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生痰核

胞生痰核,中醫病名,是指胞瞼內起核性硬結,逐漸長大而不紅不痛的慢性外障眼病。一般病程較長,且易復發。相當於西醫學的霰粒腫。由於瞼核心狀硬結主要因痰濕阻結胞瞼脈絡而起,故得此名,又名疣病、睥生痰核、眼胞痰核等。

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診斷,辨證施治,預後,

病因病機

恣食炙賻,脾胃蘊熱生痰,痰熱相結,阻滯經絡,致氣血受阻。昆結於瞼內,逐漸隱起而發為本病。

臨床表現

該病在臨床上常見兩種情況。
1.胞瞼內隱起硬結,捫之很小,外觀不顯。漸長大後,可見瞼內有局限性隆起,但皮色不變。此硬結捫之可活動而不與瞼皮膚粘連,生長緩慢,有的長到一定程度則靜止,也不潰破。一般為單發,也有多發者。好發於上胞,個別也可生於下瞼較小型者,一般在瞼內無顯著改變,也無自覺症狀。較大者,可見在瞼內相對應之處呈青灰色或紫紅色,眼瞼可有重墜感。
2.瞼內硬結生長迅速者,長到一定程度可在瞼內自潰。潰後不易收口,且在潰口處生肉芽,長期不愈。患者有磨擦感或有隱痛。也有少數可從皮膚面穿破。

診斷

1.胞瞼內長硬核較小,存在日久或漸長不消。
2.胞瞼皮膚顏色正常,無壓痛。
3.腫核與皮膚不粘連,推之移動。
4.瞼內呈局限性紫紅色或灰藍色。

辨證施治

腫核小型且靜止者,可不作治療,有的可以自消,不能自消者也無礙。若形態較大,影響外觀,或有眼瞼重墜感,或有潰破趨勢者,當作治療。
1.內治
按中醫辨證,該病可分二種證型,即無火症之痰濕阻結型與有火症之火重於痰型。前者為常見證型,後者則為變證。
(1)痰濕阻結證候:較小型者無任何自覺症狀,較大者可有眼瞼重墜感。查局部,小型者望診無異常,觸診可於胞瞼中捫到堅硬而可推動、與皮膚不粘連的硬結。若漸長而較大者,除捫到圓形硬結外,相對應處瞼皮膚可見隆起,或可見相對應的瞼內呈青灰或紫紅色,舌淡苔薄白,脈緩;治則:化痰散結。方藥:化堅二陳丸加減。方中陳皮、半夏、白茯苓、生甘草為二陳湯,有燥濕化痰之功,白僵蠶軟堅散結,黃連、荷葉清熱兼祛濕,共奏化痰散結之功,現常改用湯劑。
(2)痰熱阻結證候:胞瞼脹痛而癢,眼有沙澀感或瞼腫難睜。查局部,輕者胞瞼皮色微紅,重者紅腫;瞼內紅赤或紫紅,甚則潰膿,舌紅苔黃白,脈滑數。治則:清熱散結。方藥:清胃湯加減。方中炒梔子、生石膏、黃連、連翹、黃芩、生甘草清熱;炒枳殼、炒蘇子、陳皮行氣散結;歸尾活血消滯散結;荊芥穗、防風助散鬱火。諸藥組方,具有清熱祛痰、消滯散結的作用。
2.外治
(1)局部按摩或作濕熱敷。
(2)生南星末加冰片少許,調糊頻塗患處,以行氣通絡,化痰散結。
(3)痰核大者,宜手術治療,現代多作霰粒腫切開刮除術。

預後

較小者有的可以自消。較大者除影響外觀及有輕度不適感外,一般無甚妨礙。經手術治療後,預後亦良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