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蟲遺

肥蟲遺

肥蟲遺,出自《山海經》中的“西山經”。最早記錄在《山海經》之西山經中:華山上有一種名叫“肥蟲遺”的怪蛇,它一旦出現,便預示將有大範圍的旱災。【又西六十里曰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鳥獸莫居,有蛇焉,名曰肥蟲遺,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肥蟲遺
  • 出處:《山海經》
  • 類型:怪蛇
原文,注釋,譯文,考證,

原文

又西六十里,曰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鳥獸莫居。有蛇焉,名曰肥𧔥,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

注釋

𧔥讀音為wèi。

譯文

再往西六十里,是座太華山,山崖陡峭像刀削而呈現四方形,高五千仞,寬十里,禽鳥野獸無法棲身。山中有一種蛇,名稱是肥𧔥,長著六隻腳和四隻翅膀,一出現就會天下大旱。

考證

民間記載的這種動物,和山海經的記載稍有不合!
明人朱國楨《誦幢小品》卷三一記載,萬曆十四年,建昌縣(今江西永修縣)先民在山林中碰見一條長著六隻腳的大蛇,很有可能就是傳說中的肥𧔥。【萬曆丙戌1586年,建昌鄉民樵于山,逢一巨蛇,頭端一角,六足如雞距,見人不噬亦不驚。民因呼群往視,亦不敢傷;徐徐入深林去。《華山記》云:“蛇六足者,名曰肥𧔥,見則千里之內大旱!”戊子,己丑之災,其兆已先見之矣。】
另據光緒《京山縣誌》卷一記載,明代末年,湖北京山縣一民宅水溝中,亦曾發現這種“六足如雞距”的怪蛇。【崇禎六年癸酉1633年,彭楊畈民家溝中見蛇出,長六尺,圍尺許,身紅綠色,六足如雞距,不噬人。郝楚望曰:“肥𧔥也,主千里旱。”果驗。】
另有說法
鵪鶉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這種叫肥𧔥的鳥實際上是我們所說的黃鸝鳥。其實按照《山海經》之西山經中描述英山附近的時候,提到“有鳥焉,其狀如鶉,黃身而赤喙,其名曰肥𧔥,食之已癘,可以殺蟲”,說這種鳥長的像鵪鶉,黃色的身子,紅色的嘴。查看鵪鶉和黃鸝的圖片,不難看出黃鸝長得很像鵪鶉,而且“黃身而赤喙”。特別的,黃鸝的叫聲類似Lwee,與“肥𧔥”兩字的音很類似,古人用黃鸝鳥的叫聲為黃鸝命名很常見。同時在中國很多地方H和F發音不分,H與F不分的時候“黃鸝”和“肥𧔥”兩詞的音也很相近。
在部分小說中,肥𧔥為上古聖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