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始與分流》是2009年4月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玉琴。
基本介紹
- 書名:肇始與分流
- 作者:姜玉琴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4月
- 頁數:269 頁
- 定價:38 元
- ISBN:9787536056350
- 副標題:1917-1920的新文學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肇始與分流:1917-1920的新文學》不是一部“大”而“全”的文學史,而是圍繞著“深”與“新”的軸線,對新文學發生期最初幾年的理論肇始和代表人物進行了梳理和研究,通過細讀胡適、陳獨秀、周作人和魯迅等人的理論主張及創作實踐,確認了中國新文學在最初幾年的創建中,便選定“文學為人生”的道路。
作者簡介
姜玉琴,女,出生於山東肖濟南市。畢業於南京大學文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上海外國語大學文學研究院的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和中國古典詩學的研究工作。
已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中國文學研究》、《學術月刊》、《文史哲》、《江西社會科學》、《齊魯學刊》、《學術研究》、《南方文壇》以及《文藝報》、《光明日報》等報刊上發表論文五十餘篇。出版專著或合著三部,另創作、發表詩歌、散文、隨筆等多篇。
圖書目錄
寫在前面的話
上編
第一章 導論
一 對文學史重寫的再思考
二 1917-1920:“重寫”的學理基點
三 相關概念與寫作方法的說明
第二章 《新青年》與新文學
第一節 《新青年》:一份影響深遠的刊物
一 依仗實力:從上海遷往北京
二 大權獨握:一份“私人”刊物
第二節 從“新青年”到“新人”
一 “新青年”:何種範式的人
二 “種”的退化與“人”的重塑
三 “新人”:人性與獸性的合一
第三章 陳獨秀文學思想的來源
第一節 法國啟蒙思想與文學觀念
一 面向法國:接受與傳播
二 面向文學:準則的由來與形成
第二節 “進化論”與文學史觀
一 接受“進化”:過於偏至的理論武器
二 解讀“革命”:迂迴地切入文學本體
三 解讀“文學”:思潮意義大於文本價值
四 解讀“通俗”:棄“神”而重“人”
第四章 彷徨與抉擇
第一節 奠基期的理論分歧與選擇
- 1917-1920:理論的發軔、探討及初步形成
二 “革命”大旗下的兩大“改良”派系
三 學術還是政治:文學改良意見的分歧
四 陣營的分裂:為人生派與為藝術派
第二節 國民文學與“國民性”
一 創作範式:國民文學
二 圍繞“國民性”的兩種創作
三 最後抉擇:文學大眾化
第三節 從“人的文學”到“平民文學”
一 “富貴的人”:一種反人道主義的劃分
二 平民與人:一個假設的價值等同
第五章 反思與檢討
第一節 “人”與“非人”:本體論上的一次認識失誤
一 悖論:個人主義與群體本位主義
二 “人”的發現:農民與工人
三 誤讀:文學價值與“階層”
第二節 對前期理論的檢討
一 文學革命轉向政治、文化革命
二 文學無目的性與貴族精神
三 整理國故與重提易卜生主義
下編
第六章 關於“新文學”
第一節 誕生與發展
一 考證“新文學”一詞
二 新文學、新文學史的確立
三 現代文學取代新文學
第二節 演變及特徵
一 由朦朧、含混到明晰、確立
二 偏離與回歸“新文學”
三 “新”的含混中共同使用的稱謂
第七章 放棄與皈依
第一節 一個最為費解的文學“符號”
一 依附於狹義馬克思主義的現實主義
二 現實主義的發生與傳播
三 超越文學:國家權力的構成部分
第二節 從西歐到蘇俄:對批判現實主義的追隨
一 關注十八、十九世紀的文學
二 《小說月報》、《新青年》介紹的作家、詩人
第三節 皈依無產階級革命文學
一 “兩代”作家的碰撞
二 轉向:茅盾與前期創造社
三 猶豫與接受:魯迅與“革命文學”
四 認可“唯物史觀”的內在契機
第八章 繼承與錯位
第一節 直線奔跑的現實主義
一 人生與人生觀改造
二 進化論與正確的世界觀
三 階級論與現實主義
第二節 兩套不同的話語:胡風與魯迅
一 胡風:獨尊世界“進步文藝”傳統
二 魯迅:從未獨尊現實主義
第三節 胡風現實主義理論的再認識
一 評估:“左翼”的理論體系
二 理論文本:現代與反現代
第九章 魯迅與易卜生
第一節 《國民公敵》與“反庸眾”思想
一 選擇《國民公敵》
二 “少數人”與“多數派”
三 “獨異”與“庸眾”
四 平常人·國民性·其他
第二節 《狂人日記》與《國民公敵》
- 1906-1909:最喜歡的作家易卜生
二 故事、人物及結局
三 從歐洲的“勇士”到中國的“狂人”
第十章 魯迅與尼采
第一節 “狂人”與“超人”:兩種不同的文化喻體
一 “狂人”:新文學中的一個“原型”
二 “超人”思想與魯迅的小說
三 “狂人”:中國化的“超人”
第二節 “摩羅”精神:新文學的起點
一 魏連殳:另一個“狂人”形象
二 求缺不求圓的美學風格
參考文獻
索引/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