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核,中藥名。為豆科植物肥皂莢Gymnocladus chinensis Baill.的種子。具有祛痰,通便,利尿,殺蟲之功效。用於頑痰阻塞,大腸風秘,下痢,淋證,疥癬。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肥皂核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薔薇目
- 科:豆科
- 屬:肥皂莢屬
- 種:肥皂核
- 分布區域: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
- 採集時間:9-10月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
- 毒性:有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種子。
性味
味甘,性溫。
歸經
歸肺、心、大腸經。
功效
祛痰,通便,利尿,殺蟲。
主治
用於頑痰阻塞,大腸風秘,下痢,淋證,疥癬。
相關配伍
治跌打損傷:(肥皂莢)種子30g。燉豬腳爪,加黃酒。食肉服湯。另取(肥皂莢)樹皮、蛇葡萄根皮各適量,加酒或酒糟搗爛成餅,烘熱包敷傷處,每日換1次。(《浙江藥用植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
使用注意
胃弱少食、不食者忌用。
採集加工
9-10月採集果實,乾燥後剝取種子,曬乾。
形態特徵
肥皂莢又名:肥皂樹。喬木,高5-12m,無刺。二回羽狀複葉,具羽片6-10;小葉20-24枚,長圓形至長橢圓形,長1.5-4cm,寬1-1.5cm,先端圓或微缺,基部略呈斜圓形,兩面密被短柔毛。總狀花序頂生,花雜性,白色或帶紫色;花梗下垂;花萼長5-6mm,有10脈,密被短柔毛,裂片5,披針形;花瓣5,較萼略長;雄蕊10,5長5短;子房長橢圓形,無毛,無子房柄。莢果長橢圓形,長7-12cm,寬3-4cm,扁或肥厚,具種子2-4顆。花期4-5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1500m的山坡雜木林中、岩邊或村旁。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等地。
藥材性狀
本品呈類球形,一端略狹尖,長1.5-2cm,寬1.5-1.8cm,厚1-1.2cm。外皮黑色,光滑,種臍位於尖端,呈棕色點狀。剝開種皮,見白色子葉2片。以個大、黑褐色、飽滿堅實、有光澤者為佳。
相關論述
1、《綱目》:“除風氣。”
2、《浙江藥用植物志》:“瀉熱毒,除風濕,消腫。主治腸風下血,跌打損傷,風濕腫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