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彥龍

肖彥龍

肖彥龍,筆名:孤葵,1993年8月26日出生,少年作家,現任中國青年作家學會山西分會副主席。現服役於解放軍某部隊,從事政工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肖彥龍
  • 別名:孤葵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西省太原市
  • 出生日期:1993年8月26日
  • 職業:少年作家
  • 主要成就:長篇小說《盜》
  • 代表作品:小說《盜》
  • 現任:中國青年作家學會山西分會副主席
代表作品,主要業績,文風轉變,最新作品:《教育是個圈》,人物經歷,筆名來歷,

代表作品

報告文學 《飄蕩的葵花葉》 《石人》等
肖彥龍肖彥龍
散文《夜未涼,努力為花開》、《別讓微笑在陽光下枯萎》、《牡丹賦》等
詩歌《高原後黃》 《睡火蓮·女兒淚等》
小說《盜》(未完待續) 《橋終於垮了》 《教育是個圈》 《冷漠是個名詞》

主要業績

肖彥龍
2006年曾在山西省網路英語徵文大賽中獲得第三名,2007年在第五屆新蕾杯徵文大賽中獲得二等獎,華奧杯文學大獎賽中獲得第一名,2008年在太原市“迎奧運 促和諧”徵文大賽中獲一等獎,2008年獲中國少年作家杯徵文大賽三等獎。獲第十一、十二屆中國少年作家杯徵文大賽一等獎。其作品被收錄於《我們的飛翔》《在年華之上等你》《中國少年作家》《中國青年作家》 和解放軍各家軍報等。在2009年第五屆冰心文學大賽中獲銀獎。在第四屆全國青少年英語讀寫大賽全高中組比賽中脫穎而出,獲銅獎,參加第二屆規範漢字硬筆書法大賽取得較好成績,2010年作為青年作家代表與來自哥倫比亞的中國文化愛好者一同交流創作經驗。2011年在中國散文家論壇協會徵文比賽獲二等獎,在第五屆全國英語讀寫大賽和冰心文學獎中再創佳績。現榮獲全國時代文藝家和全國突出成就藝術家,“中國百名少年作家”“90後散文十家”榮譽稱號。2010年曾以星火志願者社團的社長的身份舉行大型賑災義賣,所得善款全部捐往災區,事跡收到多家報紙媒體報導。近幾年中曾在多家報社、雜誌社擔任專欄編輯,DL網路英語學習空間擔任主講。現在為中國少年作家學會山西分會的副主席,譯林英語學會山西分會的理事,中國青年作家學會會員,《今日文摘》雜誌社特約編輯,任My Style教學網德語系主任。

文風轉變

生活給予人最多的是感悟和歷練,原先接觸過肖彥龍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的行文主要以抒情傷感為主。是生命的廣度讓他改變了原有小資情調的文風,從而漸漸務實,將筆鋒轉向社會現狀,以筆代槍,用詞著意辛辣,行文風格詭譎多變,使許多社會陰暗面的醜惡嘴臉在他筆下無所遁形。

最新作品:《教育是個圈》

如果走在一條環形的跑道上,總有一天你會發現,這一切就是一個圈,起點和終點就在同一位置,到那時,你也就會看開許多了。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人民未來的希望,所以當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他的身上就被寄予了無限的期望,似乎“孩子”這個名詞天生下來就是父母以及老一輩希望的延續。
順理成章,適齡的時候“孩子”得到了應有的角色——“學生”。或許從真正意義上講,生活這個怪圈是從這時候算作是起點的。
在元台市,教學從來就是一個備受關注和爭議的話題,看著一次次國家航天事業奪得的勝利,元台市的學生卻沒有人們印象當中該有的自豪與喜悅,一副事不關己的漠然的表情成了這裡最暢銷的臉譜,因為在這裡,任何與學習無關的表情都被定義成了累贅。沒有人敢去反抗,這是一個定義,一個“怪圈定義”,就像倒伏的“麥田怪圈”一樣,在外人看來充滿奇幻色彩,可是這裡的人卻習以為常。準確的來說元台市的教學大環境就像是一鍋白粥,文火慢燉,時間愈久愈加沉香,真正沉香的時候也就是米粒習慣於在這鍋米粥中沉浮的時候,這是一個經驗!不被煮爛的米遲早會被當成渣滓揀出來丟掉的。
“習慣”這個詞有時候真的不僅僅是一個名詞那么簡單,它實在包含了太多太多的意味。小的時候我們經常憤世嫉俗,看不慣污濁的現象,總之我們很憤怒,我們很正義,可往往換來的卻是家長的一句:“等你習慣就好了。”這是真正意義上適應環境的習慣,還是被迫壓抑情緒從而麻木的習慣。眾說紛紜。
在元台市相親的時候,如果男女雙方中有任何一方是在學校任教的話,這絕對就是一個響噹噹的硬條件,也是足以讓無數人羨慕稱奇的籌碼。
元台人何至於如此敬愛教師這個職業,倒不是因為他們有被稱為“靈魂工程師”的高尚品德,而純粹是因為這裡的“怪圈”現象。
元台市的生活永遠是超高壓和快節奏的,被堵車,被加班,被授課……這也都見怪不怪了。尤其是教育,簡直是比登天還難,現下的元台市正值7月份的暑熱天氣,尤其到了正午,氣溫更是毫不客氣地飆到近40度,本就炎熱的天再加上中午下班高峰時期的塞車,汽車排出的帶有熱能的尾氣更是給這座城市點了一把火。樹上的蟬兒也耐不住的發出令人心焦的噪聲。所有的人就像電飯煲中的米粒,靜靜地等待著沸騰膨脹的那一刻,電視上常播出的那些有超乎常人能力的人大抵也就是這樣長時間挑戰極限才練成的吧,元台人最大的本事就在於無論身處何地都可以試著做到心靜自然涼。
此時除了城市的交通主幹道外,還有一個地方也甚是熱鬧,那就是各所幼稚園的門口,里三層外三層的圍著一條名義上的隊伍向院內轟擠,第一次到這邊的人定會對這一現象感到費解,明明是暑假時段,為何幼稚園門口還會擠著這么多家長,而且還是在一天當中最暑熱的時間。
可家長們又有什麼辦法呢?在元台市幼稚園接受量本就少的可憐,再加上一些外界施加的壓力,所真正落到招生的名額就更是少的可憐,比這么個例子吧,一所幼稚園能同時接納的學生量最多是100人,可是教育主管部門哪個領導沒有個三親六故的,幼稚園斷斷是不敢挑戰領導的權威的,只能依從的留下些特定名額用來招收指定學員,所以到最後能落到用於招生的名額就所剩無幾了。家長對於此現象也是有看法沒辦法,的確,身為百姓的家長又能怎樣呢?興許家底殷實的還能砸錢找關係把孩子送進去,普通人家呢?一句話:“人小帽子低,說話沒人理。”
幼稚園的開學時間是每年的九月,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教學成長環境,只能辛苦自己了,擠出任何的空餘時間來幼稚園排隊,儘量給孩子爭取到收錄名額,你看吧,每天一到下班時間,排隊大軍就擠來了,拎板凳的,帶便當的,更有甚者,背著躺椅就來了。看這架勢,還真有一種死等到底的感覺。
“擠”是一個充滿智慧哲學的字眼,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要擠總會有的。”這句話可是把“擠”的理念體現到了極致。在元台市,擠不單單是哲學,更是一種生活態度,要想走在人前不至於落後,你就得拼了命的“擠”。最簡單的例子,坐公車你得擠,在車還沒停穩到站的時候就得先擠,似乎不擠你就上不了車;下車你還得擠,早早地擠過車廂中部的人群,從插縫中蹦到車門前,好像不擠司機就不讓你下車。
排隊大軍里不乏有孩子父母顧不上,讓爺爺奶奶來排隊的,暴曬的陽光下,老兩口一人拿一把蒲扇和水杯,一下午的工夫就坐在椅子上嘮嗑喝茶,至於排隊搶名額,完全成了他們消閒解悶後順帶做的工作了,看著到了晚上還沒有排到的話,就有人來替換著老兩口回家吃飯休息,準備好晚上的夜戰。
就這樣幸運的孩子愣是被父母家長擠到了幼稚園,那些沒能擠到的家長只能做足準備,來年再擠了。
教育事業最初的根本就是這么擠來的。安穩度過小班、中班、大班和學前班後,又開始為孩子國小的選擇開始犯愁了,在元台市國小和中學的數量設定倒還是夠用的,所以家長並不需要再像幼稚園似的排隊搶名額了,可是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元台學校之間等級劃分的實在是太清楚了,往往那些聲譽好的學校,人們削減了腦袋往裡面鑽,用盡渾身解數和學校里的教師領導攀關係,總之只要有一絲希望,家長就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不惜搬出自己的七姑八姨,繞十八道彎的和老師攀親戚,這也就是元台市人對老師這個職業充滿好感的一個重要原因,辦事方便啊。要是遇著那些聲譽稍微偏低的學校,家長們則像見了瘟神一樣,遠遠躲開。那些稍微好的學校一個班可以收納到近80個人,而弱勢一點的學校一個班能有20人就算是燒高香了。
社會是現實的,托人辦事多少都得有點表示,從辦手續到最後真正入班上學,這其中最少有七八個公章需要蓋。每到一處蓋章的時候,負責人總會這不行那不行用一大堆理由來搪塞推阻你,身高和長相甚至都有可能成為他們的絕好託詞,然後他們就會佯裝找東西狀拉開抽屜亂翻,如果你是一個“懂事”的人就應該明白該是往抽屜里放紅包的時候了,只要紅包一塞,負責人立馬就不找東西了,你的所有條件也就立馬符合標準了,紅戳一壓,綠燈通過;如果你完全不懂“規矩”,還好心幫著一起找,那你就準備拿著手續去開十八道證明吧,如果你嫌多,負責人就會冷冷的甩出一句話:“沒讓你去開孩子的未婚證明就不錯了。”元台是一個怪圈,無論你怎樣走最終還是會回到同一個起點,所以你要想開好完整證明,繞一圈後遲早還是會來找這個介紹你出去的負責人的。
一個學校里,班級之間的檔次也還是有不同,有尖子班就有平行班,尖子班肯定相應師資力量的配備就要強於一般的班級,這下權利就落到了班主任老師的手裡,老師你總得討好吧,一個尖子班固定的容量,本就已經硬塞進去一部分指定關係戶了,所剩不多的名額更是成了老師手中的一個砝碼,這場入學儀式來的倒有點像名額拍賣會了,誰給的價高誰就拿走名額,成績是次要的,“態度”才是老師衡量一個學生最重要的標準之一。
進了班之後,座位的排序又有差別吧,坐在前排的學生離著老師近,上課能聽得清楚,而且老師也能及時的了解到孩子的學習動態和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對於那些坐在稍微靠後的孩子,山高皇帝遠,老師也無暇顧及他們是否掌握,如果有個別學生提起疑議,要求按照身高來排座位,老師準會說按照成績排,給那些愛學習的孩子創造更好的環境,這樣才合理。當然合理了!坐在前排的學生能第一時間被老師關注到,並且有針對性予以輔導當然成績要好了,這樣一來前排的同學成績都有明顯提高,提高后就又能坐在前排,這是一種微循環,這是一個怪圈!
“前排”似乎成了一個班級之間學生等級的分別。在元台市實驗中學,要想到尖子班坐前排,不給這個雞毛當令箭的班主任三瓜兩棗是根本不可能的事,當然有一種情況特殊,就是班裡的那些關係戶們,憑著自己父母是教育部門的一些領導,這個老師倒也不敢沖他們獅子大開口。
班主任鐘琴老師是教數學的,若論起她的名號,在市裡面的教育界可謂是無人不知也無人敢不知,她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她似乎也很相信自己多年來積攢的教育經驗,在每次授課之前,總是輕描淡寫的翻翻教科書,掃一眼上面的內容,大概瀏覽一下本章節到底是在講什麼,至於詳細之處的知識點,她總是在講課的過程中才慢慢研究。經驗果然是一個人最大的優勢,可以說是教師和醫生這兩個群體最大的優勢。講課是一個可控性非常強的工作,它與時間的關係要看授課者怎樣去把控,這個鐘琴老師每次都會刻意地統一講課速度與時間之間的節奏,如果實在因為備課不足,出現課已經講完但時間還有很多的狀況,她便會開始操著一口極不標準的國語東拉西扯,從個別學生的學習情況引申到自己的三叔六婆。她實在聰明,一番含情脈脈的演講之後,下課鈴倒像是不跟節奏的響起來了,一節課就這么被過去。
鐘琴老師從事教育行業大約也有12個年頭了吧,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見過的鹽比學生吃過的飯還多,也難怪她能不備課就滔滔不絕講出來,同樣的一句話反反覆覆講了12年就是倒著背也該背出來了,與她相比,辦公室鄰桌的語文老師到時顯得稍微笨拙些,每天總是抱著一摞厚厚的教案進出教室,課間的功夫便一人坐在桌前翻查字典,總是那樣的忙碌。
沒有課的時候,辦公室里定是能穿出鐘琴老師嘰嘰喳喳的聲音,天文地理,博古通今,無所不知,她那標誌性的大嗓門絲毫沒有稍稍抑制的意思,肆意發出非正常人類交談的音量,也是,如此的大嗓門定是講課的一把好手。可奇怪的是,在課堂上卻從來聽不見如此洪亮的聲音,她自己解釋說是喉嚨發炎,不能大聲說話,必須得靠擴音器來輔助授課。可即便這樣,聲音的傳播力度仍是相當有限的。
剛開始的一段時間,班裡面學生成績的差距並不大,因為畢竟都是一樣的接受能力,同樣的老師授課,所以每次的考試成績,學生之間的分差基本一樣,可是隨著學習內容的深入,到了近期中的時候,許多學生出現了聽不懂、學不會的現象,考試分數的差距也越來越大,一小撮人就如黑馬一般,超乎常人衝出班裡接受能力的平均水平,而大部分學生則徘徊在及格線附近,對於老師天馬行空的思維無可奈何。家長開始著急了,同樣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學習成績相差如此之大呢?特別是數學單一門,差距更是大到令人咋舌。
家長會上,鐘琴老師又開始操起她那半國語半元台話開始天花亂墜,與以往上課不同的是,她今天沒有帶擴音器,又是那標誌性的大嗓門,又是那幹練豐富的演講,以至於讓所有的家長都對這個老師非常信服,認為成績不好完全就是自己孩子上課不用心的原因。到了最後,她特意點了幾個學生的名字,要求其家長開完會之後留下去辦公室找她。
家長會總是相同的場景,幾個學生扎堆圍在樓下討論上面在說什麼,時不時還有派出的探子帶著各種表情回報所偷聽到的內容,慌張,無助,害怕,喜悅,一個人的臉上竟會在同一時間表現出如此豐富的表情。
被點名的幾個學生的家長相約著去了鐘琴老師的辦公室,又是同樣的天馬行空一番之後,她開始切入正題了:“這幾個學生基礎都不錯,但是學習方法還有點問題,希望能在雙休日當中擠出一點時間,來我這邊學習學習……”歸總其意思就是說為了提高成績,讓你們周六日來我家補課。
說話口氣倒是委婉,可是做家長哪個敢不從呢?要是不去學習的話,她定會以慣有的“鐘琴式回應”把孩子孤立起來,曾經有這么一個家長對她的這個補課提出過反對,隨後她就笑面虎般的對這個學生說:“看來你是該學的都學會了,去後面幫助一下後排的同學吧。”家長一時間慌了神,才又忙報上她的補習班,剛報了名的第二天,這個學生又被調回了原來的位置。對於家長來說教師是輕易不敢去觸碰的高壓線,天大地大,孩子的成長空間最大,這是老師無往而不勝的法寶。
說是補習班,實際就是充分發揮了元台人民“擠”的智慧哲學,一個不足20平米的密閉小屋裡竟然塞著近40個學生,真想不到她是如何擠進去的,一下午4個小時的補習課,學生完全沒有自由活動的時間,不,準確的來說應該是沒有空間,這樣簡陋的教學環境倒也難為了鐘琴老師發福肥墜的身體,為了能給這位老師足夠的發揮空間,學生們只能三個人擠兩張桌子將就著熬完四個小時,比起主動學習來,這個課更像是完成政治任務一樣不許人有任何的不滿情緒,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生是極為敬業的民眾演員。
補課不能說是沒有效果,因為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這些同學終於知道學習成績拉開最主要的原因究竟是什麼了,因為好多關鍵的知識點只有在鐘琴老師自己的課上才可以聽到,在學校的大課堂上只是含含糊糊,有一句沒一句的快速帶過,然後就開始七姑八姨的瞎侃。45分鐘的一堂課聊天瞎侃是主要工作,傳道授業算是捎帶的贈品。
每逢中國傳統節日,除了學生以外,還有一個最高興的群體就是教師,不單單是因為可以放假休息,而是不知從何時起形成的一個潛規則,家長要找準最佳時機對老師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謝,所謂的最佳時機就是非清明節的所有法定休息的中國傳統節日。在元台市恐怕只有教師這個職業的“辛苦”才有被尊重的權利,每逢佳節,鐘琴老師臉上總是擠滿了褶子迎接每個來感謝自己的家長學生,爽朗的笑幾聲後,就毫不推辭的接過家長手中的慰問品,草草說幾句孩子的情況後,就準備送客了,然後就像生日宴會收到禮物的孩子般急不可耐,一一拆開禮品包裝,看裡面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夾帶,這才是她的工作!
好人一生平安這句話果然是經過無數驗證後得出的真理,鐘琴老師由於勞累過度,嗓子的毛病日益嚴重,起初她還只是讓班裡一些學習成績稍好的同學代替她講解習題,她在旁邊指導,到了後來,已經到了非做手術不可的地步了,此時的她再也不能像往常一樣用標誌性的大嗓門在家長們面前佯裝一副幹練負責的好老師形象了。不得已她請假去了醫院,臨走的前一天,她依然神采熠熠的站到講台上,藉助擴音器的力量發出很小的聲音,她解釋道自己不能繼續上課的原因,然後又安排了一下她不在學校這一段時間的相關事宜,而且還著重的強調了一下自己要去哪家醫院做手術,並且把病房號都說的清清楚楚了,她著意重複這件事的意思就是要考考同學們的情商究竟幾何,她不希望自己教出來的學生智商頗高而情商平平,有些領悟能力稍強的同學立馬就會意了老師的意思,只等抽一個時間和父母一起去慰問慰問老師,有些情商稍低的同學以為給老師發一個關心的簡訊就萬事大吉了,更有一些負情商的同學壓根無動於衷,總之這堂課,每個人心裡都有著自己的畫外音。
這個周六再沒有了補課的煩惱,學生像自由了的金絲雀一般欣喜不已,對於他們來說,不求能有多么大把的放鬆時間,只求能把補課的時間還給自己就好了,由此看來,補習也不是學生樂意接受的事情,可是又能怎樣呢?家長望子成龍,老師望眼欲穿,在這裡應外合的高壓政策下,學生也只能乖乖的束手就擒。
學生越有不滿的情緒,學習成績就越糟糕,成績越差勁,補課的力度就越得提上去,更有甚者,光周日一天就要補四節課,這是一個誰也跳不出怪圈定論。
這個雙休日沒有了補習的煩惱,卻又徒增了去看望老師的任務,對於家長和學生來說,這僅僅是一個任務,毫無半點人文關懷在其中,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一些人開始變得像動物園裡的猴子一樣,靜靜地被擺在一個特殊的場景,等待著別人交門票費觀望欣賞,時不時遞進來一些禮品和食物,而這個被探望的人就得像訓練有素的動物一樣,擺出各種悲慘的造型惹人同情。
一些頗通人情世故的人一早便和家長一起捏著補品來到了病床前,虛情假意的閒話一番,交差似的完成了任務,同病房的其他患者看見鐘琴老師床頭擺滿了各種補品,不由心生羨慕,而這種羨慕正是鐘琴老師用來餵飽自己虛榮的最佳飼料,有些家長和學生礙於實在擠不出時間,也只能把這個任務暫時放一放了,他們想這個鐘琴老師應該記不住到底有誰沒有去探望過她,便打算這樣渾水摸魚混過去,可誰料想鐘琴老師在來醫院之前就已經準備好了一份全班同學的花名冊,然後對看著名單一一對照,當這些家長得知這一情況時,慌了神般的拎著禮品趕在醫院探視時間結束前及時地交上作業,這份作業是無論如何都不能不做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鐘琴老師喉嚨發炎不嚴重的原因,術後康復的時間極為短暫,半個月之後,又開始了那標誌性的大嗓門說話和周六日慣常的補課,也許是因為江郎才盡或許又是因為她格外注意保護,這以後的補課方式他做了很大的改變,儘量不再高聲嘶喊,而改成了每節課發一張卷子做題,她在一旁喝水消閒,等著同學有不會的題才開始集中起來答疑解惑,其實這些習題學生本是可以在家獨立完成的,但這個鐘琴老師非得把孩子集中在一個惡劣的環境裡練筆,按她的話說這叫有氣氛,花了錢當然有“氣憤”。習題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她只好忍住心尖的酸疼。把原來四個小時的課改成了可三個小時。
習慣這種沒有休息時間的作息以後,學生就不再抱怨了,正如一個真理一樣,習慣不僅僅是一個名詞那么簡單,它還是一種沒有知覺的麻木。學生麻木了,麻木了熱忱,麻木了興趣,基本上鐘琴老師手下的學生都是用來應付考試的機器,思想一說早就是她這種應試教育的禁地,太多的創新只會給固有的教學模式帶來嚴重的挑釁,這是決不允許的。
依舊是那樣即興發揮,依舊是那樣輕描淡寫,總之鐘琴老師的課永遠是那樣的晦澀深奧,不過數學的本質不就應該是深奧嗎?一轉眼間就到了國中升高中的關鍵階段,這算是學生求學路上的第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吧。
喜和憂,兩種簡單的情感交織到一塊,經緯交錯,織成了一張沒有縫隙的網,每一個學生都知道清楚的這是一張甚至能局限呼吸自由的網,而自己正一步一步被動地走進這張網,最可悲的是在這過程中還得裝出一副很享受的樣子大步前行。可是誰又能阻止呢?這就是中考前學生心態最真實的寫照吧。當然保送成了學生們的福音,尤其是對於那些容易考場失利的人來說,這無疑就像是一根救命稻草一樣,抓住了就能避免在中考大浪中被沖刷到無影無蹤,而抓不住只能在大浪面前祈禱不要被拍翻了。
而這個保送指標又成了老師們手中最後的一個籌碼,當然鐘琴老師也不例外,班上幾個學習差不多,競爭實力又相當的孩子準備最後一拼,儘量爭取到保送名額,這其中有一個孩子較為突出,無論是品德還是成績亦或是人際交往,但有一點是這個孩子家境十分貧寒,根本就沒有能力滿足私慾的空洞。孩子的母親也曾多次和鐘琴老師還有校方談及此事,可憐天下慈母恩,沒有哪一個母親願意看著自己原本優秀的孩子因為發揮失常而被錄取到一個不如意的教學環境,這位母親是懂“潛規則”的,有一次懷揣著一個報紙包裹的紙包到了老師的辦公室,發現老師在上課,她又不想讓自己的看到後孩子為難,無耐只能在一個沒人的水房躲了45分鐘,這是多么難熬的45分鐘啊,這位母親衣著樸實,灰色的尼龍短袖已經洗得有些發白,終於等到下課,這位母親走上前去和鐘琴老師閒話,趁沒人的時候,母親顫顫巍巍的折開紙包遞過去,裡面不乏五十和十元面值的錢幣,當這位母親把錢送到鐘琴老師的手上的時候,分明從這位慈母的眼睛裡流露出希望的光芒,而鐘琴老師完全沒有推辭的意思,趕忙轉身把紙包硬塞進了身後的背包中,滿口答應,然後爽朗的笑出了聲。母親看到了希望,一路小跑的回到家中,
最終保送名額的結果出來了,沒有這個孩子,這位母親頓時傻了眼,就去找到了鐘琴老師,老師倒也不迴避這個問題,把現實困難擺了一大堆,總之從她嘴裡出來的意思就是困難總比辦法多,最終導致這件事沒有辦成。這位母親也不好在爭辯什麼,只得當做自己吃了一個啞巴虧。後來閒聊的時候才知道,保送名額原是給了一個遠不如這個孩子的一個學生,就單憑一個條件那個學生是個“財”子。而且這個孩子絕不是遭遇這種情況的第一個人。
鐘琴老師就是這樣一個爽朗聰明的人。
說來也巧,那晚鐘琴老師的丈夫帶著孩子來接鐘老師下班,這孩子像了鐘老師一般聰明伶俐,小機靈鬼似的應對著家長同事們的問候,當有一個家長問及其將來長大的願望的時候,這孩子說將來想當一名老師,這也難怪,她的媽媽就是一名教師,耳濡目染有這樣的理想也不奇怪,當有些好事的家長問及原因的時候,這個孩子的回答讓所有的人哭笑不得,她回答說:“等我當了老師,我要把爸爸媽媽送給我們老師的錢再收回來。”
這樣的童言無忌,這樣的刺人心膽。鐘琴老師也是沉浮於這鍋白粥中一粒軟爛膨脹的米。
這個怪圈無人敢去突破,每個人都在這個怪圈裡扮演只屬於自己的角色,在元台市的這個舞台上,所有的演員要做好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盡心力做好自己的人物刻畫,至於該怎樣和別人配合,怎樣完美呈現情景等一系列問題,是完全不需要去考慮的,這是一場觀眾眾多的獨舞,一支名叫《圈》的舞蹈……

人物經歷

肖彥龍的文字在當今如流的90後作家中算不上最突出的,但是每一字句都是伴著經歷過歲月雕琢和坎坷,許多人對這個大大男孩有過非議,認為他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但正是由於這股闖勁,才有了今天的肖彥龍,2013年他和同是青年作家的李炫等眾多青年文學愛好者一同支撐起了屬於他們自己的開腔網,一個讓所有人敢於發聲的地方,也正是如此,才讓他獲得了更廣大的知名度。
在攜筆從戎,嘲寒笑苦的歲月里,部隊的生活給了他更深層次的創作靈感的動力,這是一眼永遠不會化為死水湧泉,服役期間,他繼續發揚寫作特長,曾撰寫有紀念碑文,雕塑注釋等文字,並為所在部隊長達幾十年的歷史整合編撰成一篇長篇報告文學,(該作品片段在比賽中取得不錯的名次),利用工作之餘,還在區政工網擔任文學頻道的編輯,為廣大熱愛文學的戰友們認真批改審核文字。

筆名來歷

孤葵慕太陽,慕的是那份溫暖和希望,肖彥龍參軍期間曾經採訪過全國人大代表,解放軍某部士官——馬金永,並以他的實際生活為原版,撰寫散文、詩歌等,更是第一次用筆報告文學,有感而發寫出《飄蕩的葵花葉》一文,作品收到社會內外一致好評,該文章曾被人民網、鳳凰網、和訊網等多家媒體轉載刊發。
該報告文學的立意便是由一株孤單的向日葵引發,故從此後便獨獨以孤葵為筆名沿用至今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