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兜坑

肚兜坑

肚兜坑原名叫土樓坑。兩百年多年前,梁姓十三世先祖到土樓坑開居立業,原居住有盛、賴、翁、鄒等姓,均搬遷或絕後,當地如盛公尾,老鄒窩,賴屋,翁家等因此而得名,只有梁姓繁衍生息,逐漸壯大,後族內長輩依地形改為肚兜坑,寓意人丁興旺,解放後確定正式地名取肚兜坑諧音為虎頭坑,寓意財丁興旺,虎虎生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肚兜坑
  • 別名:虎頭坑、土樓坑
地名由來,族人由來,梁氏來歷,村中人文歷史,村中現狀,傳統村俗民風,

地名由來

虎頭坑以前叫肚兜坑,是族內長輩依地形命名而來的,寓意人丁興旺、藏財納福。也曾稱土樓坑,因村內有一座三層形制雄偉的土樓而得名。解放後政府重察地貌兼取諧音為虎頭坑,寓寄後人奮發有為之意。

族人由來

梁姓七世祖文俊石福(樂居公)從湖寮遷到英雅長傍開基入鄉,後裔美甫公(十二世)長子王錫公(十三世)到橫岃背開基落戶(至二十二世後搬遷到肚兜坑);三子王穆公到肚兜坑坑口開基落戶。攀甫公(十二世)後裔贊玉華山公(十五世)到肚兜坑入鄉落戶。至2020年肚兜坑梁姓子孫傳至二十七世之多。

梁氏來歷

肚兜坑梁姓,安定郡望,是梅縣鬆口松崗公後裔,堂聯:安定家聲,東平世澤。七世祖樂居公始入英雅下村長傍(一說法八世祖榮德公攜父母骨骸帶彭姓師爺入鄉,置父母骨骸於下村藍盤石建築上下雙墳,墳來龍形制似“天虹吸水”,為英雅名穴之一,後人每年春分日祭拜,慎終追遠,永記恩德)。十二世美甫公長子王錫公到橫岃背開基樂戶(至二十二世後遷到肚兜坑),三子王穆公到肚兜坑(土樓坑口)開基樂戶。十二世攀甫公後裔贊玉華山公(15世)到肚兜坑開基樂戶,華山公祠堂叫延慶堂。到2020年肚兜坑梁姓傳至二十七世。

村中人文歷史

以前肚兜坑曾居住有鄒、賴、盛、翁、蔡等姓氏人,後均搬遷或絕後,現存老鄒窩、賴屋窩、勝公尾、翁家、蔡滿寮等小地名及屋跡為歲月印證,獨梁姓繁衍生息,逐漸壯大。村內華山公祠堂(建造於公元1800年前後)延慶堂懸掛有“雍宮首選”牌匾,族人何人何事得以在祠堂高掛牌匾,由於族譜沒有記載其來歷,後人無從考究。嘉慶年間肚兜坑文風極盛,從現僅存的嘉慶時期的3擔書籠(箱)(據說當時有10多擔)可見一斑。公元1840年前後族人在村內墩坪下建有一座三層“走馬樓式”圓形土樓,旺盛時80多人居住,進餐時鳴鑼吹號為召。1930年梁乾錦到越南經商,1940年回鄉建有一座雙堂兩橫“爬滲式”30多間房的“南安樓”。可惜兩座特色民居由於後人在外發展或後代異地安家樂業,土樓無人居住破舊失修1970年完全倒塌,“南安樓”也於1972年被拆毀。1920年至1950年前後有十多位族人到國外東南亞和國內江西謀生創業,有些人事業有成,由於以前交通和聯絡不便,現在大部分後代與家鄉人甚少聯繫。1976 -1998年肚兜坑老鄒窩茶場和石澗茶場是當時英雅僅有的兩大村集體茶場,是村集體收入主要經濟來源。1984--1985年族人曾組建女子大鑼鼓隊,在英雅初十“祭春”時巡演,轟動一時。族中長壽者眾多,其中最長壽男性是梁添全(1919-2013)享年95歲,女性是梁羅蕉英(1915-2015)享年101歲。

村中現狀

肚兜坑群山環繞,依山傍水,人傑地靈,民風淳樸,離拱橋頭約3公里。村中有一大型水庫,兼有發電及為下游大留等地灌溉、飲用功能,蓄水時中央形成一個小島,風景秀麗。全村均為梁姓,有40多戶人家約200多人(不含國外和江西居住的百多人),大部分家庭在拱橋頭或大麻墟鎮買房做屋,村中常住人口30多人,每逢春節時外面居住的人都會回村祭祖和拜公王。1960年以來族人有15人參軍、中國小教師16人,1990年以來出了近20位全日制大學畢業生(含高職院校)。全村屋址較分散,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到2015年村內連線各家的5公里長2.5-3.5米寬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族人在家的勤勞耕作,在外的務實勞工,雖沒大富大貴,但安居樂業,團結和睦。茶葉是村中族人主要經濟收入,家家戶戶種茶,有茶田數百畝,茶葉加工廠3間。

傳統村俗民風

1、每年二十四節氣之春分當日,祭拜位於英雅蘭盤石之祖墳,7月半、10月半敬天神、拜上代,
2、每年二十四節氣之白露當日,公王作福(注,作福是客家話音)。
3、每年除夕當天下午,全村男女老少到英雅長傍棟林公祠祭拜祖先。
4、每年農曆十一月的第一個星期六,到梅縣鬆口松岡公祭拜。
肚兜坑
2023年松岡公秋祭盛典
客家梅州梁氏松岡公2023年秋祭
大埔、英雅梁氏來歷:據《梁氏歷代族譜》載,公元1330年前後(元朝明宗年間),南宋探花梁文生(梁氏68世)舉族南遷梅縣松源鎮,為最早入梅州的梁氏。梁氏72世梁福(松岡公,官任巡檢)由梅縣松源遷居松口鎮,生11子,衍派各方。松崗公之六世孫宗盛公遷移於大埔湖寮古城;七世祖文俊石福(樂居公)到英雅開基落戶;九世孫世裕、世貞兄弟移雙溪開基;松崗公之第八代孫萬珠公於明朝遷青溪竹峰;松崗公之九代孫大賓公,由鬆口遷三河梓里梨畲。今在梅州居住的梁氏人家約4萬人,由梅州遷到國內各省及世界各地有約10萬人,大埔約4000人,英雅約600人。
英雅梁姓子孫,安定郡望,是梅縣鬆口松崗公後裔,堂聯:安定家聲,東平世澤。七世祖文俊石福(樂居公)從湖寮遷到英雅開基落戶,開枝散葉(一說法八世祖伯麒榮德公攜父母骨骸帶彭姓師爺入鄉,置父母骨骸於下村藍盤石建築上下雙墳,後人每年春分日祭拜),主要分布在英雅下村長傍、永興樓下及中村高權、肚兜坑、高橋坑等,水興坪上也有幾家梁姓,據說祖先從梅縣松南遷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