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光甲,男,漢族,1913年1月9日生於河北博野縣。1937年參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8月至1978年8月任中國天文學會第二屆理事會常務理事。1978年3月調感光所任黨領導小組負責人。
個人簡介,個人經歷,個人對天文工作的貢獻,
個人簡介
肖光甲,男,漢族,1913年1月9日生於河北博野縣。1937年參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冀中軍區政治部警衛隊隊長、軍分區大隊教導員。1940年進延安軍政學院學習。1946年任平魯縣縣黨委委員、公安局長等職。解放後歷任川北行署公安廳處長、西南大區公安局處長、中央公安部八局辦公室主任等職。1958年4月調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籌備處辦公室主任、籌備處副主任、黨領導小組組長、黨支部書記、黨總支書記。後改任副台長,黨委書記。1962年8月至1978年8月任中國天文學會第二屆理事會常務理事。1978年3月調感光所任黨領導小組負責人。1979年7月9日在北京病逝。
個人經歷
肖光甲1934年畢業於北楊村農林師範(高中)。後在本村初級國小教書,任校長。與前妻劉立言育有三女。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為了適應即將出現的全面抗戰形勢,中共中央和北方局決定,以中共平漢線省委為基礎,成立中共冀豫晉省委,領導平漢線北部鐵路兩側黨的組織,積蓄鬥爭力量,同時領導全體黨員在廣大農民、青年知識分子和青少年學生中進行國難教育,啟發民眾愛國抗日的思想覺悟,宣傳黨的抗日主張,組織各種抗日救國會,以實際行動支援抗日戰爭。10月地下共產黨員呂正操帶領的國民黨53軍691團在奉命南撤途中與日軍遭遇,殲敵獲勝而遠離了53軍主力,就趁機回師北上在冀中脫離國民黨。10月14日改稱“人民抗日自衛軍,呂正操任司令員。在中共地方黨組織的有力支持下,部隊很快由1000多人發展到4000多人。旋即任八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兼冀中軍區司令員,著手建立冀中平原游擊根據地,進行敵後抗日鬥爭。肖光甲接受了黨的抗日宣傳教育,於1937年投身於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隊伍。同年底到山西五台山晉察冀軍分區軍政幹校學習。1938年4月冀中軍區正式成立,呂正操任主任。10月肖光甲被分配擔任了冀中軍區政治部警衛隊隊長。軍區下轄若干軍分區。不久肖光甲調任第二軍分區的大隊教導員。冀中是地處京津腹地的平原地區,控制著津浦、京廣和隴海鐵路要衝。對於牽制日本侵略者西進南下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日本在北平、天津、保定和石家莊等大中城市集結了大量的兵力,並經常對平原地區進行掃蕩。因此建立敵後革命根據地的難度很大,鬥爭非常殘酷。肖光甲年輕志高,鬥志高昂,經受住了血腥的殘酷鬥爭的考驗。由於成績卓著,根據組織需要,1940年1月被保送延安軍政學院學習,直到1941年12月。然後轉中央社會部除保訓練班學習到1943年11月。然後到文娛科做甄別工作。結束後被委派到山西興縣晉綏邊區公安總局和雲縣晉綏五分區公安局工作。1946年擔任平魯縣公安局局長,縣黨委委員。同年,經組織批准與沙立結婚,育有一子、一女。在嚴酷艱苦的抗日戰爭年代,公安工作複雜而危險,敵中有我,我中有敵。肖光甲作為公安戰線的一名戰士,立場堅定,鬥志昂揚,膽大心細,在打擊敵人、保衛人民方面成績突出。1948年1月到山西晉綏分局黨校學習。然後到臨汾晉綏公安總局工作。1949年11月隨部隊南下入川。川北行署成立後,胡耀邦任中共川北區委書記、行署主任、軍區政委。正如大家根據他在科學院和國家領導人位置上的作為而對他的推崇那樣,胡耀邦是一個久經考驗的立場堅定的共產黨人,同時又是政策性強,善於正確掌握黨的政策,團結爭取一切可以團結的人為建設獨立富強的新中國而奮鬥的領導人。他在川北的工作風格對川北的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和宗教民族工作均大有補益,而且給下屬工作人員留下了很好的榜樣。肖光甲於1950年擔任川北行署公安廳處長。多次在胡耀邦的直接領導下審斷案件,對胡的政策性強、謹慎果斷和敢於負責的作風佩服得五體投地,經常讚不絕口。自然受到了他的很多正面影響。川北行署撤銷後任南充西南革大川北分校三部主任。1952年11月被調到西南軍政委員會公安七處任副處長。1954年8月被調到中央公安部八局任副主任、主任。為保衛黨中央和國家領導人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1957年7月,河北博野縣籍著名天體物理學家程茂蘭在背井離鄉32年留法勤工儉學多年學有所成後,回響祖國號召回國參加祖國建設。黨和國家決定立即實施12年遠景規劃中的以天體物理為主的北京天文台的建設。程茂蘭被委任為北京天文台籌備處主任,擔負著這一崇高的使命。為此需要物色一位立場堅定而事業心強的工作能力超群的善於團結和支持高級知識分子的黨政人員作為黨的領導來配合工作。經過多方搜尋和比較,最後選定了同為博野出生的肖光甲。於是在1958年4月,肖光甲同志遵從組織的調遣,來到中國科學院加強工作。當他得知要到的是全新待建的北京天文台,就滿懷喜悅地於當年4月中旬履新,被委任為北京天文台籌備處辦公室主任和黨的負責人。他憑藉多年積澱下來的豐富黨政工作經驗,一心一意團結並輔助程茂蘭籌建北京天文台。首先,他立即雷厲風行地調集一批精幹的幹部,建立起黨政領導班子及其辦事班子。9月中共北京天文台籌備處黨支部成立,肖光甲任支部書記。於是一手抓沙河站基建,一手抓作為重中之重、以程先生為核心的光學天體物理觀測站的選址任務。
個人對天文工作的貢獻
肖光甲認識到人才對新建的天文台特別重要,他為此付出了特別的努力。開始幾年,他每年都要親自跑科學院有關部門爭取多分配一些大學畢業生、尤其是南京大學天文系畢業生名額。他積極配合程茂蘭的提議,大力支持北師大辦天文系、和北大辦天體物理專業。而且在北台人力物力十分短缺的情況下,還舉辦了一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體物理學習班。此外,他還果斷地於1958、1959連續兩年招收應屆高考落榜的優秀高中畢業生各40名。他嚴格地執行了黨的重視成分但不唯成分論的幹部政策,選用了不少家庭出身不好而學習好表現好的學生,還接收了少數從高等學校中途退學回來的同志,以滿足工作的急需。為了籌建工廠,又招收了一批國中畢業和高中肄業的學生,送到有關單位進行培訓。還接收了一批覆員轉業軍人,充實幹部隊伍。很快天文台就積聚了將近200多人。他採取的這些舉措,有效地滿足了北台籌建和發展對人才的要求。
在建設沙河站的工作中,用王綬琯院士的回憶來說:“最初沙河鎮連路都沒有,我們搭個草棚,講課、生活、討論等等都在裏面。射電天文望遠鏡放在露天,經過一段時間安裝調校,就用來觀測太陽。時任黨支部書記的肖光甲常跟大家同甘共苦,他力氣大,有幾次吉普車陷進泥淖,他捲起褲腿就和大家一起抬。他做領導和決策工作,我就一心一意辦訓練班、搞建設、搞研究。那個年代大家都很積極。”而在選址工作中他更是盡心盡力。1958年8月,在上海佘山研製成功的星光閃爍望遠鏡一運到北京,他就帶領大家在狹窄的辦公樓後面把望遠鏡架了起來,開始進行試觀測。當時的辦公用房非常緊張,他想方設法擠出一間北面的房間,供安置望遠鏡的電子設備使用。他認真地觀摩工作人員的工作並詳細地詢問各個不懂的技術細節。同時設法購置專用柴油發電機,準備到無電的野外山區使用。而野外的候選地踏勘和最後的台址的確定他都事必親躬。由於選址工作出現反覆,整整歷時7年才確定最後的台址。在此期間,他不避寒暑、不畏艱辛,以半百之軀和年輕人一起爬山涉水,踏遍京西及東北山區候選地。為了加速選址進程,1963年4月,在他的聯繫安排下,租用了一架安二型飛機進行航測。他親自參加。共進行了兩天。由於安二飛機很小,飛機僅飛行在2000米高空沿南北方向由西向東逐行掃描。選址者們在萬分之一的軍用地圖上圈定山頂地勢平坦海拔足夠高而且周邊地形合要求的地點。除他本人外都是年輕人,又是第一次乘飛機,很不適應,大多暈機。他一邊給大家打氣,一邊非常照顧大家,儘量讓大家吃好睡好。從而愉快地完成了任務。這大大地加速了候選地的確定。最後選定了河北省興隆縣的南雙洞鄉和灤平縣的縣城北面的一些山頭。1963年秋天的實地踏勘選定了興隆縣的連營寨和灤平縣的北山作為兩個對比候選地。
肖光甲還深知,科研工作離不開先進的科研儀器。為此,他配合業務人員提出的科研計畫,大力爭取經費,籌建實驗室和配備必須設備。同時積極配合爭取進口雙筒望遠鏡和施密特望遠鏡等設備落戶沙河站。更是傾全力配合支持自力更生研製天文儀器。從1959年3月216任務發端起,對作為北台重大設備的“216”任務就積極介入。項目一經確立,每次會議都顯見他的身影。紫金山天文台為北台研製的60厘米太陽望遠鏡研製現場,少不了他的聲音。北台批量射電天線的加工協作,他沒少流汗水。他還為此逐步建立了一個光、機、電技術支撐系統。
肖光甲深知外事無小事,所以外事也是他親手抓的重點工作之一。他曾四次率團出訪。第一次是1961年2月15日到蘇聯觀測日全食。那次日全食的全食帶經過前蘇聯、東歐和法國。肖光甲作為副團長參加了以北京大學蘇士文為團長的赴蘇中國日全食觀測團。第二次是1962年11月19日到29日赴蘇出席人造衛星觀測會議。他在會上作了報告,並為天津人衛觀測站領回“榮譽證書”。第三次是1965年12月,肖光甲帶領王綬琯、羅定江、沈良照訪問前蘇聯普爾科夫天文台、克里米亞天文台、國立施坦堡天文研究所、列別捷夫物理研究所、射電天文研究所等單位。第四次是1966年3月16日到4月10日,肖光甲參加以程茂蘭為團長的代表團,和王綬琯與羅定江一起訪問法國。每到一處,他都是虛心甘當小學生,通過同行的業務人員,認真了解學習他們的研究工作。用以啟迪我們自己的工作。同時還耐心地幫助團員執行外事紀律。他還多次組織國內接待。中蘇關係惡化後,一次蘇聯派了一名緯度測定專家訪問天津站,竟大放厥詞說天頂儀是蘇聯無償援助中國的。肖光甲立即派人從院裡找出當年訂購的清單,證明既非無償,而且價錢不菲。
在基建方面,本來要在1958年三季度末開始在中關村興建大本營辦公樓。由於大躍進的形勢而改在1959年設計興建高層辦公大樓。因此早期的重點在於沙河站的建設。1960年自然災害打斷了大本營的計畫。他又積極爭取到中關村生物物理所新建大樓底層的西部作為圖書館和恆星物理研究室的辦公室。還爭取到設計院大樓底層的一部分作為光學車間和電子照相機實驗室。同時經營松樹林平房區作為物質供應處和倉庫。1964年9月光學天文台址選定後,興隆光學天體物理台建設急於上馬,而同時又必須派遣大批幹部到山西洪同縣參加四清。他只好抽調部分科研人員充實到基建部門,組織設計和施工。他自己還兼起興隆縣200工程(上山道路工程)指揮部副主任職務,使工程得以在1968年8月1日圓滿完工。
工作之餘,肖光甲熱愛文體活動。在台的全體職工大會上,能隨便地與職工同場高歌,或清唱幾句京劇。自己常打網球,更熱心職工業餘體育活動。支持大家組織業餘足球隊和籃球隊等,積極參加所際比賽,並常臨場助興。
接著,全國性十年文化大革命開始。肖光甲也無例外地被按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遭到批鬥。還被關進設在沙河站的牛棚,無休止的寫檢查、交代和接受批判與勞動鍛鍊。即使這樣,他還關注著牛棚中其他受衝擊的知識分子的思想狀況,防止個別人走上極端。他始終相信民眾,堅信黨的正確政策最後能夠落實。在勞動過程中他總是以主人翁的態度認真負責,並愛惜國家的一切物質財富,哪怕是丟落在地上的一顆鐵釘,也會拾起來放好。民眾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不由得不對他們的黨委書記表示由衷的敬意。
肖光甲同志接受黨多年教育,具有很強的組織觀念和很高的政治水平,對黨分配的任務懷著強烈責任感。他只有高中文化水平,業務外行,但善於在工作中向民眾學習、勤于思考,博聞強記,很快便掌握了領導工作中所需的專業知識。他作風踏實,沒有官架子,能密切聯繫民眾,對幹部大膽使用,用人不疑,對科研人員不存芥蒂,堅持尊重、依靠、愛護和給與可能的必要幫助。想方設法解決那些夫妻異地分居和可能重新造成異地分居的科研人員的團聚和住房問題,以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努力執行院黨組書記張勁夫提出的“安專迷”信條。最重要的一次是1973年剛復出後不久就為恆星物理研究室和興隆站解決了八位同志的異地分居問題。這大大地穩定了科研骨幹隊伍,促進了科研事業的發展。此外還儘可能的保護必須保護的幹部。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一天,天文台辦公室突然闖入幾位近郊鄉幹部,聲稱要抓捕一位現為北台科研人員的地主子女回鄉“清理”。肖光甲當即以黨的政策婉言回絕並囑咐有關部門同志把他隱藏起來。
肖光甲的作風雷厲風行,敢於面對壞人壞事,對那些以權謀私、不聽指揮的人敢於當面制止。如有一次一位司機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而停車不開,影響工作,他就親自出面取回車鈅匙,停止他開車的權利而讓別的同志代替。
肖光甲在天文台工作期間,廉潔勤奮,常常提前上班,推遲下班,或批閱檔案,或處理未完工作,或找民眾談心。他遍閱全台職工的檔案,對他們的家庭和個人思想以及政治情況都很清楚,有針對性地做了大量實際思想工作,被民眾譽為北京天文台的好當家人。他為創建我國第一個以天體物理為主的綜合性天文台,為發展我國天文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