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本亮詩選》,香江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11 第一版。
基本介紹
- 書名:《肖本亮詩選》
- 作者:肖本亮
- 原版名稱:《肖本亮的詩》
- ISBN:978-988-14808-0-4
- 類別:文學-詩歌
- 頁數:190
- 定價:48.00元
- 出版社:香江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時間:2015.11
- 裝幀:雙封平裝
- 開本:大32開
主要內容:,
緒論——關於現代新詩
現代新詩經歷百年變革,發展至二十世紀成為過往經典。新詩本質上是現代漢語用法上的活用,有別於古詩的白話文斷章。新詩是詩歌學之一種,是中國乃至世界對文學剖析研究之最高價值載體。
現代新詩對於歐美因放縮至中世紀語言文字習慣上的衝突與差異導致新詩於表達上的異同。對於葉賽寧、哈代、泰戈爾等海外詩人新詩創作與現階段近現代一百多年的中國新詩發展歷程有所不同之關鍵在於內容美與形式美的多元。
現代新詩本質上是西學東漸之後的新文化產品,其創作手段與藝術特色來自西方歐美文藝特點之影響。關於新詩創作在中國大陸的文藝方針,我個人認為也應依照文學形式新常態於中國歷史上的人文影響社會生產力之改變。
一、現代新詩在內容與篇幅上的新影響
詩以短小精湛為美,固然值得思考,白話文在內容上的擺放,特別是新詩創作內容上的衝擊尤為重要,詩人創作定要注重文字在語言上的煉用,要恰到好處,辭章與分層上不可突兀或斷文成義。
新詩篇幅可以長短不一, 長詩不可以少韻,短詩應加強反差,聲、形、韻、意、義升華之反差。所謂短詩神兮,對於長詩與短詩,都應加強新詩自身思想內容之豐滿,藝術特色之深刻。
新詩創作不可太在意形式上的篇幅或思想內容上的單一。現代新詩應以多元文化形式為載體,時代藝術特色明晰為創作方向。現代新詩應抓住國家民族特點,強社會文明特色,分析反思從文藝輻射出的政治制度、文化理論、文明進程之間的異同。即現代新詩應時刻在思想內容上具有時代的敏銳性,科學分析的求是精神,客觀思考的奉獻理論。
現代新詩服務於文藝大眾,服務於民眾民生,更可以改變人文思想意識形態在思想革命時代的基本思考。
二、現代新詩藝術創作對文學審美的客觀影響
關於現代新詩藝術創作,本人以為,詩文合一,注重公共感情的擴張,愛與美的延伸,形成美學觀念上的伸展。新詩的藝術美,依舊存在於文體到內容上的突破,讓現代新詩的每一個內容具有時代進步的宣揚與客觀進退的反思。讓現代新詩以平實、自然的民生民意,形成藝術上的民生肯定與文明體制肯定。這也是文藝在社會主義客觀意識形態以嚴謹研究的態度對新詩文藝特徵與文藝作用的重要考驗。
從文藝到審美,以新詩作為媒介,以某種程度上並非全天意義,甚至要有文藝在新詩領域上的新文體突破,或者文藝對社會的進步。新詩內容與新詩客觀加之人們追尋“自我”尋求與人生意識得到空前的提升。
現代新詩文藝審美越來越需要具有社會屬性。詩是精神產品,而且是具有特殊性質之產品,其影響的是讀者,是喜歡或關注詩歌的大批民眾大軍。
人具有外在特殊需求,比如審美,新詩之藝術突破應注意詩歌文藝在內容與篇幅之外的藝術之美。詩是文學創作者聲、色、情的結合點,也代表了一個時代文藝群體對現時代的社會屬性之客觀闡述。用文藝進步、文藝審美、文藝需求傳送新時代文明人性“需求的信號”。使得文藝工作者對號生產、有人文民眾口味、有助力經濟發展、國家民族富強幸福之優越作用之文藝之效績。
現代新詩恰恰以不變換角色而實現其(現代新詩)對自體本我服務而非政治服務,這也是早期馬克思社會主義或理想狀態下的共產主義文藝形態。
“人性”審美觀的確定對近現、當代新興詩歌文藝的發展形勢促進也時有制約,人的對美的認識走向簡單化、普通化、單一化的文藝特徵導致內容、形態的轉型,思想內容的突變甚至人文影響的變革。
二十一世紀新興詩歌市場或者讀者、世界似乎都並不景氣,成為現代詩人詩作文藝價值降低、現代新詩落後的原因值得認真思考。現代新詩創作群體是否認真考慮過?詩界革命是否給民眾帶來何種現實意義之利益?如何促進民生,以民為本;如何令新興現代詩歌文藝成為為文明服務,以民為本成為不爭的事實。大部分詩歌創作方向模糊。
三、現代新詩如何從文藝冷門突出新常態
現代新詩一百多年來的中化生命面臨青壯年的迷茫也屬於正常現象。關於現代新詩如何創新有別于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新突破,成為二十一世紀新詩界的焦點。
現代新詩依舊處於文學類文本之經典位置,是詩歌這一神聖文藝載體的新興突破點。如果抓住新詩寫作特點,注重新詩文藝時代特性,發揚詩文關鍵優勢,以人文理念出發,抓住社會優越性,成為人民喜歡、文藝界讚揚、社會發展認可的新精神,放鬆或求是創新泉源。
作為現今冷門的現代新詩界,應該注重時代審美行文,詩畫同文。新詩創作不可忘記新意義符合時代人文之新特點,比如新詩對人民的責任。人們對數位化時代的適應度竟漸次提高,數據文化推展的強勢化使得人們對過往經典的漸次遺忘屬於正常過程。新歷史條件下的文藝轉型衝擊應該讓現代西施尋找同等網際網路文藝新節點,讓詩歌並不退出文學舞台。
現代新詩文學性創作與時代接壤同現時代人民需求對接,特別是本我精神的放鬆,抓住歷史機遇,抓住社會發展空間遺漏點,興盛文化強國策略優勢。詩歌一直被稱之為最具藝術氛圍的文學活動載體,推行新詩充備時代特色,也就符合人美關係。
現代新詩的創作道路新常態可以稍作改變,新詩創作以烏青、趙麗華、余秀華等流水詩式藝術成就曾經轟動中國詩壇。令人深思,本人認為,作為詩界文藝工作者之一,要認清文藝轉型中間是否存在新的突破點。為何不同年齡之間思想出發點會產生巨大誤差,是否娛樂文藝會在未來不久突然代替嚴肅文藝或者客體學術性質文藝。
二十一世紀的文藝大突破、文藝創作風氣瞬息萬變。所以我個人認為,新文藝方向轉型與現代新詩文藝創作路線可以稍作調整,即在文藝總方針不復情狀下,縮小對文藝(特別是新詩文學創作)的政治干涉與經濟放鬆。
文藝冷門突破新常態之載體——現代新詩同樣孕育著時代背景之局限文學作品想久存於世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是促成新文明。新制度能受益於人民可以給人以空前的美好於快樂文化。文藝不分新舊作用,也不談時代意義。特別是文學著作,若說其過期,本質上是人們自我意識的過期。一個明顯的,充分的,確切是真實的文藝界思潮,是可以改變世紀的,最起碼可以從意識形態開始。
關於現代新詩之新節點,新發展,我個人認為只需多抓住創作動機,徹底實施文藝方針與迎合時代文藝特色,令文學作品升值,具有特定歷史意義,充分顯示時代價值與客觀影響的文學性作品。影響時代與民族進而影響人與自然,人與萬物之間的同或不同之間的關係。這種使得文以價值,文以特殊意義之方法,借新詩,不從內容下筆,不從文藝下筆,只需關注新詩創作動機與始終堅持一個創作中心,一個新潮流派。
四、關於現代新詩創作價值與古體詩興起反覆之間的關係
新詩與古體詩形成對立統一之形式。現時代詩人作者創作一般以新詩為主,而新詩語言正在演變與革新,形成韻與律的分離或完全不存在。正如林黛玉眼中“詩歌創作以立意為佳,韻腳為次。”徐志摩先生與余秀華女士相隔一個世紀之後的新詩文藝,在徐志摩先生眼中詩歌美學與立意之自由主義美的存在極為可觀,余秀華女士對新詩創作目標也屬於審題為文、立意有感,而詩歌建築美、繪畫美倒成為後續說,並分析等同古體詩文藝創作群體,民國以來基本形成了歷史遺蹟,古韻佳年的展覽品罷了。
二十一世紀“玩”文藝大眾,文藝平等與文藝在社會屬性之外的自由主義文藝載體網際網路文藝。文藝向“娛體”進軍,同經濟支援,形如政治形勢,走嚴肅、嚴謹的黨領導下,黨制定統一文藝路線的社會主義文藝方針的過程值得懷念。而現代新詩都成了文藝突變在新時期文藝的新方向,與小說形成對立。雖然現時小說成了流行明星作品,但別於小說之詩歌也是有其特定的文化市場份額的。
八九十年代,新作家並不以新詩創作為典範。但詩界仍舊有新市場,新方向與新文化形態存在。以“人”為中心的文藝創作與詩歌形同本質。特別好似古體詩與新詩形態成此升彼消的狀態,彼此有著膠著,形成文學樣式與社會意識形態的兩種巨觀方向。即對古典美學的留念與新興美學的認真接受。
若二十一世紀新、古體詩歌創作價值體現作為主體,那么新興文藝詩歌與古典文學詩作會相輔相成,使人們、民族、世界對人美、生活、社會、幸美等人文美的深刻領悟與探索。所以,每一位詩人,無論哪個歷史時代之文學創作都是參與社會美學,人文美學與人類本我的再認識。
五、關於現代新詩創作對現時代經濟人文的引領關鍵作用
國家是特定區域人民的組合體,一個國家強盛之重要因素並不僅僅在於政治強國、經濟強國與軍事興國,同時存在不可否認的因素——文化強國。一個被文化包圍與充塞的國家一定具有其特定的經濟、政治、軍事等基礎文明形式上的中間影響。為什麼人文能夠成為世界發展進步核心的作用與體現,依舊歸結於人文對社會基礎人民的相互依賴性。
文化的強大,最終可以決定國家政治制度的和諧與偉大。文化的核心自強發展文學,而文學之重要形式是詩歌。我自2009年創作新詩以來,主要受杜工部、蘇子瞻影響後接受新實拍的現代新詩,特別是受來自西方應該詩人雪萊、拜倫、哈代、羅素等人的作品與品德,後來浙大的求是學院看來的新一派革命深情,開始嚮往梁實秋、俞平伯、胡適之等人的文藝方針與文藝路線,在現代新詩方向上有陳西瀅、施蟄存、卞之琳、徐志摩、林徽因等人詩歌風格所吸引,於是開始主要創作新詩青春情感,人生疾苦與情感流露等詩作。2012年受陽新縣作協主席李相文先生、縣文化局局長洪登亮先生等詩作的影響,對家鄉風情、人文地理、祖國山間社會整體等產生了濃厚的情趣,故而投身文學創作多年,方有點點領悟。也不權威真實的理論,卻似乎有所得。自2009年以來我經常感受到文藝在中國大陸形成莫大的潛在的廉價,果然普及到2014年的網際網路等新媒體文藝創作,使得真正經得起考驗的文學作品流逝,然而我對詩歌的熱情並沒有散去。
為何以現代詩歌創作同時代經濟、人文作比較呢?我們都知道,人文的發展必屬於社會經濟狀況的提升,是需要客觀可抗拒因素的產生作為條件的,也正是因為新文藝界對文藝創作抱有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以至於文藝的最終社會價值得到不應有的冷遇。文藝基本具有的社會價值,應該儘快抓住歷史機遇,使得人們開始理解並接受文藝這個世界新文明的締造者。
時代經濟是人文發展的目標,人文繁榮是時代經濟通暢增長之後的結果。所以,每一個人都不可忘記,為何經濟與人文不可分割,為何人文在任何制度中形成了國家與世界進步的寫照?原因就在於,人文是文明進步與創新的起點。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名詞,我們需要認真並深刻地去接受並體驗這種關係。二十一世紀是人們生活、生存或者認識生命自我的確切入口,無論你處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請你一定要認真認識在這個年代新世紀給人類文明帶來的不可思議的可愛與貢獻,當然也存在遺漏與誤差,可當作重要審視這個世界的一扇清澈透明的窗戶。
六、關於現代新詩於現代大學生文學創作的對立
現代新詩有發展空間,特別是中國當代大學生文藝創作的執著。大學生尊重文學創作在朦朧詩情之間的選擇,參與新詩創作的轉型,需要一個文藝改良的系統。要具有文藝精神的宗旨明確,先進,嚮往文明,嚮往真實,美學的文藝嚴謹態度。
故而,二十一世紀的新詩創作不可分開文化、經濟之間的轉折同合一,對立與統一。
歷史可以說是一個怪人,現代大學生新詩創作衝動存在,然而缺失創作意境與創作價值,既然從事文藝研究是新詩創作的研究工作,就應該尋找人們寫詩之源也尋找讀詩之美學價值觀給予後世新詩創作的美學引領。
文學創作若談起新詩,一定具有新的文藝節點,儘管時代對文藝路線的選擇正在轉型,我相信真正可以站住腳跟的一定是經典化的文藝方針與嚴肅文藝觀。一個為政治、對文明負責的文藝工作者,一個擁有國家意識、民族精神的文學團體組織,是真正得以與歷史為友好的。
當代大學生對於知識的敬仰缺乏一個深刻的過程,創新精神,文藝衝動與對生存、生活、生命的三重體驗不夠精確。一個被機制體制的教育引領下的中國教育同文化並進的時代火熱里,想要獲得文藝,文化在心裡是背景下獲得成功的突破需要一個自我蛻化的過程。我們並不對大學生失去信心,大學生文學創作沒有被形式化是一種出發點的進步與優勢。大學生文學創作需要頻頻不斷的新思考,令人與文學產生不可隔膜的理論關係,特別是現代新詩對現代文壇的積極影響。詩歌不僅存在基礎的美學觀、創作藝術,更具有其文字背後對生命的思考、時代的反思與文明的節點考慮。
七、現代新詩中國化是中國詩歌歷程漸次得到開放與自由的重要理論基礎
作為新時期的一代詩人創作,必定具有新的風骨、新的文藝觀與新的知識進步理念。從文藝載體的瘋狂物質化變得原理簡單的人文有所創新。世界文明的發展趨勢必然走向。二十世紀早期,現代新詩中國化使詩歌文學發展經中國這個古老而陳舊的古國文明變得動盪開來,文藝繁華卻不得已以社會治安與文明的革命為條件,同時也是文藝工作者的幸福之痛。
為何當西方資本主義制度進步的時候中國一直不存有史詩作品值得思考。歐洲文藝復興產生了一大批文藝界歷史意義領袖,形成文藝西方獨領風騷樣式,我個人對西方長詩《神曲》較為讚嘆。從神話慢慢演變為具有人性、人情、人味、人感的人與社會的世界,使得一系列不可能之事變得唾手可得。幸福,未來,美好,自由,追求,快樂等都不那么奢侈。同時表明了文藝對想像的要求較高,基本載體之最高靈魂為詩歌,而《神曲》、《馬可波羅》為典範。
中國詩人很少寫美情,多只能寫出苦情,以表述自我人生失意、悲天自娛,也造就了一批批中國化苦吟詩派。本人認為,中國現代新詩歷經中國化之後必定要經過開放與自由度的形體革新這種形體革新昂文藝復興在幾個世紀之後的得到新的反應。而中國人對此類美的典藏與逐步亦步亦趨。
八、現代新詩中國化的生命本體美學價值與社會屬性意義
中國化的現代新詩變得同中國古代近體詩一樣,儘量形建築,韻律,通俗一致以記名中國現代新詩的超越,發展至今天,歷時一百餘年,新詩樣式與內容基本不變,只不過各有不同。這種流水線的詩歌發展是不利於現代新詩創作的,然而,詩是“人”性本所求的環境,與其中國人為嚮往詩,倒不如說中國人都嚮往美好,憎厭醜惡。
中國的現代新詩對生命意識細膩的心靈內秀追求,使得具有本我性質的美學價值。寫現代新詩有一種中國性質的快樂感觸,特別對於漢語言文字工作者。現代新詩藝術性,他們認為中國化現代新詩的醋在給人們生活增添了據需自由自然感,沒有那么精神緊湊了。
價值主要體現在現代人文本體性質的美學價值。現代新詩中國化的生命本體美學價值與社會意義。
肖本亮
2015.10.19
主要內容:
第一輯:梨園花開
梨園花開//喧譁//蝸行摸索//遇見//寂落的對話//人性與情//簡單與複雜//性與行//屬於//梅落漫野//關於豬//真的時光//修能//風景//百花齊放//母親//物化文明的進步//關於大學生文藝社團之散落//形式//策劃//那一年//距離//不偏不倚//有些人//回憶//可能//四季//閒話//變幻//無題二首//不要故事//春日喜雨//無題//冬夜思//多渴望//風雨故鄉情//剛好//
第二輯:梨園佳許
更漏子//觀湖//歸去來依//無題//記憶,煙雲//簡單,追尋//見或不見//將暮未暮(一)//將暮未暮(二)//靜時也彌//梨園佳許//流水淺淺//犯了罪//落葉//擬秋窗風雨夕//你笑著問我//凝月歌//諾言//平凡的人//平陽樓閣//菩薩蠻.為別//千年萬年//秋思//秋興八首//秋憶//如果有一天//生命的聲音//時光札記(一)//時光札記(二)//是你得不安//歲月讚歌//所有//談笑風生//微塵//為清朗月夜//我亦飄零人//我的記憶不知如何安放//
第三輯:人與生命
五月,五月//消隱著,靈魂//幸運//一路上有你//游四州札記//雨侯//原來風不理解//我願意//張望,冥想//尋//稚童與老兒//我與文化的糾葛//不安分的人//流年//淺醒//夢想//周末//西湖吟//無題//無題//無題//無題//城市裡的麵包//中國人//網際網路與文藝//逝川//人與生命//過客//明天和昨天//兩行詩//幼年//謀劃//門//年輕人//落雁//柔情//隔世//
第四輯:幸福的人
深夜//嘗試//心愿//沒有鑰匙的信箱//網際網路與生活//擔心世界//心語//城市的挽留//愛與廉價//流水與價值//遇見//美麗與限制//遠方與光芒//情不知所起//聽說//幸福的人//健康的開關/的價格//自然與本我//證實堅貞//習慣與覺醒//中秋//那綠//忠實的人//高校//個人與集體//城市//寂落//詩路//一分鐘//天真//疾病//書千變萬化/在流逝//文學創作經典思維改觀//十四行//花開碧月//
梨園花開//喧譁//蝸行摸索//遇見//寂落的對話//人性與情//簡單與複雜//性與行//屬於//梅落漫野//關於豬//真的時光//修能//風景//百花齊放//母親//物化文明的進步//關於大學生文藝社團之散落//形式//策劃//那一年//距離//不偏不倚//有些人//回憶//可能//四季//閒話//變幻//無題二首//不要故事//春日喜雨//無題//冬夜思//多渴望//風雨故鄉情//剛好//
第二輯:梨園佳許
更漏子//觀湖//歸去來依//無題//記憶,煙雲//簡單,追尋//見或不見//將暮未暮(一)//將暮未暮(二)//靜時也彌//梨園佳許//流水淺淺//犯了罪//落葉//擬秋窗風雨夕//你笑著問我//凝月歌//諾言//平凡的人//平陽樓閣//菩薩蠻.為別//千年萬年//秋思//秋興八首//秋憶//如果有一天//生命的聲音//時光札記(一)//時光札記(二)//是你得不安//歲月讚歌//所有//談笑風生//微塵//為清朗月夜//我亦飄零人//我的記憶不知如何安放//
第三輯:人與生命
五月,五月//消隱著,靈魂//幸運//一路上有你//游四州札記//雨侯//原來風不理解//我願意//張望,冥想//尋//稚童與老兒//我與文化的糾葛//不安分的人//流年//淺醒//夢想//周末//西湖吟//無題//無題//無題//無題//城市裡的麵包//中國人//網際網路與文藝//逝川//人與生命//過客//明天和昨天//兩行詩//幼年//謀劃//門//年輕人//落雁//柔情//隔世//
第四輯:幸福的人
深夜//嘗試//心愿//沒有鑰匙的信箱//網際網路與生活//擔心世界//心語//城市的挽留//愛與廉價//流水與價值//遇見//美麗與限制//遠方與光芒//情不知所起//聽說//幸福的人//健康的開關/的價格//自然與本我//證實堅貞//習慣與覺醒//中秋//那綠//忠實的人//高校//個人與集體//城市//寂落//詩路//一分鐘//天真//疾病//書千變萬化/在流逝//文學創作經典思維改觀//十四行//花開碧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