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橋村(山東省萊蕪市黃莊鎮)

胡家橋村隸屬鋼城區黃莊鎮,位於黃莊l公里處。與沙帽峪組成村民委員會,系村民委員會所在地,北鄰柿子峪村,南、東臨山,地處山區,面積3平方公里,82戶人家,228口人,252畝耕地,132畝山坡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胡家橋村
  • 電話區號:0634
據董氏碑記載:清同治年間(1871年)祖諱登禮,由新泰縣黑山村遷此定居,因神話傳說山上的猴子在此架了一座小橋,故名猴架橋。後來胡姓遷此成為大戶,雅化為胡家橋。
沙帽峪位於胡家橋東1公里處,與胡家橋組成村民委員會,95口人,105畝耕地,有張、劉二姓,以張姓為主,據張氏墓載:始祖諱陶林於清光緒年間從丈八丘村遷此居位,因村邊有一沙嶺似馬狀,名沙馬峪,後雅化為沙帽峪。
民國初,歸蒙陰縣;1940年7月屬七區黃莊鄉;同年劃歸沂源縣;1985年改屬黃莊鎮;1991年1月,劃歸萊蕪市;1993年1月,隸屬鋼城區黃莊鎮。
胡家橋村民自聚居此處,繁衍生息。1961年從黃莊劃出,自立為行政村。當時全村共182畝耕地,200畝山坡地,165口人,有胡、董、張、馮、王、李6姓,以胡姓居多。。村中加劉姓為7姓,以胡姓、張姓居多。村民不分貧富、多寡,世代和睦相處,耕讀傳世,民風淳樸,勤勞勇敢。
胡家橋村地處純山區,土地瘠薄,水源缺乏,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只能勉強解決溫飽問題。
胡家橋村民的生活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逐步得到改善。1953年成立互助組;1956年成立初級社,共有11戶,社長鬍士慶,村民按四六分糧(地四勞六);1957年成立高級聯社,社長鬍士慶,村民按三七分糧;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胡家橋隸屬黃莊公社;1982年胡家橋村開始分地到戶,1983年全面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
1972年,胡家橋村開始“農業學大寨”,村民整修荒山,平墳、圍堰,新增耕地百餘畝。1973年以前,胡家橋村水源條件極差,只有一口水,只能維持人畜用水,澆灌面積根本談不上。1973年,村領導組織村民搬運土石方3000立方米,建起了一座塘壩,緩解了該村水源條件差的矛盾,使一部分耕地得到了灌溉,農作物由原來的一年一季改為一年兩季,村民生活日益改善。
1990年,胡家橋村退耕還林調整產業結構,為了徹底解決灌溉面積,1999年在上級領導的關懷支持下,村領導又籌措資金10萬餘元,打了一眼深井,使胡家橋村民全部實現水利化,徹底改善了灌溉條件。現在出現山上綠樹成蔭,山下果樹春有花、夏有果的新景象。
1999年底,村黨支部又把民眾吃水問題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民眾深愛鼓舞,熱情高漲,克服了地形複雜、居住分散等困難,奮戰一個月,搬運土石2000立方米,鋪設地下管道8000米,修建20立方米的蓄水池3個,花費資金3萬餘元,把清澈的泉水送到了家家戶戶,村民望著院中嘩嘩流淌的自來水,個個笑得合不攏嘴。
胡家橋村自建村就重視教育,崇尚文明。自1977年恢復高考到2001年,胡家橋村考入大中專院校的有5人,第一人為1993年考入山東農業大學的張德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