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介紹
查理三世Charles the Fat,又稱胖子查理(839年6月13日~888年1月13日)
繼位背景
公元9世紀初,已經漸漸走出黑暗時代的西歐再次面臨重大威脅。隨著一代大帝
查理曼的離世,著名的加羅林王朝復興戛然而止。原本被查理曼和他的法拉克大軍遏制的四方蠻族,再一次掀起了對歐洲腹地的進攻浪潮。查理大帝的後裔們卻還忙於內部紛爭,對於可能存在的重大威脅,得過且過。
公元9世紀初的查理曼帝國,是歐亞大陸西部最為強大的國家。查理曼依靠他的騎士大軍,獲得了教皇授予的羅馬皇帝頭銜。
他領導的盛世被認為是中世紀時代的第一次大規模復興潮流。他的帝國從萊茵河以北的北海沿海一直延伸到地中海地區的巴塞隆納與義大利。他的軍隊以全新的采邑制度供養了大量的法蘭克重騎兵,並依靠各地區提供的步兵與輕騎兵隊伍,組成了一支世界級的頂尖軍隊。他也依靠這支大軍,先後將來自中亞草原的
阿瓦爾人、北方的日耳曼
薩克森人、南方的穆斯林軍隊,逐一擊敗。
處於古典時代與中世紀兩種騎兵作戰風格之間的法蘭克騎士們已經習慣了用小而密集的騎兵方陣來衝擊他們的敵人。用整塊鐵甲保護的雙腿踩著新式的軟質馬鐙,緊緊夾住戰馬軀幹的兩側。高橋馬鞍所賦予的穩定性,讓他們能夠以較快的速度前進,右手將長矛舉過肩,從上而下的刺殺對手。持韁繩的左手上還有一面用皮帶連線,斜掛在肩部位置的圓形盾牌保護。
這樣的配置足以讓大部分輕騎兵聞風而逃,更別說連馬都沒有,還隊形鬆散的輕裝步兵了。即便對於那些數量有限的具裝重騎兵對手來說,這樣裝備較好、陣列完整的中裝騎兵,也是不可小視的威脅。
當然,為了讓手下擁有足夠數量的重騎兵,查理曼這樣的法蘭克君主必須給他的臣屬們足夠的土地,進行供養。更多的勝利自然意味著更多土地,更多土地也就意味著更多新的軍事采邑被推廣,使得查理曼麾下的騎士數量穩步增加。而中等大小的軍事采邑數量的擴增,也伴隨著法蘭克人在新地盤的城堡數量增漲。
然而,這一切都隨著查理曼的死而急轉直下。查理曼本人的兒子在繼承大統後不久就病死,帝國按照傳統的法蘭克人習俗,被查理曼的三個孫子們瓜分。他身前留下的帝國領土及眾多封建采邑被分別繼承。一段時間內,帝國的三個部分都感覺到自身實力遭到了削弱。他們不僅繼承了查理曼的領土和財富,也繼承了夕日法蘭克帝國周圍的大量敵人,並彼此仇視對方。
不知不覺中,當年羅馬帝國崩潰的景象又隱約浮現出來。當三個法蘭克人的王國彼此勾心鬥角時,南方的穆斯林海盜與北方的維京人正在進行更大規模的劫掠和征服。來自東方的馬扎爾人也替代過去的阿瓦爾人,占據匈牙利平原,為禍西歐。
雖然三個王國的幾代人都繼續推廣采邑制度,卻無法在舊的統治模式下獲得他們所期望的效果。頻繁的戰爭壓力有增無減地壓到了擁有采邑的大小領主身上,尤其是那些采邑較小的下層領主與騎士們,愈發無力供養自己的裝備,履行軍事義務。這也讓查理曼帝國之後的三個法蘭克王國都早早地進入了衰退期。
不得以之下,公元9世紀的加洛林王朝君主
查理二世頒布了新的《基爾希敕令》,從而打下了此後幾百年里中世紀軍事采邑與騎士制度的基礎。從此,采邑封地可以被領主的家族直接世襲,這也讓其有了轉讓和買賣的可能,再也不會像過去那樣在封臣死後被收回大半。同時,新的規定也讓騎士們對於領主和國王的服務時常限定在了40天左右,超過這個時限,則國王或領主必須提供各種類似工資糧餉的有償補助。
這在短期內的確讓地方軍事領主的積極性有了巨大的提升,卻也讓此後的君主越來越不容易在中央主政。當中央王權不再對采邑的繼承權有了實質上的必須認證,君主對於封臣的控制力也就隨之大大降低。換來的結果自然是非強勢君主對於大規模軍隊控制能力的減弱,這在很多戰爭中是非常要命的一件事情。
於是人們普遍希望能再有一位查理曼式的法蘭克領袖出現,一統江山,擊退外敵。結果他們盼來了懦弱無能的查理三世。
生平
統一帝國
雖然他又一次統一了法蘭克帝國,然而他的統治又是非常虛弱的,維京人多次襲擾他的帝國。
維京來襲
查理三世為了一統加洛林王朝的江山而揮師南下,進攻富庶的義大利地區。
然而,他的大軍開拔不久,蓄謀已久的維京人便從海上殺到。這30000名蓄勢待發的海盜,駕駛著吃水極淺的划槳長船,順著
塞納河從大西洋海岸向東劫掠,最終目的地是位於河流上游的最富裕地區。但他們必須先拔出幾座橫跨在河流上的木橋,木橋連線著的便是查理三世的首都--巴黎。
這座橫跨塞納河兩岸的城市在幾百年前還只是河流上的島嶼小鎮,現今則已經是西歐大地上的權力中心。但因為查理三世已經將周圍的大部分兵力都帶往南方,城裡只有200名騎士和數量稀少的士兵把守。巴黎市民雖然自告奮勇,卻不可能在關鍵時刻與勇武的維京人抗衡。當時的巴黎,僅僅在舊城區擁有完善的城牆防禦設施,防禦難度可想而知。因而在維京人看來,巴黎及整個塞納河上游都唾手可得。
負責留守巴黎的大主教約斯蘭和紐斯特里亞的伯爵奧多斷然拒絕了維京人要求開城投降的建議。縱使後者不斷以自己龐大的兵力相要挾,並提出放過巴黎的過境請求,巴黎人也分毫不讓。
最終,維京人通過水路與陸地部隊發起了多次圍攻,卻在騎士們帶領的巴黎市民面前止步不前。不得已之下,維京人放棄了迅速東進的計畫,轉而在巴黎城周圍挖掘壕溝、構築工事和營地,進行了長度一年之久的圍困。期間,暴漲的河水衝垮了塞納河上的木橋,維京人衝過巴黎防線,殺入塞納河上游。
此時才得到訊息的查理三世發揮了騎士部隊的機動性優勢,從南方迅速返回,雙方在巴黎城下展開了數次交鋒。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已經裝備了較好鎧甲、高橋馬鞍和金屬馬鐙的法蘭克騎士部隊,居然無法衝破維京人的包圍圈。後者的步兵們以密集盾牌陣迎敵,在騎士們接近時由後排的同伴發射箭矢、投擲標槍長矛。缺乏強力將領指揮的法蘭克騎士們以各自采邑為編隊,缺乏協同作戰,根本無法撼動這樣堅固的步兵防線。
由於回師倉促,查理不僅不能帶回大量的步兵部隊,也無法將數量足夠的騎士隊伍全部帶回。這讓他在面對以頑強步兵著稱的維京人時,必須發揮較好的騎兵戰術水準。可他軍事能力平平,無法在混亂的戰場上發現稍縱即逝的機會,更不能沉著冷靜地等待更多援軍趕到後才開始決戰。
眾多因素加在一起,讓心急如焚的巴黎人在已經殘敗不堪的城頭,眼睜睜的看著自己期盼已久的救世主無計可施,丟人現眼。隨著更多法蘭克援軍的趕到,維京人不扥不同意後撤,卻仰仗幾場小勝的餘威,從查理三世手裡敲詐一筆貢金,順便為自己在塞納河口的下游謀得了一大塊封地。對這些來自北方的強盜早已深惡痛絕的
法蘭克人,不得不將這片沿海地區稱為北方人的土地,也就是後來聞名遐邇的諾曼第。
垮台
查理三世的無能在
巴黎保衛戰中被無限地放大和暴露。最終導致他的帝國迅速瓦解。887年11月,他被侄子
阿努爾夫廢黜。後死於88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