡恢的才氣)
武士方圭好作惡詩。慶曆初,宋丞相庠守揚州,會圭過其地,飲之,即席談詩,嘲哳可厭。宋公惡聞之,顧野外有牛系樹下,曳樹將倒,因謂坐客胡恢曰:“‘老牛侍力狂挨樹’,以何為對?”恢曉公意,便對云:“怪鳥啼聲不避人。”公大笑。
蘇軾集補遺書王太尉送行詩後
(註:由此可知胡恢其人大概的活動時間)
杜衍、賈黯、宋敏求、司馬光、王安石、蘇渙、王疇、邵亢、元絳、王純臣、呂夏卿、張瑰、何涉、謝仲弓、陳洙、胡恢、王舉正、趙概、張揆、曾公亮、王珪、王洙、曾公定、胡宿、范鎮、李復圭、張芻、吳幾復、范百之、晁仲衍、石揚休、李絢、宋敏翛。右三十三人。
丁度、郭勸、齊廓、馬仲甫、令狐挺、施昌言、呂居簡、孫沔、劉瑾、馮浩、黃灝、韓鐸、李師中、辛若渝、李壽朋、劉參、張師中、李先、楚泰、洪亶、周延雋、錢延年、解賓王、黃從政、孟詢、閻顒、謝徽、張孜、吳可幾、范寬之、張中庸、鮑光、閔從周。右三十三人。
《送行詩》上下二卷,凡六十有六人。慶曆、皇佑間,朝廷號稱多士,故光祿卿贈太尉王公掛冠歸江陵,作詩紀行者,多一時之傑。嗚呼,唐虞之際,於斯為盛,非獨以見王公取友之端,亦足以知朝廷得士之美也。昔柳宗元記其先友六十七人於墓碑之陰,考之於史,卓然知名者蓋二十人。宗元曰:“先君之所友,天下之善士舉集焉。”余於王公亦云。元符元年十月初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