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尼魚龍(Shonisaurus)也是三疊紀晚期出現在美洲的巨型魚龍,其身長達15米左右,最大可達21米,最特別之處就是它們四個鰭非常大,而且幾乎是等長的;此外它們還有個肥大的肚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肖尼龍
- 外文名:Shonisaurus
- 長達:15米左右
- 得名於:美國內華達州
- 最早出現:2.5億年前
- 稱為:魚龍庇護所
簡介,新物種,研究結果,書本知識,“魚龍之最”,歷史,
簡介
肖尼龍 shonisaurus
肖尼龍得名於美國內華達州的肖肖尼山脈,而肖肖尼則是當地一個印第安部落的名稱。1869年人們在內華達州一個叫柏林的小鎮附近第一次找到了這種魚龍。當時採礦工人經常用一種扁圓型的大石頭做臉盆用,後來才知道那是肖尼龍的脊椎骨!肖尼龍真正開始被系統發掘卻是在1953年,著名古生物學家查爾斯·坎普(charles l. camp)率隊找到了至少37具成年魚龍的遺骸。現在那裡被稱為“魚龍庇護所”,其數量之多堪稱一絕。1977年,內華達州將肖尼龍化石定為州化石。
新物種
文字記載中最大魚龍的紀錄一直由通俗肖尼龍和西藏喜瑪拉雅魚龍保持著,它們身體長約15米,但長久以來,古生物學家確信應該還存在未記載的更大型的魚龍。其中通俗肖尼龍早在1869 年就被礦工發現,1976年由柯普研究命名,它得名於美國內華達州的肖尼山脈,而肖尼則是當地一個印第安部落的名稱。由於肖尼龍的標本眾多,分布甚廣,所以古生物學家把尋找更大型的魚龍的目標定在它身上。
最近,加拿大的古生物學家在英屬哥倫比亞州的距今約2億900萬年前的晚三疊世地層發現了一具長達21米的肖尼龍化石,刷新了最大魚龍的紀錄,引起了學界的強烈興趣,Discovery 頻道也一路追蹤拍攝
化石的研究者,加拿大皇家泰勒博物館的尼科爾森教授團隊在最新一期的美國《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報》雜誌上發表了這具肖尼龍的研究報告,論文指出這具肖尼龍化石的肩胛骨呈扇形,這與先前的通俗肖尼龍有明顯的不同,其脊椎骨也比通俗肖尼龍長,且這具肖尼龍的身形更加流線型。所以,帕特森教授將這個新發現確立為新種,命名為蘇柯肖尼龍(Shonisaurus sikanniesis sp. nov),其種名“sikanniesis”表明化石的發現地點,在蘇柯大河流域。
研究結果
研究團隊的成員,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研究員,真鍋真教授稱:以前的肖尼龍保存都不是很好,而蘇柯肖尼龍有著相當完整的頭部結構,這給我們帶來更多的資訊。比如,我們確認了肖尼龍只在幼年期長有牙齒,而成年後則無牙,這說明肖尼龍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食性,成年期的肖尼龍可能只可吞食而不能咀嚼,它們的食物可能是當時海洋中豐富的墨斗魚等。
書本知識
魚龍引(拉丁語學名:Ichthyosauria,來自希臘語ιχθυς,“魚”和σαυρος“蜥蜴”)是一種類似魚和海豚的大型海棲爬行動物。它們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數時期,最早出現於約2.5億年前,比恐龍稍微早一點(2.3億年前),約9000萬年前它們消失,比恐龍滅絕早約2500萬年。在三疊紀中期今天還未能確定的陸棲爬行動物逐漸回到海洋中生活,演化為魚龍,這個過程類似今天的海豚和鯨的演化過程。在侏羅紀它們分布尤其廣泛。在白堊紀它們作為最高的水生食肉動物被蛇頸龍取代。
魚龍是最為人所了解的海洋爬行動物之一。它體型與海豚極為相似,具有鰭狀構造與流線形的頭,十分適合游泳。魚龍的游泳速度快得驚人,依靠它那相互成直角的葉輪片狀的尾巴,時速可達40千米。魚龍的口鼻部又窄又長,嘴上長有尖利的小牙,可以抓住魷魚或其它滑溜溜的動物。
“魚龍之最”
提到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爬行動物,可能有很多人第一時間想起的是上龍科的滑齒龍。其實,滑齒龍最大也就15米。加拿大的古生物學家曾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三疊紀晚期地層中發現了一具長達21米的肖尼魚龍化石,刷新了最大魚龍的記錄。但次記錄已被近年來於加拿大發現的23米長的薩斯特魚龍化石和25米平克山大魚龍打破。
肖尼魚龍是三疊紀晚期出現在北美洲的巨型魚龍,其身長普遍能達到15米左右。最特別之處就是它的四個鰭非常大,而且幾乎是等長的。此外它還有個肥大的肚皮,堪稱“魚龍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