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育華路
- 位置:於威海主城區
- 長度:740米
- 寬度:10米
基本信息,今天,歷史,老洋房,英國皇家海軍中國艦隊司令官邸,英華務司署舊址,四眼樓,
基本信息
育華路西起北山路,東至東山路,長740米,寬10米,瀝青混凝土路面。
1932年,初名大成巷,後名育華路,以當時的育華中學得名。
1949年後,併入醫院路。
1969年7月,併入擁軍路。
1986年12月30日(威政發[86]第340號)恢復為育華路。
1991年4月26日(威政發[1991]72號)將擁軍路併入。
今天
1996年,經解放軍總部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北海艦隊為支援地方經濟,拓通軍隊營區(含家屬區),連線東山路,重組育華路,徹底打通了威海市主城區至伴月灣的主交通幹線,為威海市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突出貢獻。
2000年全路實施地下綜治工程,光纖入戶、自來水供給、電力管線、排污疏浚等項目於當年全部完工。
2008年在全路及重點區域加裝超高清攝像頭,屬於軍地雙方安全重點管控區域。
育華路居民區:學校家屬區、海軍軍官家屬區。
歷史
1895年1月,日軍兩萬人在聯合艦隊25艘軍艦、16艘魚雷艇的掩護下登入山東榮成灣,中日甲午戰爭中的威海衛戰役打響。李鴻章害怕被日軍反擊,提出所謂“保船制敵”、“避敵保船”,將水師全軍藏在威海衛的避風港中,將黃海、渤海的制海權白白送給日軍。1895年1月30日,日軍進攻南幫炮台,聯合艦隊也從海上封鎖港口,正面炮擊威海衛,劉公島、育華路等處飽受日本海軍炮火荼毒。在拒絕了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伊東祐亨的勸降和北洋海軍洋員瑞乃爾等的逼降之後,海軍提督丁汝昌、總兵張文宣對清政府已絕望,自盡以謝國人。
此戰標誌著洋務運動的失敗。
1898年英軍進駐威海衛,育華路成為英軍在山東最早的駐紮地之一。
英國皇家海軍中國艦隊的司令官邸、英華務司署、威海衛行政長官署設於育華路。
自此,中國近代史上形成了膠州灣、旅順口、威海衛、廣州灣等四個租借地和香港、澳門兩塊殖民地。
老洋房
“老洋房”的建造年代主要集中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到上世紀30年代中葉,集中在市區海濱一帶和劉公島上,5成以上分布在劉公島。現存“老洋房”總計68處,228棟。市區主要分布於北山路、育華路、東山路、環海路一線。
英國皇家海軍中國艦隊司令官邸
淡褐色花崗岩砌壁,鐵瓦斜坡屋頂,五面體鐘樓……造型美觀,洋溢著歐式風情。
這座擁有上百年歷史的“華勇營大樓”建造於1899年至1900年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為英國皇家海軍中國艦隊的司令官邸,現為部隊官兵宿舍。
英華務司署舊址
小紅樓(英華務司署舊址)是一座兩層歐式別墅建築,位於西北山路北側,建於1916年,是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的小紅樓保存完好,格局未變。
四眼樓
四眼樓為英租時期海軍司令的避暑別墅,建於1898年,現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因其頂層前部石牆上有四個圓孔,好像整座樓的四個眼睛,故而得名。
現在“四眼樓”已經改為一所茶樓,紅燈籠高高掛起,古樸典雅。
在這裡,一幅幅英租時期老照片點綴其間,人們在品茶之餘,還能感受到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