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大啟

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做木地板,大國集團總裁肖大啟在這個行業浸潤了近30年,稱他為國內地板業的“開山鼻祖”並不為過。無論是勝者為王,還是“剩”者為王,肖大啟都是木地板行業中當之無愧的王者。

作為安徽商界的標誌性人物之一,肖大啟給人最直觀的印象,是他的謙和與長者風範。30年大浪淘沙,支撐肖大啟一路走下來的,是“實實在在做人,踏踏實實做事”這個最樸素不過的原則,同時還有凝聚在他骨子裡的執著和硬氣。

基本介紹

個人簡介,個人事跡,

個人簡介

肖大啟:霍山硬漢
大國集團總裁肖大啟。
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做木地板,大國集團總裁肖大啟在這個行業浸潤了近30年,稱他為國內地板業的“開山鼻祖”並不為過。無論是勝者為王,還是“剩”者為王,肖大啟都是木地板行業中當之無愧的王者。
作為安徽商界的標誌性人物之一,肖大啟給人最直觀的印象,是他的謙和與長者風範。30年大浪淘沙,支撐肖大啟一路走下來的,是“實實在在做人,踏踏實實做事”這個最樸素不過的原則,同時還有凝聚在他骨子裡的執著和硬氣。

個人事跡

最年輕的生產隊長
霍山縣白馬澗,海拔1740米。肖大啟所在的村莊,就盤踞在1600多米的高度,深山老林,山路崎嶇,離鄉政府有40華里的路程,步行一天難有一個來回——然而,即使是這樣閉塞的環境,也沒能禁錮住肖大啟的人生夢想。
肖大啟從小就顯得和同齡人不一樣,家中兄妹八人,他排行老大,從小肩上多了一份壓力,心中多了一份責任感。12歲時,念國小四年級的肖大啟,被推薦到醫院當衛生員來培養,和外鄉人有了更多的接觸,視野也更加開闊。但肖大啟最終沒有在赤腳醫生的道路上走下去。肖大啟後來認為,做醫生最多只能成就自己,但很難造就一方,影響一片人。
由於少年老成,心思靈活,責任心強,17歲那年,肖大啟成為整個鄉里最年輕的生產隊長。山里人文化水平普遍低,肖大啟於是辦起了夜校,讓隊里的農民學算帳、學文化、學禮節,把生產隊治理的有聲有色。
山裡面生活很苦。但也有家鄉人在外當國家幹部,坐小汽車,吃商品糧,這讓他們非常羨慕。在當地,還有一些上海的下放知青,生活方式與本地人截然不同,對他們也有很大的觸動,肖大啟最大的一個願望,就是和家鄉人一起,能吃上“土豆燒牛肉”。
肖大啟說,山裡的漢子人窮志不窮,也有不服輸的想法,總想山里也是人,山外也是人,你能做到的,我也能做的到。那時,他是“恨天無柄,恨地無絆”,有柄能把天舉起來,有絆能把地拎起來,一種想做事的蓬勃豪氣,充斥在年輕肖大啟的心中。
一波三折的創業歷程
霍山縣有著豐富的木材資源,山里人“靠山吃山”,主要以賣圓木為主。肖大啟開始思考,老是這樣下去,最終樹賣光了,人還是貧窮。
怎樣才能讓當地的原材料得到增值呢?
1980年,肖大啟湊了幾百塊錢,購進了一台12馬力的柴油機和一個圓盤踞,辦起了馬家河木材加工廠,給煙廠和菸草公司加工用來掂倉庫的板條,防潮隔濕。木材經過毛加工,價值增加了一倍。幾年下來,木材加工廠辦的紅紅火火。
1986年,鎮辦企業胡家河鄉綜合廠(霍山縣拼木地板廠前身)陷於虧損、癱瘓的境地。為救治該企業,肖大啟接受縣企辦的邀請,出任廠長。到任後,他首先分析廠情,認為綜合廠只加工門窗、床板等粗型產品,資源增值率不高,必須進行產品轉型。
於是,他多次南下福建,北上東北,四處奔波,學習木地板生產技術。肖大啟通過上海一家企業的介紹,到福建學習木地板生產技術,誰知對方對生產技術進行嚴密封鎖。當時的企業很窮,拿不出錢請客送禮,碰巧,該企業的廁所窗洞正對著生產車間,肖大啟一連幾天偷偷地躲在廁所里。學習別人的生產技術。
然而,創業的路上永遠不會一帆風順。為了提高木地板的乾燥度。肖大啟“偷”藝回來後,搞了一個土法乾燥窯,結果把一窯的板材燒的精光,損失達二三萬元。
1989年,企業發展呈良好態勢,一場洪水卻把廠區沖毀了三分之二,損失慘重,達30多萬元,肖大啟說,自己人發軟,淚水在眼眶裡流,但為了不讓這個企業就這樣倒下去,自己不得不咬著牙硬撐下去。
還有一次,肖大啟到山裡調運木材,趕上陰雨天氣,裝好一大車原木,車剛起步,樹突然從車上滾下來,眼看就要砸向正在上車的職工。說時遲那時快,肖大啟突然衝上去,用身體頂住正在下滑的樹。職工一個沒有傷著,但肖大啟的左膀骨卻扎斷了。員工把他送到醫院搶救,當他甦醒後,一天院沒有住,就又咬牙堅持到廠里指揮生產。
肖大啟感動了所有員工,企業內部上下一心,在生產中攻克了木地板含水率、脫脂、乾燥等技術難關,產品很快進入市場,企業起死回生。到1991年,胡家河拼木地板廠擁有固定資產38萬元,實現產值103萬元,解決了86名人員就業。
三星地板,走遍全國
在胡家河鄉綜合廠試製木地板之初,不僅是在霍山,就是在國內,很多對民用木地板的概念還十分陌生,更談不上理解和接受,木地板可謂“藏在深閨人未識”。
商戰中成功往往是緣於觀念的超前。1988年,在企業還相當困難的時候,肖大啟就多方籌集資金,在安徽省電視台做廣告宣傳,一時間“霍山木地板”響徹大江南北。肖大啟還自行為產品設計了“三星”商標,並報國家工商局註冊。“三星”也是我國木地板行業的第一個註冊商標。
隨著企業的發展,為了變資源優勢為商品優勢,增強企業的競爭力,1991年,肖大啟向政府提出了組建木地板總公司的方案,並做出“走出深山,立足縣城”的決策,木地板總公司從深山遷移到霍山經濟開發區。
環境變了,條件變了,但艱苦創業的精神沒有變。在公司遷移過程中,肖大啟拋家不顧,帶領公司不分晝夜,每天工作達15個多小時,有時一天要跑十幾個部門,辦幾十件事。肖大啟一度因為勞累過度,胃病復發,發燒到39度,不得不住進醫院。次日燒一退,他不聽醫生勸阻,硬撐著又回到了工地。
在肖大啟“拚命三郎”式工作風格的引領下,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實力迅速增強。公司開發了20多個品種,80多種規格,以適應不同用戶的需求。公司在合肥、六安、淮南、蚌埠,以及南京、上海、北京等20多個大中城市設立了辦事處和經銷網點。
1994年,經省政府批准,三星集團組建,公司實力進一步增強,三星牌木地板也憑藉過硬的質量、完善的服務和良好的信譽,分別榮獲“中國名牌產品”、“上海科技金獎”、“安徽省著名商標”等榮譽稱號。到1999年,集團實現產值3120萬元,銷售收入3057萬元,三星集團也被譽為大別山區崛起的木地板加工基地。
從“零”重新開始
就在肖大啟的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2001年成了他命運的又一個“轉折點”。
這一年,霍山在全縣範圍內大力推行國有、集體企業改制,三星集團也在改制序列中,並被江蘇保利事業有限公司看中,欲對三星集團進行整體收購。
這種形式讓肖大啟內心中充滿了一系列的矛盾——自己如果不離開,還是那一群人,改制就是“換湯不換藥”,機制上得不到創新,三星在霍山就得不到大發展、大提升。如果選擇離開,畢竟企業是自己一手打拚出來的,傾注了十幾年的心血。
在企業利益和個人情感及利益之間,肖大啟做出了犧牲,選擇了放棄,而在那一刻,肖大啟的心中,充滿了戀戀不捨。
接下來,是接受政府的工作安排,還是從零開始進行二次創業?那段時間,肖大啟一度陷入了深深的迷惘和矛盾之中。
這位霍山漢子的硬氣再次顯現出來——還是挑戰和考驗一下自己,把人生的價值體現出來,繼續在這個行業中打拚。
肖大啟依然清晰地記得,在2001年底的一個寒冷的早晨,一輛雙排坐的飛虎車,把他和自己的夫人從霍山送到了合肥。肖大啟心裡很清楚,自己這一走,再也不是在三星集團時坐者賓士的大老闆了,前途難卜,該低調就低調。
來到合肥,肖大啟租了一間60平方米的老房子安頓了下來,又在東方商城租了一個小店面,開了一建材小超市,做起了個體戶,開起了夫妻店。肖大啟自己當推銷員,夫人當營業員,採用貼牌的方式,專售大國地板。
在二次創業的日子裡,母親病危,作為兒子,他不能盡孝床前;自己的大兒子身患重病,長期在醫院救治,作為父親,他無法儘自己的責任。對於親人的牽掛和愧疚,再加上融資難題,市場的壓力,那段歲月對肖大啟來說,真是不堪回首。
咽下苦水,挺起胸膛,新的事業開始一點一點地有了起色。也是在那時候,城市商業銀行(徽商銀行的前身)雪中送炭,給了肖大啟一筆幾十萬元的貸款。到2003年肖大啟的銷售網點發展到6個,大國股份有限公司也成立起來了。2004年向省內地市滲透,2007年生意做到了省外。到目前,大國的銷售已接近2個億。
肖大啟計畫用9年時間,實現自己的“3579”工程:把“大國”建設成為一個集團化公司;擁有三千名穩定有序的隊伍,基層員工年收入達到三萬,高層達到三十萬;年銷售額達到50個億;利稅達7億元;擁有9家跨國全資獨立子公司。
肖大啟說,大國已經具備了這個基礎,具備了快速發展的條件。一是“大國品牌已經形成了名牌效應,二是市場網路已經形成,渠道通暢,大國目前已經開發了二級代理商和三級代理商200多家,並和國外商客建立業務關係。三是公司在巢湖的占地200多畝的生產基地已經建成,加工規模也上來了。屆時,“大國”將登上中國木地板行業的顛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