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肉粘輪病

胞肉粘輪病,中醫病名。以胞瞼與白睛粘連,甚則使眼球運動受限為主要表現的眼病。又稱練睛、瞼粘睛珠、睥肉粘輪。本病多並發於椒瘡、粟瘡、胞肉膠凝及睥急緊小諸症。

基本介紹

  • 中醫學名:胞肉粘輪病
  • 相關西醫疾病:瞼球粘連
  • 其他名稱:練睛、瞼粘睛珠、睥肉粘輪
  • 疾病分類:五官科—眼病
  • 發病部位:胞瞼、白睛
  • 多發群體:無
  • 傳染性:無
名詞解釋,歷史沿革,與西醫病名的關係,病因,病機,診查要點,辨證論治,其他療法,轉歸預後,預防調護,文獻摘要,

名詞解釋

以胞瞼與白睛粘連,甚則使眼球運動受限為主要表現的眼病。

歷史沿革

《證治準繩》:“目內睥之肉,與氣輪相粘不開,難於運轉。”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西醫的瞼球粘連等疾病可參考本病治療。

病因

脾胃濕熱、風邪侵襲、目病不當治療、酸鹼燒傷眼珠

病機

多因脾胃濕熱,胞瞼受風邪侵襲,熱邪蒸腐,濕邪浸淫,使胞瞼、白睛皆受邪氣侵蝕,久積不散,而致兩瞼睥內及睛珠紅赤濕爛,胞瞼內面與白睛逐漸粘連,兩目日漸緊小。因目病治療不當而致者。或眼珠被酸鹼燒傷之後,使胞瞼內睥與眼珠創面血肉相接,久則氣血凝定,粘著不開。

診查要點

一、診斷依據
1、可有椒瘡、粟瘡、胞肉膠凝及睥急緊小等病史
2、可因目病治療不當,或眼珠被酸鹼燒傷導致
3、以胞瞼與白睛粘連,甚則使眼球運動受限為主要表現,兩目日漸緊小,兩瞼睥內及睛珠紅赤濕爛。
二、病證鑑別
胞肉膠凝:胞瞼內生顆粒,由小漸大,形如麻米之狀,眵淚粘稠,兩瞼粘合難開的病證。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本病四診合參,主要從臟腑虛實來辨證。脾胃積熱,外因風熱者,症見目赤癢澀,甚則怕日羞明,疼痛流淚,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滑數。
二、治療原則
治以疏風清熱,泄脾達邪。
三、證治分類
證候:肺經蘊熱,邪毒外襲
主症:目赤癢澀,甚則怕日羞明,疼痛流淚,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疏風清熱,泄脾達邪
方藥:泄脾湯或菊花通聖散加減。無大便秘結者去硝、黃
常用藥物: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芒硝,連翹,薄荷,麻黃,石膏,桔梗,黃芩,白朮,梔子,荊芥穗,滑石,甘草,菊花

其他療法

外治法:
1、外滴西瓜霜合劑,或10%黃連眼藥水,4-6滴/日
2、部分粘連者,可用玻璃棒分離,塗以眼藥膏
3、久則病邪去,唯睥輪粘著不解,目珠運轉艱難,非針藥之力所及者,需用手術治療。

轉歸預後

治療及時,一般預後良好。

預防調護

少食辛辣刺激之物,生活規律。

文獻摘要

《證治準繩》:“目內睥之肉,與氣輪相粘不開,難於運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