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美學”(positive aesthetics)這一概念首先由芬蘭美學家阿尼肯紐恩(Aarne Kinnunen)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提出,但是,關於肯定美學的思想則在18、19世紀就出現了。它的核心思想是強調自然的內在審美價值,特別是在與人類文化對象相對比的時候。簡言之,該理論主張,自然在本質上是美的,純自然根本就不可能有醜①。無疑,肯定美學② 對自然美學和環境美學很有意義。可是,由於它對自然積極的審美價值立論太過,容易招致邏輯上的困難,因此很少有美學家和哲學家願意接受它。 基於這一事實,艾倫.卡爾松(Allen Carlson)③ 認為,肯定美學只是一些關於自然審美價值的零星意見,它對自然美學有潛在價值,需要給這一理論以強有力的論證。所以,卡爾松為這一理論提供了一系列的論證。在作論證工作之前,卡爾松系統梳理了關於肯定美學的各種思想。簡言之,在卡爾松看來,此前關於肯定美學的三種論證,即非審美證明、崇高論證明和神學證明都是不可靠的④,因此,他決定自己為肯定美學給出新的證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肯定美學
- 外文名:positive aesthetics
- 提出者:阿尼肯紐恩
- 性質: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