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廷佐(1880-1917),湖北鄂州人。1880年出生於鄂州市華容區葛店武城村,先在湖北工程營地壘司充隊士,後隨清湖廣總督張之洞到南京,以功績升工程營哨長。又調升第四十一標第三營右隊隊官。他雖未加入革命組織,但對革命極表同情。武昌起義,先後率隊猛攻清督署和藩署。在守護藩署時,他嚴申紀律,以身作則,有敗逃清軍取藩庫存銀一錠者,胡部士兵必予追回,歸放原處。民軍擴編,他任第七標統帶。清軍南下,他率部在漢口劉家廟、三道橋一線鏖戰。漢口失利,退守漢陽。扁擔山爭奪戰,左膀負傷,傷愈升第二協統領。1912年4月改為第十旅,任旅長。1914年縮編為湖北第一師步兵第二團,他任團長。1916年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1917年在荊沙回響護法,任梯團長兼前敵司令。敵人反撲,他著紅里軍大衣站在宜昌磨盤山高處指揮戰鬥,目標暴露,腦中彈而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廷佐
- 出生地:湖北鄂州
- 出生日期:1880
- 逝世日期:1917
基本信息,生平事跡,投入新軍,武昌首義,獻身護法,
基本信息
姓 名:胡廷佐
性 別:男
民 族:漢族
籍 貫:湖北武昌
出生年月:1880年
犧牲日期:1917年
生平事跡
投入新軍
胡廷佐於1880年出生,鄂州市華容區葛店武城村人。其父為一代鄉賢胡厚甫。胡厚甫德高望重,1912年,在其七十壽辰時,時任中華民國臨時副總統的黎元洪親自撰書《厚甫胡公七秩壽序》,曰:“若夫廉高風,謙和,雅度,排難守儉,凡人所能,於公又何贅焉。” 胡廷佐少年時磊落有大志,不事家務生產,壯歲時即欲投筆效班定遠,立功異域。常謂大丈夫應以廓清宇宙、拯民水火為己任,安事筆硯間尋章摘句作書生態耶?清朝光緒年間,國政凋零,外侮日亟,胡廷佐憤而從戎,投入湖北工程營地壘司充隊士,後隨侍清湖廣總督張之洞到南京,以功績升工程營哨長。乃得與孫武、徐達明先生相識,介紹加入共進會,奔走革命,潛養推翻滿清實力。其間,曾參與日知會。未幾,又以軍功晉級陸軍第八鎮四十一標第三營右隊隊官,對於河南彰秋操、河南會操,每役無不與焉。
武昌首義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擔任守衛楚望台軍械庫任務的工程第八營熊秉坤、程定國等人打死隊官黃坤榮等反動軍官,打開軍械庫的彈藥,迎接南湖炮隊進城,開始攻打鎮壓起義的總指揮部——湖廣總督署。南湖炮隊轟擊左旗後,第四十一標革命黨人躍躍欲試,闕龍、岳繩武等人率先衝出營門,其他士兵緊緊跟隨。隊官胡廷佐見狀吹哨集契約赴楚望台,參加起義的四十一標官兵約400人。四十一標先被分配守武勝門,胡廷佐先後率隊搗毀電報局,奪取官錢局,占領大東門、閱馬場,並指揮所在隊伍猛攻清督署。
攻下督署後,軍心大振。許多持觀望態度的官兵也相繼而起,公推胡廷佐指揮攻打藩署。胡廷佐說道:“大家推我指揮,我有兩項要求:一不許仇殺,二不許掠奪財物。不知能否做到?”眾人齊聲答應:“能做到。”於是,胡廷佐率領士兵攻下藩署。藩司連甲逃之夭夭。藩署金庫內白銀約有三四百萬兩。胡廷佐當眾傳令:“有劫奪金銀者,殺勿赦!”由此,藩庫金銀保存完好無損。民軍擴編,他任第七標統帶。清軍南下,他率部在漢口劉家廟、三道橋一線鏖戰。漢口失利,退守漢陽。扁擔山爭奪戰,左膀負傷,傷愈升任第二協統領。1912年4月改為第十旅,任旅長。1912年11月1日被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授予少將軍銜,同日被授予陸軍少將軍銜的還有打響武昌首義第一槍的熊秉坤等六十人。
獻身護法
1914年改編為湖北湖北陸軍第一師步兵第二團,任團長。
1916年與張篤倫、朱兆熊先生聯契約志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
1917年,孫中山組織“護法運動”,胡廷翼(胡廷佐叔父,時任護法靖國軍總司令部參贊)先受命赴襄陽策動獨立事宜,後赴荊沙會同駐鎮荊沙的胡廷佐宣布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