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肇慶小三峽
- 地理位置:廣東肇慶市西江河道
- 組成:三榕峽、大鼎峽、羚羊峽
- 全長:225公里
三榕峽,大鼎峽,羚羊峽,
三榕峽
有三榕峽,長5000米,江水滔滔,青山連綿。有榕峽釣台勝景,每當夏季洪汛之期,江水似萬馬奔騰,哮聲如雷;冬季來臨,江水蔚藍,北岸河灘,怪石嶙峋,如台高築,人稱釣魚台。釣魚台原有亭台樓閣供遊人小憩、憑欄賞景。
大鼎峽
中游有大鼎峽,長200米。有鎮水大鼎,為大鼎峽名景之一,因其形如鼎而得名。西江奔流至此,氣勢磅礴,如鼎鎖江。大鼎山上曾建有“大鼎古廟”,俯瞰西江。平日登臨者甚多,每逢重陽佳節,更是遊客雲集,川流不息,山上山下,成圩成集,熱鬧非常。大鼎峽出口處有五座山脈伸到江邊,好像五匹駿馬從山上奔騰下來又急轉回頭,形象逼真。這是“五馬歸槽”的名勝。再往下北岸是龜頂山,是“龜索鎖大江”景點。龜頂山上炮台建於1920年,是羅陽鎮守使林虎在肇慶所築的七座炮台之一。炮台另配有三座烽火台和一座掩體工事。烽火台也在山頂上,相距36米,直徑從3.8米到4.2米不等,青磚壘砌台壁;掩體則位於山頂東北面,在烽火台前沿稍低處,長20米,寬10米,底部離地面1.25米。
羚羊峽
下游有羚羊峽,長7500米。兩岸山峰高達800多米。北面是羚羊山,南面是欄柯山,兩山之間被西江水巨大力量劈開了一條水路,入峽時水面寬1000多米,入峽後窄至300米。集奇、峻、險、雄、秀於一身,峽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漢代設立高要郡,而高要之名就出自羚羊峽“居高扼要”的意思。清朝鹹豐帝在羚羊峽設立海關,軍閥李宗仁、白崇禧在出峽口山腰築碉堡。峽口有龍華古寺和峽山古寺南北對峙,還有函碧園和桂園第二峰精舍等。羚峽歸帆,為歷代著名“端州十景”之一。這裡魚類較多,春有邊魚,夏有三賴,秋有鯉魚,冬有海鯪,還有特產鯧魚和八須大蝦,漁民多來此下網捕魚,早出晚歸,羚羊峽口船帆點點,甚為壯觀。清風仙閣,亦為羚羊峽遊覽勝地之一。這裡懸崖峭壁,地勢險峻,縴夫們長年累月踏出了一條羊腸小道,後來修棧道,建橋樑。岸上“裴公十九橋”、“江上清風”、“山川秀美”等碑刻至今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