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孢子蟲病

肉孢子蟲病是一種廣泛寄生於人類和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等細胞內的寄生蟲病。其所產生的肉孢子蟲毒素能嚴重地損害宿主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其他重要器官,因而是一種重要的,甚至是致死性的人畜共患寄生蟲病。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主要表現為全身淋巴結腫大、腹瀉、截癱等症狀。目前尚無特效療法,以對症治療為主。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sarcosporidiasis
  • 就診科室:內科
  • 常見病因:肉孢子蟲毒素
  • 常見症狀:腹痛,腹脹,腹鳴,腹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嚴重者貧血,壞死性腸炎等,全身淋巴結腫大,腹瀉,截癱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併發症,治療,預後,預防,

病因

肉孢子蟲囊呈援圓柱形或紡錘形,大小差別很大;長徑1~5cm,橫徑0.1~1cm,囊壁內有許多間隔把囊內蟲體—緩殖子分隔成簇。成熟卵囊長橢圓形,內含2個孢子囊,因囊壁膜而脆弱,常在腸內自行破裂,孢子囊即脫出。孢子囊呈現橢圓形或卵圓形,壁雙層而透明,內含4個子孢子,人肉孢子蟲的孢子囊較豬人肉孢子蟲的孢子囊稍大。人肌肉肉孢子蟲的中間宿主為人,其終宿主可能是食肉類哺乳動物、猛禽或爬行類。

臨床表現

人體感染後主要可出現消化道症狀如間歇性腹痛、腹脹、腹鳴、腹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嚴重者可發生貧血、壞死性腸炎等。可有肌痛、皮下腫脹等,如囊壁破裂可釋放出一種很強的毒素—肉孢子毒素作用於神經系統、心、腎上腺、肝和小腸等,大量時可致死。

檢查

1.血象檢查
嗜酸性粒細胞可增高,可作為輔助檢測。嗜酸性粒細胞增高可由多種疾病引起,並不能確診為肉孢子蟲感染。
2.硫酸鋅浮聚法
用於在糞便中找到孢子囊或卵囊,此方法可以確診。

診斷

本病在糞便中發現蟲體卵囊即可確診,必要時可作十二指腸組織活檢。或經肌肉活檢可見人肌肉孢子蟲。

併發症

肉孢子蟲位於心肌則引起嚴重的心肌炎。心肌發生局限或瀰漫性炎症,表現為疲乏、發熱、胸悶、心悸、氣短、頭暈,嚴重者可出現心功能不全或心源性休克。

治療

肉孢子蟲病的治療尚處探索階段,暫無特製藥物。由於多數患者病情輕微,故一般不需藥物治療。腸型住肉孢子蟲病可用磺胺嘧啶、複方新諾明、吡喹酮治療,肌肉型住肉孢子蟲病通常可用抗球蟲藥物。其他對肉孢子蟲也有抑制作用的藥物,例如土黴素、磺胺喹惡啉加乙胺嘧啶、莫能黴素及伯氨喹等。

預後

本病症狀較輕微,且多可逐漸恢復痊癒,並不需特殊治療,一般預後良好。

預防

1.個人飲食衛生
不吃生或未煮熟的豬、牛肉。不飲用衛生不達要求的水。
2.家畜管理
加強豬、牛肉、羊等動物的飼養管理。處理好動物糞便,防止飲水和食物被狗、貓糞便污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