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環蛇(學名:Bungarus multicinctus)為眼鏡蛇科環蛇屬中等偏大的前溝牙類毒蛇。頭橢圓且略扁。脊鱗擴大呈六邊形。背面黑色,自頸後至尾末有數十道白色橫紋,通身白環寬度皆明顯小於相鄰黑環寬度。腹面污白色。幼體枕部有1對較大的白色色斑,隨年齡增長逐漸褪去。
棲息範圍廣泛,山區、丘陵、平原都能見其蹤影。夜晚到水源地附近捕食魚、蛙、蛇、蜥蜴、小型齧齒動物等。中國長江以南大部分省區均有分布。中國以外分布於緬甸、越南、寮國。
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23年6月30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瀕危(EN)。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色斑,鱗被,近種區別,棲息環境,生活習性,洞穴,活動,食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保護現狀,毒理研究,
形態特徵
色斑
銀環蛇頭背為黑色或黑褐色,枕及頸背有污白色的倒“V”形斑,有的個體不明顯。幼體枕部有1對較大的白色色斑,隨年齡增長逐漸褪去。體、尾背面具黑白相間的環狀斑紋,白色環紋數量在25~50+7~18個,通身白環寬度皆明顯小於相鄰黑環寬度;腹面污白色,散布灰色碎斑。
鱗被
銀環蛇體形中等偏大,觀察標本最大全長雄性1715(1555+160)毫米,雌性1596(1430+166)毫米。頭橢圓而略扁,吻端圓鈍,與頸略可區分;鼻孔較大;眼小,瞳孔圓形;軀幹圓柱形;尾短,末端略尖細;沒有頰鱗,眶前鱗1枚,眶後鱗2枚;顳鱗1+2枚;上唇鱗7枚(2-2-3式,少數2-14式),個別一側8枚(2-2-4式);下唇鱗7(6或8)枚,前3枚或前4枚接前頷片;頷片2對。背鱗平滑,通身15行,脊鱗擴大呈六角形,肥胖個體背脊無明顯棱嵴;腹鱗198~250枚;肛鱗完整;尾下鱗以單行為主,26~65枚,個別幾枚成對;前溝牙後有3枚普通上頜齒。
近種區別
銀環蛇 | 金環蛇 |
---|---|
頭背為黑色或黑褐色,枕及頸背有污白色的倒“V”形斑,有的個體不明顯。體、尾背面具黑白相間的環狀斑紋。 | 頭背黑褐色,枕部有淺色倒“V”形斑。通身黑色,有較寬的金黃色環紋。 |
棲息環境
銀環蛇棲息於平原沿海、沿江或沿湖低地到海拔1300米的平原、丘陵、山區以及山麓近水的地方。有稀疏樹木(多為松樹林)或小草叢的低矮山坡,墳堆附近,近水的山腳、路旁、田垣、樹兜底下(尤其樟樹底下),河溝魚盪旁、倒塌較久的土房子下、古老的石頭堆下、山區住宅附近或菜園,以及牆腳。也常出現於田邊、路旁、菜園和草叢中,而以近水的墳堆附近較多。
生活習性
洞穴
銀環蛇的洞穴洞口有1~2個,大多面向西南或東南,洞口直徑最小為0.5厘米,最大的可達20厘米,呈圓形或近三角形。洞道最短的60厘米,最長的5米,一般為1.5~3.5米。洞道縱深也不同,淺的只有50厘米,最深達3米,大多為1~1.5米。洞道內壁比較光滑,直徑為1.5-2厘米,洞道末端膨大成穴,周圍土質粘度較松。
活動
銀環蛇自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始到11月上旬是銀環蛇出洞活動的時期,11月中旬開始入蟄至隔年3月下旬出蟄。白晝蟄伏於能藏身之處,傍晚外出到水域及其附近覓食。天氣晴朗的中午也能見其伏於太陽照射的地面上,有時不動,有時做全身向前和退後的蛻皮動作;在暴雨之後的白天,也見有銀環蛇出洞活動。
食性
銀環蛇以魚、鱔、泥鰍、蛙、蜥蠍、蛇、鼠等為食,據觀察小蛇嗜魚而大蛇嗜吃蛇。捕食的方式是守候或窺視著獵物,然後突然取食,較小的立即吞食,較大的將其咬死,再行吞食,吞食時是從頭部吞起。耐飢力強。其蜿蜒爬行的移動方式更易於鑽進各種縫隙或地下洞穴去捕食。1971年4月從野外捕獲的銀環蛇,只供給水而不供給食料至8月底,約五個月時間仍不會餓死。
分布範圍
在中國分布於福建、台灣、江西、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廣東、香港、澳門、海南、廣西、雲南、貴州、重慶。中國以外分布於緬甸、越南北部、寮國。
繁殖方式
銀環蛇發情交配期在8~11月份,產卵期是6月下旬至8月上旬,孵化期45天左右,野生3年雌蛇每次產卵5~8枚,4~6年蛇產卵12~18枚;人工繁殖條件下最多產20枚。卵呈橢圓形,長徑34~45.3毫米,短徑17~17.5毫米。卵殼乳白色而略有光澤,質地軟而韌,剛產下的卵借其卵殼外面的黏液,常常粘結在一起,形成卵塊。孵化期39~51天,剛孵出的子蛇全長250毫米左右。子蛇出殼時是先用吻端頂卵殼,使卵殼裂開一細縫,細縫逐漸頂開,子蛇頭部隨即伸出。子蛇從頂破卵殼到出殼,所需時間較長,一般在1~3個小時,出殼時間多在夜間。
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 | 拉丁學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銀環蛇指名亞種 | Bungarus multicinctus multicinctus | Blyth,1861 |
銀環蛇雲南亞種 | Bungarus multicinctus wanghaotingi | Pope,1928 |
參考資料:
保護現狀
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23年6月30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
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1年 ver 3.1)——無危(LC);
已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瀕危(EN)。
毒理研究
銀環蛇是中國毒性最強的蛇類,致死率非常高,是中國致人死亡數量最多的毒蛇。毒液以突觸前神經毒素和突觸後神經毒素為主,毒牙較小,被咬傷後幾乎看不見傷口,且傷口不紅不腫,容易被忽視而貽誤治療時機。傷者一般在1~4小時後出現頭暈眼花、眼瞼下垂、四肢乏力、談吐含糊等症狀,進而出現全身肌肉癱瘓、呼吸困難、呼吸麻痹等症狀。急救時,應及時為患者佩戴呼吸機,並儘快注射抗銀環蛇毒血清。