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三角

肛門三角

又叫肛區,肛區內的主要內容有肛管及坐骨肛門窩,以及經過坐骨肛門窩的神經和血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肛門三角
  • 外文名:anal triangle
  • 科室:解剖
解剖學特點,肛管,坐骨肛門窩,

解剖學特點

肛管

為位於盆膈以下的大腸終段,成人肛管長3~4cm
位於尾骨尖前下方約4cm處,為肛管終端的開口。
環繞肛管周圍,分為內、外兩種。
肛門內括約肌
(1)直腸壁的平滑肌分內、外兩層,外層為縱行肌,內層為環行肌。在肛管周圍的環行肌增厚形成肛門內括約肌,此肌為平滑肌,有協助排便的作用,但對控制排便作用不大。直腸的縱行肌與肛提肌一起形成纖維性隔,分隔肛門內、外括約肌,向下分散止於皮膚。
(2)肛門外括約肌
為同繞在肛門內括肌外面的橫紋肌,分為三部分:①皮下部:為位於肛門周圍的環形肌束,前方附著於會陰中心腱,後方附著於肛尾紉帶,不附著骨骼。其上緣與肛門內括約肌的下緣相鄰接,於相接處肛管皮下可摸到一條環形溝,相當於肛管白線所在處。兩者之間有由直腸縱行肌和肛提肌及其筋膜共同形成的肛門肌間隔。手術時切斷肛門外括約肌的皮下部不發生括約肌功能障礙。②淺部:為圍繞肛管下端的橢圓性肌束,前方附著於會陰中心腱,後方附著於尾骨尖和肛尾韌帶,位於皮下部與深部肌束之間。③深部:為位於淺部上方較厚的環行肌束,與肛門內括約肌最深部和直腸壁縱行肌層外面緊貼,並與恥骨直腸肌相癒合。
肛門外括約肌淺、深部,直腸壁縱行肌層和肛門內括約肌以及肛提肌的恥骨直腸肌共同構成一同繞於直腸與肛管交接處的肛直腸環。它是括約肛門的主要結構,如果手術時不慎切斷可致便失禁。

坐骨肛門窩

坐骨肛門窩又稱坐骨直腸窩,位於肛管和坐骨之間,為一對呈楔形的腔隙。其額狀切面呈三角形。尖向上,底朝下,窩的內側壁為肛門、肛門外括約肌、肛提肌、尾骨肌及盆膈下筋膜;外側壁為坐骨結節、骶結節韌帶、閉孔內肌及閉孔筋膜;頂為內、外側壁的盆膈下筋膜與閉孔筋膜相交處;底為皮膚和淺筋膜。窩的後界為臀大肌及部分骶結節韌帶,在肛管後方可左右相通;前界為尿生殖膈後緣。窩前、後端分別深入尿生殖膈上方和臀大肌深面,形成前、後隱窩。
在坐骨直腸窩的外側壁上,於閉孔內肌表面的筋膜內,有一矢狀位的管狀裂隙,稱陰部管,亦稱Alcock管,其中有陰部內動、靜脈及陰部神經通過。
坐骨肛門窩內充填大量脂肪,稱坐骨肛門窩脂體,起彈性蟄的作用,使肛管在排便時能充分擴張.坐骨肌門窩為膿腫的好發部位,因坐骨肛門窩下方的肌周隙內有較多的纖維膈,因此此處發炎腫脹時,各間隔內張力增加,會引起劇烈疼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