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以鏗

胡以鏗

1945年8月15日出生,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總支書記,研究員。

1964年考入原北京地質學院地球化學專業,畢業後留校任教,1992年聘為副教授,1997年1月任中共地球科學學院總支書記,2000年改為分黨委書記,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以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性別:男
個人簡介,科研項目,學術成就,

個人簡介

參加工作以來,為我國地質找礦和地質教育事業付出了辛勤的勞動,足跡踏遍大江南北。他先後曾在湖北大洪山,陝西煎茶嶺,江西德興銅礦,廣東大寶山鐵礦和韶關地區,陝西柞水-山陽成礦帶,河北張家口金礦,遼寧莊河地區,山西五台山、恆山、內蒙古阿拉善地區,浙江龍泉,陝甘川鄰接地區進行過地質或地球化學研究工作。

科研項目

“六五”國家重點攻關項目“南嶺地區有色、稀有金屬礦床的控礦條件、成礦機理、分布規律及成礦預測研究”;地礦部“七五”重點攻關項目“秦巴地區基礎地質問題和重要礦產成礦規律研究”;地質礦產部“八五”科技攻關項目“甘肅南碧口群分布區區域化探異常篩選、查證方法技術研究”;現正進行的有地質礦產部“九五”攻關項目“陝甘川鄰接區金銅成礦條件、成礦規律及遠景預測”,另外,還主持完成了“化探數據的多元穩健統計方法處理軟體的開發和研究”和“油氣化探數據處理系統”,為地質資料的計算機處理做出貢獻。他的代表性專著有《地球化學中的多元分析》,主要論文有:秦巴地區區域地球化學研究課題資料庫管理系統、化探數據的多元穩健統計、廣東韶關地區某些花崗岩體含礦性的地球化學研究等。

學術成就

在80年代初編寫了包括因子分析、回歸分析、判別分析、聚類分析、馬爾柯夫概型分析在內的一套多元統計程式,為化探資料的計算機處理和自動化成圖做了大量的工作。他首先把穩健統計學的理論和方法引入到化探數據的處理過程中,並編寫了一套多元穩健統計分析的電腦程式。他與朱有光、李澤九教授一起提出了“化探異常的系統評價理論與方法”。在地球化學理論方面,他提出了元素豐度的科學定義,認為“在自然體系中,某元素的豐度定義為該體系中某元素的總質量與體系全部元素總質量之比”。該定義解決了元素豐度的估計方法與定義之間模糊概念。
擔任地球科學學院黨總支書記後,他為地學院的黨建工作,加強地學院師生員工的凝聚力和振興地質教育事業,拓寬地球科學的專業方向等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