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常提,指的是經常自覺地收縮舒張肛門括約肌。它可促進肚周的血液循環,補腸道元氣,對痔瘡、便秘、大便失禁以及前列腺增生等病,有顯著的防治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肛常提
- 做法:收縮舒張肛門括約肌
- 功能:促進肚周的血液循環
- 治療:痔瘡、便秘、大便
具體功效,名稱由來,
具體功效
提肛可隨時隨地進行,每次提肛應在10次以上,兩周就會有效。
可以提高肛門和尿道口括約肌強度,而升提中氣,有助脾氣運化,促進小腸吸收營養的功能。故此法能養生自療。然而,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大便時快解,不可久坐不起,不可強忍(按時排便),不可強掙(排便謹防用力過猛),尤其是素有心血管病患者,更應注意大便潤下,順勢排便,謹防心、腦血管意外。若大便乾燥(乾結)難行,可先按摩腹部,感應作用可刺激腸蠕動和腸液分泌,益水行舟通利大便。這1項看似簡單的“小動作”,如能經常堅持,對保健大有裨益。
名稱由來
清朝嘉慶年間,邢部郎中姚鼐,字姬傳,安徽桐城人。《四庫全書》編纂。姚氏,花甲辭官告歸,於故里自建“鐘山書院”,號稱“鐘山先生”。先生歸里後長期伏案寫作,久則導致脫肛,不僅影響寫作,還影響形神健康,小溲餘瀝,解虛恭。中醫診後認為:此乃中氣下陷,元氣虛損之故也。中氣下陷,下元不固,二陰失約,谷氣流失,元氣必虧。人之後天源於水谷精微,脫肛大便乾燥,經常引起出血,而使谷氣流失,導致中氣下陷。
姚氏,在一道士的指引下,常於寫作之餘,到自然松林中優雅清靜之處,散步觀景,尤以兩手合抱樹幹,氣沉丹田,以“肛常提”養生自療。法以吸氣時稍用意用力,撮提肛門,稍微片刻,再放下呼吸,以此往復10-20次,姚氏稱為“升提谷道”。
姚氏還認為,提肛保健,也和其他健身術一樣,要保持經常性,注意節律性。於是,他在鐘山書院內的大松樹旁又增設一軒,志曰“惜抱軒”。著《惜抱軒全集》、《古文辭類纂》,而享年8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