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市大旺高新區

肇慶市大旺高新區

肇慶市大旺高新園區(位於肇慶四會市)設立於1998年,不屬於行政區,是產業園區。2002年上半年擴園遷址到大旺正式掛牌運作,總面積98平方公里,首期規劃建設22.52平方公里,全部為國有土地;2004年7月被省政府確定為廣東省吸收外資重點工業園區和廣東省山區吸收外資示範區;2008年8月競得廣東省首批示範性產業轉移園;2010年9月成功升級為國家級別高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肇慶大旺高新區
  • 別名:肇慶高新區、大旺
  • 行政區類別:國家級高新區
  • 所屬地區:肇慶四會市
  • 下轄地區:大旺工業園
  • 政府駐地:大旺
  • 電話區號:0758
  • 郵政區碼:526238
  • 面積:98平方公里
  • 人口:7.1116萬(2011年)
  • 方言:粵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氣候
  • 著名景點:廣東國際賽車場
  • 車牌代碼:粵H
歷史沿革,園區經濟,

歷史沿革

大旺園區於2001年底經省政府批准設立,面積25平方公里,位於肇慶市大旺綜合經濟開發區內。肇慶市大旺綜合經濟開發區總面積98平方公里,現有人口13萬多人。前身為廣東省大旺華僑農場,廣東省大旺農場於1958年成立,建場初期,農場就從廣州、汕頭招收工人和經組織安排中,安置有從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越南等國50多名歸僑在農場各條戰線工作。
1978年6月至1979年9月,農場安置旅越難僑共6376人,廣東省大旺農場也改稱為廣東省大旺華僑農場。建場以來,隸屬關係幾經更替,曾經三水、四會、肇慶市農委、省農墾廳主管。
1988年下放肇慶市管理。
1992年設立大旺綜合經濟開發區,賦予縣一級行政和經濟管理職能。
2001年底,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擴園遷址至大旺,與大旺綜合經濟開發區合署,實行“一區兩園”的發展模式,肇慶高新區管委會作為肇慶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受市政府委託開發管理大旺華僑農場的土地以及農業、林業、水利、畜牧、水產等管理工作。
2004年7月,省政府把肇慶高新區定為廣東省吸收外資重點工業園區和廣東省山區吸收外資示範區。
2005年11月,省政府向國務院請示將肇慶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目前各項申報工作正在抓緊推進。短短几年,肇慶高新區已成為肇慶招商引資的排頭兵和經濟發展最快的區域,成為備受國內外廣大客商青睞的投資熱土。
2008年8月成功競得廣東省首批示範性產業轉移園.
2009年被中國高新區協會評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大高新區之一,是廣東省產業轉移園中首個同時獲得國內、國外認證機構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雙認證的園區,目前正在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2010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成功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

園區經濟

肇慶高新區設立於1998年,原位於肇慶市區,2002年上半年遷園大旺正式掛牌運作,總面積98平方公里,首期規劃建設22.52平方公里,全部為國有土地,現有常住人口15萬多人;2004年7月被省政府確定為廣東省吸收外資重點工業園區和廣東省山區吸收外資示範區;2008年8月競得省首批示範性產業轉移園;2010年9月升級為國家高新區;2011年8月被國家授予全國模範勞動關係和諧工業園區稱號。
近年來,肇慶高新區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視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濟社會實現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2011年,我區實現GDP 128.1億元,比2002年增長47.8倍;實現工業總產值541.47億元,比2002年增長128.4倍;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62億元,比2002年增長57.2倍;實際利用外資3.39億美元,連續七年約占全市總量的三分之一。至目前止,我區已引進各類工業企業600多家,其中已投產近300家,投資總額1500多億元,初步形成了金屬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四大主導產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汪洋書記先後七次蒞臨我區視察,寄望我區“真正成為全省示範性產業轉移園的典範”、“高標準建設國家高新區”和“實現五千億、關鍵靠科技”。我區重點抓好了四個方面工作:
  1. 高起點抓規劃編制,科學謀劃發展藍圖
我區按照國家高新區“四個成為”的定位要求和省、市的決策部署,定位於建設全省示範性產業轉移園的典範、國內一流的高新區和年產值5000億元、能夠代表珠三角科學發展成果的現代科技工業城,通過國際招投標編制完善了《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和《5000億元發展戰略規劃》,明確了金屬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四大主導產業,確定了中心服務區、金屬新材料產業區、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區、電子信息產業區、生物醫藥產業區、物流及綜合保稅區、產學研配套區等“一中心六區域”的總體空間布局,力爭四大主導產業年產值均超1000億元,為儘快實現年產值5000億元描繪了宏偉藍圖。
  1. 高標準抓開發建設,全力打造發展載體
我區以廣州科學城和蘇州工業園為標桿,牢固樹立“優惠不如優勢”、“有多少事、就找多少錢辦成事”、“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先修路後開發、先環保後建廠”等發展理念,堅持“適度超前”的原則,投入100多億元,高標準推進以交通、水利、電力、燃氣、環保、通信等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和社會配套建設,目前已建成“七縱七橫”主幹路網、50年一遇防洪標準的大旺圍、10年一遇24小時暴雨一天排乾標準的城市排澇系統以及行政服務中心、創業服務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基地、人力資源市場、高等職業學院、現代化中國小校、五星級酒店、國際賽車場、新水廠、污水處理廠(配套覆蓋全區的雨污分流管網系統)、管道燃氣、物流園、車檢場、進口保稅倉、出口監管倉等一批重點配套設施,國電熱電冷聯供、三甲人民醫院、大旺海印又一城、高尚住宅區等配套設施也正在抓緊建設中,並在全省產業轉移園中首個同時獲得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國內、國外雙認證,被認定為省第一批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獲國家三部委批准同意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綜合競爭力得到全面提升。同時,積極推進大旺大橋擴建工程、肇花快速幹線跨北江大橋工程等對外交通節點的立項建設,協調抓好珠外環高速公路、廣佛肇城際軌道交通等過境交通設施的建設,進一步加快了與廣佛在交通上的一體化進程。
  1. 高質量抓擇商選資,引導產業集群發展
我區把招商引資作為全區一號工程、頭等大事和“生命線”抓緊抓實,以產業招商、引“鳳凰”為重點,以區領導分頭帶領小分隊登門招商和舉辦專業招商會為主要形式,主動承接國內外高端產業轉移,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了產業集群發展。一是以亞鋁集團為龍頭,以新中亞鋁業、東洋鋁業、藝華不鏽鋼、寶信金屬等企業為配套,形成了金屬新材料產業集群。二是以中導光電、巨大重型機械、凱龍數控、威士海庫房設備、愛龍威機電等200多家先進裝備製造企業為支撐,形成了先進裝備製造產業集群。三是以矽芯光電、東松三雄、南達電器等20多家擁有自主創新技術和自主品牌的企業為基礎,形成了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四是以中恆集團、大華農生物醫藥等企業為核心,形成了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同時,我區積極推動原有企業增資擴產、技術改造、爭創品牌、謀劃上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1. 高要求抓科技創新,促進產業高端發展
我區把科技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核心推動力,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經濟質的飛躍。一是出台《關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實施意見》等政策,設立總額為1億元的科技發展基金,鼓勵和支持自主創新企業在區內發展。二是推進科技服務體系和自主創新平台建設,完成“數位化高新區”一期工程建設,區創業服務中心被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已有一批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和孵化企業進駐。三是引導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和產學研合作,規模企業中有20%以上與高校院所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係,2011年新增省工程中心、省重點實驗室、省企業技術中心各1家和市工程中心4家,組織申報國家和省、市科技計畫項目60多項,4個項目通過科技成果鑑定,專利申請和授權量比上年增長4倍多。四是推動企業加強品牌建設,目前已有亞鋁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新中亞、大華農、福田等企業獲得省名牌產品稱號,威士海、理士、東松三雄等企業獲得省著名商標稱號。五是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吸引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實施意見》,設立了總額為5000萬元的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大華農公司成立了院士專家企業工作站,目前全區已累計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32人,碩士、博士近1300人,本科18000多人,高、中級技術職稱人才1800多人,從業人員超過30%為大專以上學歷,3人入選國家“千人計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