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學總論

肌學總論是介紹肌肉形態、結構和功能,肌肉的命名方法,肌肉的輔助裝置等的理論。

骨骼肌
運動系統的肌肉muscle附著於骨,故又名骨骼肌。每塊肌肉都是具有一定形態、結構和功能的器官,有豐富的血管、淋巴分布,在軀體神經支配下收縮或舒張,進行隨意運動。
一、肌的形態和構造
肌肉可分為中間的肌腹和兩端的肌腱。肌腹venter是肌的主體,由橫紋肌纖維組成。肌腱tendo呈索條或扁帶狀,由膠原纖維構成,無收縮能力,附著於骨。闊肌的肌腹和肌腱都呈膜狀,其肌腱叫做腱膜aponeurosis。肌腹的表面包以結締組織性外膜,向兩端則與肌腱組織融合在一起。
肌的形態多種多樣,按其外形可分為長肌、短肌、闊肌、輪匝肌四種。長肌多見於四肢,收縮的幅度大,可產生大幅度的運動,但由於其橫截面肌束的數目相對較少,故收縮力也較小;短肌收縮幅度小,可完成精細運動。有些肌有長的腱,肌束斜行排列於腱的兩側,酷似羽毛名為羽狀肌(如股直肌)。有些肌纖維斜行排列於腱的一側,叫半羽狀肌(如半膜肌、拇長屈肌),這些肌肉其生理橫斷面肌束的數量大大超過梭形或帶形肌,故收縮力較大,但由於肌束短,所以運動的幅度小。輪匝肌則圍繞於眼、口等開口部位。
二、肌起止、配布和作用
肌肉通常起於一骨,止於另一骨,中間跨過一個或幾個關節。一般將接近身體正中面或四肢靠近近側的附著點稱為肌肉的起點或定點,另一端稱為止點或動點。骨肉排列規律是,以跨越關節的運動軸為準,形成兩群互相對抗的肌肉。如跨越水平冠狀軸屈肌群和伸肌群;分布於水平矢狀軸兩側的內收肌群和外展肌群;橫行或斜行跨越垂直軸的旋內(旋前)肌群和旋外(旋後)肌群。
三、肌肉的命名法
肌肉可根據形狀、大小、位置、起止點、纖維方向和作用等命名。依形態命名的如斜方肌、菱形肌、三角肌、梨狀肌等;依位置命名的如肩胛下肌、岡上肌、岡下肌、肱肌等;依位置和大小綜合命名的有胸大肌、胸小肌、臀大肌等;依起止點命名的如胸鎖乳突肌、肩胛舌骨肌等;依纖維方向和部位綜合命名的有腹外斜肌、肋間外肌等;依作用命名的如旋後肌、咬肌等;依作用結合其它因素綜合命名的如旋前圓肌、內收長肌、指淺屈肌等。
四、肌的輔助裝置
(一)筋膜
筋膜fascia可分為淺、深兩層。淺筋膜superficialfascia為分布於皮下,由疏鬆結締組織構成。內含淺動、靜脈、淺淋巴結和淋巴管、皮神經等。有些部位如面部、頸部有皮肌,胸部有乳腺。
深筋膜profundal fascia又叫固有筋膜,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遍布全身,包裹肌肉、血管神經束和內臟器官。當肌肉分層時,固有筋膜也分層,叫做肌間隔。在體腔肌肉的內面,固有筋膜如胸內、腹內和盆內筋膜等,包在一些器官的周圍,構成臟器筋膜或形成血管鞘。
(二)腱鞘和滑液囊
腱鞘是肌腱表面的深筋膜增厚,形成的鞘狀結構。可分外層的纖維層和內層的滑膜層。滑膜構成雙層圓筒狀套管,套管的內層緊包在肌腱的表面,外層則與纖維鞘相貼。兩層之間含有少量滑液。在發生中滑膜鞘的兩層在骨面與肌腱間互相移行,叫做腱系膜,發育過程中腱系膜大部分消失,僅在一定部位上保留,以引導營養肌腱的血管通過稱腱紐。
(三)滑液囊
在一些肌肉抵止腱和骨面之間,生有結締組織小囊,壁薄,內含滑液,叫做滑液囊synovial
bursa,其功能是減緩肌腱與骨面的摩擦。滑液囊有的是獨立封閉的,有的與鄰近的關節腔相通,可視為關節囊滑膜層的突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