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經濟學

肥料經濟學,是指取得較高的作物產量同時減少單位作物產量生產成本的施肥方法。肥料對於獲得每畝最大收入或在作物產品下降時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所起作用很大。因此在肥料施用時首要注意所需要的養分、合理的用量、適宜的配比、準確的施用時間、較好的施用位置和合適的肥料品種。其次是合理收益或經濟效益,包括以下幾個影響因素:①作物對養分的回響程度。②肥料和農產品價格關係以及與之相關聯的市場銷售前景和參加市場競爭的機會。③農民資金狀況包括收入和獲取信貸的可能性,這將影響他們承擔風險的能力。④土地承包狀況,其中某些因素將減弱農民養地的積極性。⑤合理的肥料分配系統。作物產量增加隨肥料投入收益(報酬)遞減曲線變化。

當肥料養分投入量增加,相應的產量增長變小,最終達到作物產量不再因肥料的投入而增加,甚至會因營養平衡失調而減產。當增施的肥料的成本等於所增加的作物產量的經濟價值時,就可得到最大利潤。結合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邊際利潤為零時不一定是最佳施肥量,儘管獲得了最高的經濟利潤,但可能造成一定的環境效益損失,如果扣除這部分損失,所獲得的利潤將可能不是最大。因此,肥料經濟學還應適當地結合環境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